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格与炼丹术 III

 悲壮的尼古拉斯 2019-03-14

今天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推文,先来回顾一下前两篇的内容



四,成分不同的哲人之石 

荣格在炼丹术方面,下了极大的工夫,《太乙金华宗旨》一书对他打开鼎炉(vas)之盖,一闚其中秘方,其助益尤大。但如实而言,荣格对中国炼丹术的传统恐怕了解的相当有限。类似《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这些书籍,他皆未道及。传说与吕洞宾关系极密切的《钟吕传道集》,也未曾出现在他的著作中。至於外丹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说了。显然,荣格对中西两种炼丹术的了解是相当不对称的。虽然他宣称:他站在分析心理学的立场,尤其是站在个体化原理的观点看待炼丹术。但我们知道:他的个体化原理虽与「分析心理学」有关,它却不是主流心理学的理论,比较之下,它反而接近宗教或哲学的概念。因此,我们不妨也从这个角度切入,观看荣格比较思想的特色及其限度。 

在以往的国内学术界或国外汉学研究中,《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这两本道教经典可以说是无足轻重,不曾引起人们的注意。笔者不太了解为什麼尉礼贤特别翻译这两本经典,而不翻译历史影响更大,或理论意义更强的著作 也许从世纪初德国汉学的脉络来看,他们需要了解的是道教或中国的内丹修炼到底怎麼回事,他们不需要顾及非理论性的历史传承的问题。由於道教内丹经典重复前人之处极多,因此,这两书虽然原创性不强,但纯就理论而言,《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两书的内容是可以代表金丹教的论点的。而荣格从这两书入手,也有比较思想史上的意义。 

荣格对《太乙金华宗旨》会大加青睐,我们不得不赞叹他慧眼独具。他比较内丹修炼与个体化原理,其论点颇足深思。荣格在这点上受惠於尉礼贤甚多,反过来说,尉礼贤也颇受惠於荣格的解释。荣,尉两人在译本中,皆曾详细探讨此书的根本意涵。但笔者觉得最扼要的解释还是尉礼贤夫人(沙乐美。尉礼贤)在德文译本第五版所写的序言中引用的尉礼贤话语。她引用的话语说: 

此书综合了佛教与道教的冥想法。依据其基本见解,学者始生之际,心灵即分成意识语无意识两个领域。意识是人身上一种个体化的,可分离的因素;而无意识则是与宇宙结合的要素。本书的基本原理是想经由冥想,结合这两样要素,无意识必须与沈潜其中的意识好合成胎。无意识借著冥想,活泼的动了起来,并升华至意识领域。而当无意识与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识结合后,它便可进入超个体的心灵领域,获得灵魂之重生。此灵魂之再生会导向意识作用内面的发展,终臻於自由自在的思维状态。然而,冥想至极,必然会扫除一切差异,生命圆满究竟,超越两边。 

荣格与尉礼贤对《太乙金华宗旨》一书的长篇巨论,都是奠定在这段话的基础上的。 

「意识是人身上一种个体化的,可分离化的因素;而无意识则是与宇宙结合的因素」,这段话描述的是意识/无意识的系联,它明显的是荣格学派的论述格言。意识与无意识结合,以此「获得灵魂之重生」,这也正是荣格「个体化」原理所欲达到的目标。笼统说来,尉礼贤理解道家内丹之学较深,他的功力超出荣格之上。他使用道家的语汇时,固然能够得心应手;他将这些语汇转化成现代人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时,也不致於损伤经典的原义。这些本事,荣格是没有的。但在大的方向上,荣格和尉礼贤都看出中西炼丹术和分析心理学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两个不同典范的传统,竟然不约而同的指出:人格的完成不能仅从意识面,或奠定在意识面上的政治,经济,伦理活动著眼,它当深入到人的无意识深层。然后,再让意识层与无意识层奇妙的结合在一起。

