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菊花 川芎 羌活 荆芥 白芷 甘草各二两(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一两半(45g) 薄荷 僵蚕 蝉蜕各五钱(各15g) 【用法】 将药研为细散状,每次服6g,饭后用葱、清茶调服。用汤剂可用原方量的1/2。 【功效】 散寒止痛,兼清郁热。 【药理作用】 具有改善微循环、调节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力、解除骨骼肌痉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风寒夹热头痛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头晕目眩。 2.西医疾病 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三叉神经性头痛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寒夹热头痛证者。 【知识要点】 1.菊花茶调散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荆芥配防风,白芷配羌活、细辛,川芎配白芷、细辛、羌活,薄荷配菊花、蝉蜕,僵蚕配甘草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僵蚕①与辛温药配伍,旨在通经;②与甘草配伍,旨在缓急止痛。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辛温疏散,荆芥偏于疏散,防风偏于润散,羌活偏于通经,细辛偏于止痛,白芷偏于开窍;川芎理血行气;菊花、薄荷、蝉蜕辛凉,菊花偏于明目,薄荷偏于清利,蝉蜕偏于透发;僵蚕息风止痉;甘草益气和中,方药相互为用,以散寒止痛为主,兼清郁热。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11味,疏风散寒药5味如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用量总和是255g;理血行气药1味如川芎,用量是60g;辛凉药3味如菊花、薄荷、蝉蜕,用量是90g;息风止痉药1味如僵蚕,用量是15g;益气药1味如甘草,用量是60g;其用量比例是85∶30∶3∶5∶20,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风寒夹热头痛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