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有过两回被海关怀疑的“不良记录”。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机场海关,工作人员拿着他的护照看来看去,一脸疑惑:无论是相貌,还是体力、精力、思维、语言,曾毅院士表现出来的状态与他的实际年龄完全不符! 曾毅说:“很多人都觉得我不像八十多岁,也就六十多岁。我只好把院士证翻出来给他看。” ![]() 曾毅,1929年3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每天的日常工作那么忙,曾毅是如何保持年轻活力的呢?一起来学学他的养生秘诀吧。 ![]() 一有机会就走路 每天要做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工作,曾毅锻炼身体的时间很少。他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多走路基本上是他唯一有时间而且能坚持下来的健身方法。 曾毅说,做实验时,经常要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这也算是一种锻炼。平时只要有机会,能不坐车就尽量多走走路。另外,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三个地点,四个来回,也就全当锻炼了。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什么是最好的运动?走路!走路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 此外,走路不仅可以帮助硬化的血管变软,还能降低血脂,防治老年痴呆,使人轻松愉快,是最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 保证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晚上晚睡,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忙碌,周末也很少休息,但曾毅依旧精力充沛,他说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比较高,每天要保证有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保证睡眠就是保护健康 睡眠不好直接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心梗、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很多老人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早上睡着了,这时候又要起来了,心情很烦躁,长此以往,身体自然好不了。 3个技巧帮您安然入眠 1 两个安眠食疗方 睡觉前饮用酸枣仁或决明子泡水,助神安眠。还可以用冰糖或者蜂蜜炖大枣、龙眼,也能补气安神。 2 睡前发发呆 把玩手机的时间提前到睡前两小时,玩完了将大脑腾空几分钟,发呆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了。 3 晚餐记住77原则 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至少睡前3小时)进食。吃7分饱就好。 十几年血糖控制得好 曾毅院士看起来身体很好,但其实他已经有十几年的糖尿病病史了。 他的控糖经验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自己在生活上多加注意,控制好饮食,经常监测血糖,坚持服药。他是个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模范糖尿病人”。 得了糖尿病也能长寿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就仿佛世界末日,其实大可不必。人的生理寿命是120岁,而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80%,2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90%。 即便是得了糖尿病,好好保养和预防并发症的话,也能活到108岁(120X90%=108岁)。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正确对待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的有这么两个极端: ✦一是满不在乎,不当回事; ✦二是特别紧张、心情焦虑。 这两个极端都不行,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只有这样,心态才能正常去应对,否则心理上就容易走极端,对抗糖尿病肯定不成功。 坚持午睡 曾院士还有个一直坚持的习惯,就是午睡。而午睡这个习惯也是众多长寿老人的一个共同点。细细数来,午睡有很多好处。 1 缓解疲劳,血压降了 许多人都有午餐后疲倦的烦恼。英国学者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就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2个小时好得多。适当午睡,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从而降低血压。 2 增强记忆力 午睡可以令人精力和警觉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还能增强记忆力。德国一项研究发现,仅45分钟的午睡就可以使记忆力提高5倍。 3 提高免疫力 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发现,13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4 预防冠心病 研究显示,适当午睡可调节体内激素平衡,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希腊一项研究显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钟,可使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降低37%。 另有资料证明,在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得益于午休能舒缓心血管系统,并降低人体紧张度。 5 坏心情没有了 午后小睡可改善心情,缓解压力,有效赶走抑郁情绪。 乐观是最大秘诀 “乐观”是曾院士多年来保持旺盛精力的最大秘诀,也堪称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他总结:把名利看得很淡,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尽量想开点,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 曾院士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放松的方式也不一样。工作就是适合我的放松方式。” 百岁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五花八门,但所有人的共同点就是心态好。只要你心态好、按时服药,就算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都不要紧,您一样可以活到100岁。 这五点看似简单,但贵在坚持,老友们能做到吗? 来源:老年之声 晚报记者排忧解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