荣格这个观察可谓不刊之论,道教内丹-甚至包含儒,释,道三教主流在内-都强烈主张人格的完成与具体心灵的开发是一体的。「意义」,「人格」这些概念都是无意识层的属性,至少是奠定在无意识层之上的。因此,一种健全的人格,他的精神活动的中心当在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会处,换言之,他会比一般人的意识层面「低」或「深」。当学者的意识下降,无意识上升以后,原本藏在无意识的「宇宙性」因素也就浮现上来了。就「即己」(in-itself)的状态而言,我们可以说「无位真人」或「活在心中的耶稣」自己呈显了,我们活在它心中。如就「对己」(for-itself)状态的人格存在而言,这样的过程则可以解释成「自然的呈现」变成「主动的吸纳」,这无异意味著学者业已吸收了「宇宙性」的因素。 

荣格在举世皆视炼丹术为迷信之际,毅然深入其中,优游其外,用一种新兴的学术之眼,洞穿文字谜障后面的深邃理窟。《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所以能够由死文字变成活义理,荣格之功绝不可没。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没有尉礼贤与荣格用他们的学术成就及地位作保证,谁能相信流传在中国五术圈子的这些秘教典籍,竟然蕴含著人类灵魂之奥秘呢 然而,东西炼丹术毕竟有别。西洋炼丹术传统,笔者无法赞一词,但如果我们将范围缩小到「荣格理解的炼丹术」之内,那麼,我们除了要看出其同外,最好也能看出其异。全同全异,这就没什麼好比较的,异同之间的分寸得失才能彰显两照之间的特色。 

炼丹术顾名思义,它总是个「术」。换言之,它有种特定的方法,藉以达到「哲人之石」或「仙丹妙药」之目的。荣格能够解释出炼丹术每一步骤的实际内涵,也就是心理内涵,这项业绩当然了不起。但我们如果翻览过道教的内丹著作,不难发现内丹学的语汇和荣格所说的仍有段差距。简言之,道教内丹之学虽然也用了许多的象徵,但在一些基本的核心要义上,它说的话即是文字上的意义之话语,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解读程序。即使它用的「黄婆」,「奼女」等象徵语汇,我们仍然知道它指涉的是学者身心体上的一些构成因素。凡是对中国身体观或修炼传统不太陌生的人都知道:《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方法确有所指。学者如果能够亲身体之践之,他即可在他自己的身体上感受到一种存在的变化。道教内丹之学一向将人身视为鼎炉,将阴阳气息视为动能之火,即缘此故。荣格在这方面的理解一向不足-不足,而不是不对。我们且略举「烹蒸」此词为例以说明之。 

《慧命经》开宗明言:「欲成漏尽金刚体,勤造烹蒸慧命根。定照莫离欢喜地,时将真我隐藏居。」荣格解释这段经文意义如下: 

「加热」(烹蒸)是不可或缺的,换言之,学者如欲点燃真宰所居处之明光,他的意识必须专注凝聚。也不仅意识为然,他的性命本身亦当凝聚,两者如是结合,方能造出自觉之生命(慧命)。据《慧命经》所示,古圣贤所以能跨越识与命两者之鸿沟,乃因他们善养双边,不偏不离。因此终能造就「舍利」(不坏之躯),「完成大道」。 

荣格的解释没有错,炼丹的过程需要烹蒸。不但意识要烹蒸,身体之性命也需要烹蒸。烹蒸的结果希望最后能够结合意识与身体,造成「自觉之生命」,「完成大道」。上述所说,确实符合金丹教旨义。但话说回来,荣格所说也只是随经文衍义而已,其内容不出「性命双修」四字之范围。具体的关键是如何烹蒸 烹蒸的技术又牵涉到什麼样的精神内涵 我们这项要求并不过份,事实上,《太乙金华宗旨》一书的主旨即落在此处。从第三章《回光守中》以下,我们看到「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圣圣相传,不离返照。孔云知止,释号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这些语言。如果说这些语言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举出「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缘中」。法门还多的很,如:目光耳光双修法「目光者,外日月交光也;耳光者,内日月交精也」;调息,数息之法;防止神驰散乱之法;身体境界检证之法等等。若此种种,蔚为大观,荣格却一字不说。或许不是不想说,而是他在他的知识系统里找不到相应的字汇,教他如何说 

