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江小国——绞国,抛砖引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这里开始

 9tx22v工人 2019-03-15

绞国,偃姓之国,据考证,故址在今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市、十堰市郧阳区、郧西三市区域内。偃姓为皋陶后裔,据南宋《路史》记载:“(皋陶)有子三人,长伯翳 , 次仲甄 , 季封偃 , 为偃姓。 偃之后,有州、绞、 贰、 轸……”指出绞国和州国(此州国非山东姜姓州国)、贰国、轸国皆为偃姓后裔所建。

“绞”字带纟从交,按远古时代以地形命名的习惯,当是以当地的水系形状而来,绞国地处汉江中上游地带,汉江河流蜿蜒曲折,又多支流错综交汇,自古有“曲莫如汉”之说,从高处远眺,网状水道密如束丝,《礼记 · 杂记》记载“两股相交谓之绞。”也许,绞国因此而得名。

汉江小国——绞国,抛砖引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这里开始

《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说得是公元前701年,楚武王为了征服汉西一纵在政治上紧密相联老与楚国对着干的小国,决定使用外交手段加已分化,楚武王派遣儿子、时任楚国莫敖(莫敖为楚国令尹之前的最高长官,后被令尹取代,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相邦)屈瑕准备与贰国、轸国结盟,而与贰、轸两国同处一地的郧国预感到了楚国的目的,一旦楚、贰、轸形成联盟之势,自己则孤立无援,于是决定破坏他们的战略计划。等到楚军深入贰、轸交界,郧国一边派重兵驻扎在蒲骚(今湖北安陆境内)以堵截楚军退路,一边派使者出使随国、州国、绞国、蓼国,打算同诸国联合攻击楚军。

汉江小国——绞国,抛砖引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这里开始

屈瑕身边有个谋臣,叫斗廉,事先得知了这个消息,便与屈瑕定计,决定兵分两路,尚未等随、州、绞、蓼出兵,先下手为强,趁夜色朦胧大败郧军,四国联军见郧军大败,便不战而退。郧国被迫与楚国签定降书。

绞国虽然未参与作战,但楚国在次年还是以此为借口讨伐绞国。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汉江小国——绞国,抛砖引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这里开始

说得是公元前700年,楚国举倾国之军攻打绞国,绞国知楚军来势凶猛,自不能敌,便依托坚固的城墙只守不出。楚军只好驻扎在绞都南门,长达一月有余。最后屈瑕献上“抛砖引玉”之计,就是俗话说的“放长线钓大鱼”,这种“诱敌”战法据说是中国战争史上的首创。具体实施办法是这样的:先让一批楚军假扮成樵夫去绞城附近的山上砍柴,引诱绞军出城掠夺。因为绞城被围困了一个多月,城中柴火紧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薪怕是有米也做不成饭。绞军在城头上见了,果然中计,偷偷出城抢夺。起初故意让他们得呈,然后上山砍柴的“樵夫”越来越多,绞军屡屡得手,肆无忌惮起来,派出大量绞军出来掠夺,结果“樵夫”们假装逃跑,绞军自然要追,这一追就入套了,楚军横空出世,大败绞军,之后在城下签订了一份不平等条约,这就是丧权辱国“城下之盟”的来历。屈瑕的这个“抛砖引玉”之计也被后世兵家归入“三十六计”之一。

汉江小国——绞国,抛砖引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这里开始

楚武王攻下绞国后,在此设立“郧关”,成为楚国西北部重量极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屏障,也成为楚国北图中原的重要根据地。《史记》和《汉书》对“郧关”均有记载。张家山出土汉简《津关令》更是将它立为大汉王朝军事五大要塞之一,据说秦始皇南巡便是从此返回咸阳。可见,从楚武王在绞国原址上设“郧关”以来,“郧关”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起极其重要的角色。

绞国虽然在汉江诸姬中显得微不足道,却能在楚武王西扩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负其“汉江诸姬”中的一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