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会背诵文言文《季姬击鸡记》吗? “这个简单,听好,ji、ji、ji,ji、ji......(此处省略66个字),ji、ji,ji、ji、ji、ji、ji。”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季姬击鸡记》是一篇同音文,顾名思义,就是整篇文章中出现的所有汉字只允许采用同一个音(四声不限),一般文言文居多。在文言文中,这种同音文算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他的首创是中国现代语言及现代音乐学先驱赵元任。 四姑娘(古代遵循伯仲叔季,季为第四)为了排遣寂寞,于是豢养了一些鸡,是那些出自荆棘丛林的那种野鸡。野鸡饿了便唧唧叫起来,四姑娘便用簸箕盛粟米给鸡喂食,鸡吃饱了,便跳到了四姑娘的衣箱上,四姑娘怕脏,赶忙叫喊着轰鸡,鸡受惊急了,接着就蹦到了案几上,四姑娘匆忙中,将手中的簸箕照着鸡就扔了过去,簸箕飞过砸中几个陶俑,陶俑摔得粉碎,鸡在案几底下不住惊叫,四姑娘情急之下抄起木鞋打鸡,鸡虽然被打死了,可四姑娘仍是心绪难平,于是便写下了《四姑娘打鸡的故事》。 赵元任,字宣仲,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音文代表作是《施氏食狮史》,全文只有一个“shi”音,但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谓是构思非常精巧了。 当然了,早在赵元任开创同音文之前,也有类似的同音对联出现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那也是同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