我们说荣格找不到相应的字汇,我们没有冤枉他。在近代学林中,荣格是少数能体会东方精神的学术巨子。但荣格虽然已涉足天-人,身-心,意识-无意识的交界地带,但由於他受限於天人之间的本体分裂,以及反对形上学的一贯立场,所以他对东方(不仅道教内丹学而已)的一些基本预设,老是觉得格格不入。对於东方圣哲强调的一些超越体验,他或许不反对有此事存在,但对此境界的意义,亦甚觉无谓。我们不妨再举证道之境界为例,说明此义。《慧命经》提到学者修炼的目标如下:「一片光辉周法界,虚空朗彻天心耀,双忘寂净最灵虚,海水澄清潭月溶,云散碧空山色净,慧归禅定月轮孤。」荣格说这首诗有很丰富的内涵, 

此段描述圆满状态的心灵情境,这是种从世界脱离出来的意识,它彻退到超乎世界之外的某一点上。此时,意识乃空而非空,它不再被万物的意象盘据缠绕,但它又包含了它们。以前紧紧压迫心灵上面的云云万物仍不失其富其美,但它们已经不再可以予取予求了。万物的召唤魔力不见了,因为意识与世界的爱恨交杂已渺然无踪。无意识既然不再投射,所以与万物「神秘参与」的原初状态也就无疾而终。意识现在已不再被幢幢往来的计划盘据,反而它会将自体溶解在沈静的观照中。 

荣格的解释文义俱美,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神秘参与」现象之所以形成,以及解消它以后的心灵自在状态,其论述娓娓动听。如果荣格的解释没有错的话,那麼,「神秘参与」是「常人」一种正常的状态,任何人都可能「神秘参与」,只是参与对象不同罢了。一般说来初民或许较常与图腾,或与祖先,或与神只参与一起;而现代人则较常与自己的偏见,傲慢,民族主义,阶级意识等等同化。世上真能解消「神秘参与」现象的人,只有摆脱七情六欲的圣者。荣格认为道家所说的「圣胎」,「金刚体」,即是此一境界之事。如果用精神分析的语言来说,这就是意识-无意识溶合一片的「自己」(self)状态,也就是个体化之完成。 

荣格上述的话语自有理路,它用来解释东方的圣者境界,也足以自圆其说。然而,「一片光辉周法界」与「它(意识)不再被万物的意象盘据缠绕,但它又包含了它们。」两者有什麼样的关系 在儒,释,道的形上学思想中,自有「真空妙有」,「鸢飞鱼跃」此一境界,具体与普遍在此是混合一起的。荣格的语言如果被吸纳到此种圆融化境的角度下定位,其说自可成立。然而,东方此一化境却是荣格的禁区,荣格一向将与集体无意识同层的「原型」,「同时性原理」,「上帝」等概念视为「限制性的概念」。换言之,它们本身并不对人类的理性开放。荣格在这个领域上的矜持仅比康德好一点,康德对上帝,灵魂不朽这些概念相当谦卑,他主张我们凡夫俗子对它只能信仰,视为一种伦理生活绝不可少的设准,但它们毕竟为何物,终不可知。荣格受康德影响甚深,他踏入的领域比康德远,而且他认为透过象徵的表现(如作梦,绘图,神话等等),我们仍可间接的触及到这些限制性概念,只是我们不能直觉到它,因此,对它不可能拥有真正积极的内容。 

相对於荣格的谦卑,道教内丹学在这方面则相当的大胆。《慧命经》谈到「一片辉光周法界」,并以圆形象徵之。我们知道这是内丹之学的老传统,其表达方式可以说是套语,没有多少的新意。简单的讲:内丹之学强调透过一种逆反的过程,生命由有漏以至无漏,生命能量日积月累以后,学者的身家性命会突然现出一种质的跳跃,有限无限的阀域被打通了。《太乙金华宗旨》第八章云: 

尔时身心便当一场大放,万缘泯迹,即我之神室炉鼎,亦不知在何所,欲觅己身,了不可得。此为天入地中,众妙归根之时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夫一回光也,始而教者欲敛,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敛者,自然优游,不费纤毫之力。此为安神祖窍,翕聚先天也。既而影响俱灭,寂然大定。此为蛰藏气穴,众妙归根也。 

一层深似一层,层层皆入常人意识不及之处。依据《太乙金华宗旨》所说,这里面的内容不是诠释出来的,而是在修炼的过程中,全身的身体之感所揭露出来的,其真实不下於感官经验,或许该说:比感官经验更真实。因为身心交融,六用不行的综合感觉比分殊化的感觉,更真,更深,更全体,其效用不可同日而语。 

