分享

看“三气”定饮食,孩子身体棒棒!

 秋荷荷 2019-03-14

看不见的东西

这世上有没有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呢?

有的!

比如茶叶的香气,我们能感受到其芳香,却看不见!

比如春天里的风,我们能感受到其变化,却看不见!

比如艾条的能量,我们能感受到其温暖,却看不见!

……

——未知的能量

是的,很多东西,我们能够感受到,却看不见!而左右我们身体健康、情绪变化,不仅仅只是有形物质,还有那么多无形的东西。

所以中医带孩子,不仅仅在有形的层面,更在于无形的层面,更在于从自然、人体的整体上来把握,并不只局限于细节。

所以要真正做到中医育儿有点难,因为要求父母要有整体观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有灵活处理的豁达,而且在育儿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标准,没办法让大家偷懒,依葫芦画瓢,看着书照抄学习这么简单。

我们日常带孩子过程中,心中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育儿的大方向要遵循“天气、地气、人气”三大原则。

天气

一年四季,大自然都有着不同的景色,自然万物截然不同,我们孩子养育能一年四季都一样吗?不行呀,除非我们把孩子当做机器人养。

养育孩子,就是根据“天气”顺时而食,比如现在是春天,阳气升发,我们需要给孩子吃各种当季的芽菜,助其阳气;比如阴雨绵绵的春季,连续一周见不到阳光,天地间提供给孩子的阳气就不足,此时我们就不要吃生冷寒凉、肥甘厚腻的食物来消耗珍贵的阳气。

春季五行属木,五脏属肝,为一年当中阳气始发的季节,所以春季饮食以养肝舒肝、理气健脾为主,以护阳气的生发,这样才能食养孩子。

夏季五行属火,五脏属心,从初夏开始,随着天气的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饮食应以顺“心”为主,宜适当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的食物,到了长夏暑湿之气就非常重,孩子的脾胃容易被湿邪侵入,出现呕吐等脾胃问题,面对这样的“天气”,就适合吃些芳香开胃、健脾化湿的食物。

另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是往外走的,体内的阳气相对是少的,脾胃是弱的,所以此时饮食就要清淡,选择好消化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忌进补。饮料选择上姜枣茶水比冷饮好,流行冷饮并不消暑,只是嘴巴上感官体验凉爽,实际是吃多伤脾胃。

到了秋季,万物开始萧条,阳气逐渐收藏,就要尽量少吃葱、姜一类辛味发散食物,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帮助肺气收敛。

同样的酸味,如果换在春天吃多了,就会抑制阳气的升发,伤害身体,所以如果我们只从食物含有的营养成份来安排饮食,忽略了“天气”大趋势,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到了冬季,万物都非常低调,植物掉下叶子,把能量都留个根部,为第二年春天积蓄力量,阳气也藏在地底下,此时孩子的消化能力比较好些,可以适度吃些厚味食物,比如牛肉滋养身体,也是常说进补时节,但同时阳气往体内走,容易生内热,所以白萝卜、大白菜是孩子冬季的平安菜。

上面只是粗略说了下四季“天气”的不同,对应饮食的变化,我们在每个季节的开始,都需要认真看下每个季节中的饮食法则,掌握好大方向。

地气

在掌握好“天气”大方向之后,我们要看“地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能够活在这世界上,要吃两个重要东西,一是天气,也就是呼吸空气,二是地气,要吃地上长出来的东西。

我们生活在那一片土地,就要吃在那一片的土地长出来的食物,因为本地食物得到本地的“地气”能量,也就是我们文中开头说的“无形”东西,这样我们身体才能与当地的自然气候保持统一频率,顺应自然节奏,才不会生病。

即便外来的东西含有超级好的营养成分,都没有得到我们当地的“地气”,只能作为辅助,或者做为药物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但是真正养孩子的,就是本地食材,本地家常便饭。

人气

在“天气”和“地气”可以选择范围的食物之内,我们就需要根据“人气”来选择到每日每餐的食物和量。

每个食物吃进嘴里,身体需要调动“气血”去消化有形的物质,然后转化成滋养身体的能量,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身体有多少能量,能够消化哪些物质和多少量,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人气”。

如果我们选择的食物和量,超过孩子“人气”能力范围,那么身体就受不了,孩子就容易生病了。比如有些孩子一吃西瓜就拉肚子,就是他的“人气”无法消化西瓜的寒凉,人体为了自保,就直接就腹泻把寒凉排掉。

孩子在不同时候,呈现出不同“人气”,我们要留心多思考,比如生病时候,气血就很弱,食物自然要简单好消化;比如上一顿大餐,花费孩子大量的气血去消化,下一顿自然要简单到一碗粥。另外,日常也可以观察孩子舌苔,了解孩子的能量状态,具体看这篇文章《观察舌苔,给孩子调整饮食!

掌握好“天气”、“ 地气”、“ 人气”大方向,灵活安排美食,允许自己偶尔犯错,持之以恒,时间会给孩子一个棒棒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