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如果血压发生异常,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出现3种迹象,最好测量一下血压,是否发生异常1、长期耳鸣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病人的动脉痉挛,硬化,导致供血不足,神经退化等表现。 长此以往,会影响听觉神经,常伴有耳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朵中有嗡嗡的声音”。 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好检查一下血压值。 2、经常头晕 头晕,是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时一过性,有时突然出现,有时是持续性的。 这种头晕,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 3、肢体麻木 血压超标,会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多见于手指、足趾麻木,一般经适当治疗,可好转。 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等,请及时就医,防中风。 高血压者,想要控制好血压,谨记:少三事,补二物,控三处!
1、少吸烟 吸烟,会损伤血管,促使血压升高。 如果长期大量吸烟,会促使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致使血管逐渐硬化。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收缩压增加10-25mmhg。 2、少熬夜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身体会分泌压力激素,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长此以往,会升高血压和心率水平,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研究分析,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其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1倍之多。 3、少久坐 长时间久坐不动,不利于身体血液循环。 易使体内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内,减少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加体重,增加血栓的形成,诱发血压升高。
1、补充钙元素 长期缺钙,会影响血管紧张素,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变硬变厚,引发血压持续升高。 所以,日常应适当补钙,可促使骨骼储存钙,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动,抑制副甲状腺功能,减少“病变因子”的产生,进而降低血压。 2、补充水分 水,是人体最好的稀释剂。对于高血压的人来说,掌握了正确的喝水方式,更有助于血压的平稳。 早起一杯水:平稳血压,降低血粘稠; 睡前一小杯:入睡时,水分会有所流失,所以睡前可以喝一小杯水;如怕起夜,可以抿两口水; 尿液黄要补水:如果发现排尿特别黄,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要及时补水。
1、控情绪 对于高血压者,情绪的管理,十分重要。 长期处于疲劳、紧张、激动的状态,会使血压更高,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因此,高血压者,切记大悲大喜,要学会控制情绪,调节情绪。 2、控体重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在高血压的患者中,有60%以上的人,都是体重超标的人。 所以,想要控制血压,必须“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体重,血压自然平稳。 3、控盐量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远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12-18克,南方为7-8克。 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盐分摄入,不得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不得超过4克。 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