内丹之学如不能打通荣格的「限制性概念」之禁区,直入不可思议之领域,其学即非究竟。究实而论,丹无丹相,丹成亦非真有仙丹妙药可得。「内丹」的真正内涵乃是学者之逆反身心结构之自然作用,回返到所谓的「先天」境界。第六章结尾云:「先天一,既在现前证验中自讨。一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珠也。」谈内丹不谈到「先天」,这是不可理解的。「先天」意味著对时间的克服,也意味著涤清俗质。《太乙金华宗旨》不但在体验境界说到「先天」,它甚至论人身之形成时,也言及「先天」因素如何由真变俗。

如是说来,炼丹师才是真正的真人,或者才是真正的人。因为只有他才晓得世界不再真实的原因,也只有他才掌握了恢复人理想状态的特殊技术,这项特殊技术提供了治疗人类身心全体的灵药(内丹)。学者该作的事,不是增益知识,而是逆觉,摆脱意识的干扰,回到一片空无的绝对境界。从荣格的眼光看来,这种空无的灵丹妙药是不可靠的,人类的理性无法体证「绝对」,「无限」,「整体」这些事物。但从道家炼丹师的眼光看来,荣格比较东西炼丹术时,虽然费尽心力,解开许多隐晦词汇的密码,可是他却无法也不得深入无意识底层的禁区,这真是买椟返珠了。不但如此,荣格既然会半途而废,这还显示荣格仍然望道而未之见,他终究是在鼎炉旁边烹火加水的苦行者而已,金丹的影子还遥远的很-这当然是道教内丹师的观点。 

荣格喜欢用案例说明原理,这大概是精神分析师的职业习惯。他解释炼丹术问题时,结习不改,最明显的例子莫过於炼丹术思想中「树」的象徵,荣格选用了他的病人画的32张图,一一分析其中的涵义。他的病人当然不了解炼丹术为何物,其中有些蕴含炼丹术要义的图画甚至画於荣格了解炼丹思想之前,荣格由此演绎出炼丹术思想之原型义。参见The Philosophical Tree,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以下简称Collected Works), Vol。 13, Princeton, 1983。 荣格《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自传》),刘国彬,杨德友译。另一中文译本《摘面具的人—容格》(台北:北辰文化出版社,1988),蓝蕾译。两书译文互有长短,然后者不是足本。 

荣格画好这张画以后,一直觉得:它们的中国气味怎麼这麼浓,可是他想不出其间的涵蕴。不久,他即接到尉礼贤寄来论《太乙金华宗旨》(《金花的秘密》)的文章,荣格一口气读完,发现道教此一经典与他的画恰好可以相互印证。(参见《自传》,页333-334)荣格一生见证过多次的同时性(synchronicity)的事件,曼荼罗绘画事件绝非孤例。 

荣格将利物浦(Liverpool)拆成两个字解释,并且认为文字与实际之间有种呼应关系。荣格对「名实」之间老是有种神秘的看法,比如他认为Freud 与Jung 两字已蕴含了两人尔后思想的特殊性。 荣格曾到北非,北美印第安地区,热带非洲,印度等地区旅游,游地不同,景观不同,印象自然也不会一样。但荣格往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任何经验,这些非欧洲地区既然拿来与文明的理性的欧洲作对照,因此,它们呈现的性格自然也就是「无意识」的了。 

笔者认为护城河与保护圈(protecting circle)的功能相似,参见Jung , Commentary on '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 in Collected Works, Vol。13, p。29。荣格还特别指出一点:典型的阿拉伯城市是没有护城河的,但梦中的护城河完全符合原型心理学的解释。荣格的意思当然是说他在阿拉伯作的梦并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是集体无意识释放出来的一个讯息。 

荣格对黑色的原型象徵,似乎没有特别强调,但他对「黑肤阿拉伯王子」之梦的真正旨义,一直要等到数年后到非洲一游,才知道其中究竟,荣格提到「骨子里变黑」的精神危机当时正威胁著住在非洲,断了根的欧洲人。荣格对黑色非洲的情感有些像康拉德《黑暗之心》所描述的黑色大陆一样,黑色大陆的其人其景皆透露一种非理智,非理性之光所能照透的无意识深渊。 参见Adam and Eve,in Collected Works,Vol。14,p。p。382-456。 

