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 五味子各二两(各60g) 山茱萸取肉 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 鹿茸去毛,酒蒸 熟地黄洗,酒蒸 肉桂去皮,不见火 白茯苓去皮 泽泻各一两(各30g) 【用法】 将药研为细散状,以蜜为丸,每次服9g,饭前用盐酒、或盐汤送服。用汤剂可用原方量的1/3。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 【药理作用】 具有抗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改善肾功能、降血糖、抗突变、抗硬化、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适用范围】 1.中医病证 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等。 2.西医疾病 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神经性膀胱炎、冠心病、糖尿病、睾丸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良、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炎、腰椎增生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者。 【知识要点】 1.十补丸组成中药效与用量之间的必然关系,煎药与服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功用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医证与西医病之间的互补关系。 2.掌握熟地黄配五味子,附子配肉桂,鹿茸配附子、肉桂,山药配附子、肉桂,熟地黄配牡丹皮,茯苓配泽泻,山茱萸配附子、官桂,山茱萸配川牛膝之间的用量及相互作用关系。 3.方中①熟地黄配山药,益气化阴;②鹿茸配山茱萸,强健筋骨。 4.方中附子配肉桂①与山药配伍,益气化阳;②与山茱萸配伍,温阳补阳固精。 5.方中牡丹皮治疗①以阳虚为主,旨在制约温热药燥化伤津;②阳虚夹热,兼以凉血清热。 【临床运用】 1.用药特点:方中用熟地黄、五味子滋阴,熟地黄偏于补血,五味子偏于敛阴益气;鹿茸、山茱萸补肾,鹿茸偏于生精,山茱萸偏于固精;附子、肉桂辛热,附子偏于壮阳,肉桂偏于温暖阳气;山药补益中气;牡丹皮清热凉血;茯苓、泽泻渗利,茯苓偏于益气,泽泻偏于清热,方药相互为用,以补肾阳,益精血为主。 2.用量特点:方中用药10味,滋阴药2味如熟地黄、五味子,用量总和是90g;补肾药2味如鹿茸、山茱萸,用量总和是60g;温热药2味如肉桂、附子,用量总和是90g;补气药1味如山药,用量是30g;凉血药1味如牡丹皮,用量是30g;渗利药2味如茯苓、泽泻,用量总和是60g;滋阴药、补肾药、温热药、益气药、凉血药、渗利药用量比例是3∶2∶3∶1∶1∶2,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是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 3.服用的特殊性:服用十补丸,应在饭前以盐汤送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00.实用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