荣格特别说「『相合』的问题一出现,便有种种梦随之而来,或作出预兆」。鱼在道教里具有重要的济赎功能,但在经书传统里,它往往带有性的象徵。 参见Collected Works,Vol。9,part∏,p。p。103-172。 

荣格说:「这样的幻觉对我来说绝不是什麼不同寻常之事,因为我经常在将醒未醒时,看到极为生动的种种形象。」荣格在尉礼贤临终时,亦看到其灵魂显现之幻象。荣格这种特殊的体质可能得自母亲那一边的遗传。 荣格文集卷九分册二Aion可以说都在处理耶稣的象徵,主要的部分参见Collected Works,Vol。9,part∏,p。p。36-71。 

「自觉」或「不自觉」的界限当然很难划分,因为通过训练,不自觉的投射往往可以变为自觉的。荣格「能动性想像」(active imagination)的概念即可视为一种自觉的投射。 Collected Works,Vol。12,p。228。 

李维布尔「原始思维」的假说招来的批判之风太大,他后来使用此语时确实比较小心,但说他放弃此一观念,则与事实不合。从他过逝后公布的笔记看来,李维布尔对他这个引起争议的概念其实仍然旧情绵绵,长忆难忘。参见Leemhardt。M写的序言,in Levy-Bruhl。L , The Notebooks on Primitive Mentality, New York, 1975。 Collected Works,Vol。12,p。242。 荣格话语,同上,页243。 参见荣格著,〈易与中国精神〉,〈论同时性〉两文,文章收入荣格著,拙译《东洋冥想的心理学》(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5),页217-266。另参见Ira Progoff , Jung, synchronicity, and Human Destiny, New York, 1973。 

荣格学生M。 L。Von Franz 即提出:学者使用心灵或使用物质的语汇形容炼丹术的灵魂探究,两者皆有困难。参见氏所著Alchemy,p。p。37-38,Inner City Books,Toronto,1980。 参见Collected Works,Vol。12。p。p。289-292。中国的炼丹典籍一样也充满了弥天盖地的术语陷阱,但同样的,这些千变万化的面孔很可能只是同一种命题的语言变化。 我们不妨列举炼丹术中一些重要的术语,以及它的心理学之涵义,其对照如下: 

(1)Opus(大业):炼丹术之事,其象徵意义为「个体化」。 

(2)Prima materia(原始物质):浑沌之始的原始质料,其意义为集体无意识。 

(3)Putrifactio(净化):炼丹历程中,原素瓦解,水气释出。其意义为无意识之转化。 

(4)Transmutation of elements(转化原素):元素转变,新元素产生,这是炼丹术的核心目标之一。其意义指向无意识内容的提升。 

(5)Mortificatio(制伏):原初元素已被压抑,置於死命。其象徵意义意指旧意识结构已瓦解,新象产生。 

(6)Impregnatio(新生):灵魂从物质的桎梏中获得解放,升向光明之地。 

(7)Hierosgamos(圣婚):炼丹术意义与心理学意义相同,其义皆指两元素之结合。其象徵意义为灵肉之神圣统一,耶稣与教会之结合,这可视为「神秘契合」的宗教性语言。 

(8)Coniunctio(契合):炼丹术之目的,两方契合之原型。它的象徵意义指的是人间两极性之冥契结合。 

(9)Lapis(琉璃宝石):哲人之石,炼丹师追求之物。它用以象徵个体化之完成。 

(10)Mercurius(墨纠里斯):千变万化但又不改其体的神只,它同时具足圣俗,神魔两面。水银似之,人的心灵亦似之。 

(11)Soror(伴灵):与炼丹师密切相关的人物。病人与分析师的关系与此类似。 

(12)Vas(鼎炉):炼丹炉,在炼丹术及分析心理学意义上,可指冶炼之整体形式。 

此书的作者据说是吕岩。吕岩即吕洞宾,道教知名人物,活动期间约在唐末,平生多传奇事迹。吕洞宾到底有没有亲手著作,事颇可疑,但冠上他名字流传的金丹典籍不少,这些有可能是扶箕作品。吕岩的原始传记参见《宋史》(台北:鼎文出版社,1980),卷457,页13420-13422。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笔者目前所知的版本有四种,据刊本及内容看起来,它最早出现的年代不会早於清初。尉礼贤认为它「实际」的年代应该很早(参见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p。5,New York,1962。)道教典籍常常是师徒口耳相传累代编纂而成,作者很难考订,尉礼贤的话也是想当然耳。 

炼丹师的观想(meditation,imagination)问题参见Collected Works,Vol。12,p。p。274-280,汤浅泰雄比照东西洋的炼丹术特色,认为东洋重体验,身心结构可以转化,此点为西洋炼丹师所不及。汤浅触及了东西大传统的差异,其说颇有参考价值。但具体来讲,西洋的炼丹师就像西洋的冥契者一样,他们虽然没有拥有东方修行者那麼多的法门,但他们依然是需要修炼工夫的。关於汤浅泰雄以「修炼」分判东西炼丹术的差异,参见 东洋(东京:人文书院,1989),页192-202。 Collected Works,Vol。13,p。p。24-25。 引自汤浅泰雄译,《黄金 华 秘密》(东京:人文书院),页300-303。 Collected Works,Vol。12,p。42。 《太乙金华宗旨》(台北:自由出版社,1986),总页50。以下引之文亦同此版本。 同上,总页52。 引自《正统道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第34册,p。239 

依据朱熹的解说:「参同契所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台北:汉京文化公司,1980),卷125,页12。 Collected Works,Vol。14,p。460。 

尉礼贤(1873年6月10日-1930年3月2日)

语出《太乙金华宗旨》第一章。道教典籍不重视「作者」的概念,所有的经典都不认为是后人的创造,而是永恒真理的重复,本书的论述亦同。 Timothy Richard,佐伯好郎都提出过这种假说,尉礼贤虽认为其说有待更精翔的检证,但他同样认为:「我们也不得不同意:金丹教确实杂有景教的观念。」参见尉礼贤给《太乙金华宗旨》译本写的导言,拙译,未刊稿。 上述所说,参见石田秀实,《气,流 身体》(东京:平河出版社,1987)一书,尤其是第二章。 汤浅泰雄近著《身体之宇宙性》(东京:岩波书店,1994)笔者尚未见到此书,但由汤浅氏其他著作推论,笔者认为其义不难想像而知。 

笔者不是主张道家内丹字汇不需要诠释的过程,即可自行揭露出来。毋宁相反,笔者相信「诠释」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基本向度。但我们解读道教「精」,「气」,「神」,「魂魄」这些语汇时,其诠释的方法与所需的精力,仍与荣格所作的大不相同。前者可以说是种基源的诠释,它不需要曲折的破解隐喻,象徵,借喻等等的秘码。而后者则需要解者屡次加工,它是种精密技术导向的诠释。引自汤浅泰雄,前译书,页53-54。 汤浅泰雄,前译书,页84-85。 

笼统来说,中国的炼丹术描述的都是精神—宇宙性的历程,它与化学的关系很少。诚如Sivin N。在Chinese Alchemy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Time一文的结尾时所说,中国的炼丹术基本上都是「迈向超越的修炼方式」(Isis 67, P。525,1976) 

荣格与炼丹  II

荣格与炼丹术  I

迦南学院

传播多元知识 塑造正确三观

长达2万3千字的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荣格与炼丹术与分析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荣格虽受弗洛伊德影响,但其精神分析理论与之分歧较大,由此诞生的分析心理学虽同样与精神分析有部分理论意见的相合,但至今二者的发展同样是两种路径。荣格对东方思想的推崇,可以说是始于自古以来的东方一以贯之的思维传统——统一性、体悟性。对比西方细致理性客观、非此即彼的思维传统,荣格认为这会导致心理学研究中出现片面性理解和偏差。万物的相互依存性,古老的神话和久远的信仰在代代人中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核”造就了集体潜意识,形成一个尚未自知的自我。荣格这样的理论与他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这点从《红书》中可以有深刻感受。而也正因为荣格这样的神秘主义思想与对心理学的开创性理论,使得他的许多思想结论如今都成为了神秘学的一项“科学性解释”,这也同样使得荣格成为某些人科学鄙视链中的一环。但荣格的理论绝不是至今国内神秘学圈对其简单的对应与联系,要以荣格的心理学来做为占卜原理的解释,还有极长的研究要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