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著名老中医欧阳锜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湖南周慎 2019-03-15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在胃酸-胃蛋白酶消化作用下,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所引起的,以胃脘部疼痛及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欧阳氏认为此病乃属中医胃疡痛范畴,多因肝气郁甚化酸,熏蒸湿土,损伤胃络所致,其治疗主张从舒肝、制酸入手,主要分以下4种证型进行论治。

1.肝胃气滞证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泛酸,进食后加重,嗳气后减轻,纳食减少,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制酸止痛。

[选方]四逆乌贝散加减。

[用药]柴胡10g,酒白芍15g,枳壳7g,乌贼骨10g,浙贝母10g,酒川楝子10g,甘草3g。

[加减]恶心吐酸者,加法半夏、陈皮;脘中灼热者,加蒲公英;大便溏者,加茯苓、葛根;大便结者,加决明子、火麻仁。

[治验举例]彭某,女,37岁。1993年6月15日初诊。胃脘胀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半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有颈椎外伤史。刻诊胃脘胀痛,痛时恶心吐酸,嗳气,口中时苦,纳食减少,大便时干时溏,颈项拘急,时作头昏,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胃气滞。治宜疏肝理气,制酸止痛,方用四逆乌贝散加减,药用:柴胡10g,酒白芍12g,炒枳壳10g,法半夏10g,扁豆12g,乌贼骨10g,茯苓12g,陈皮3g,葛根12g,甘草1.5g。服药10剂后胃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仍用上方加浙贝母,续服15剂,胃痛基本缓解。

[按语]此案乃肝胃气滞为病,肝气犯胃则胃痛而胀,嗳气口苦,纳食减少;肝曲化酸,熏蒸于胃,胃气上逆则恶心吐酸;肝气犯脾则大便时干时溏;颈项为肝络所主,肝络不舒故颈项拘急,时作头昏;脉弦为肝郁之征。其治用四逆乌贝散去浙贝母、川楝子,加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扁豆、茯苓、葛根健脾升阳止泻。

2.肝胃郁热证

[主症]胃脘灼热疼痛,进食更甚,吞酸嘈杂,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制酸止痛。

[选方]柴芩乌贝汤加减。

[用药]柴胡10g,酒白芍15g,黄芩10g,乌贼骨10g,浙贝母15g,酒川楝子10g,决明子15g,甘草3g。

[加减]腹胀明显者,加厚朴、大腹皮;纳食减少者,加神曲、鸡内金;兼湿而苔腻者,加石菖蒲、法半夏;大便色黑者,加三七、地榆炭。

[治验举例]陈某,女,46岁。1993年3月25日就诊。胃痛泛酸反复3年,加重2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浅表性胃炎。刻诊胃脘胀痛,连及两胁,痛时泛吐酸水,时有脘中灼热,口不干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弦数。证属肝胃郁热。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制酸止痛,方用柴芩乌贝汤加减,药用:柴胡10g,酒白芍15g,黄芩10g,乌贼骨10g,浙贝母15g,酒川楝子12g,厚朴10g,决明子15g,神曲12g,甘草1.5g。服药10剂,胃痛即已缓解,又自续服20剂以巩固疗效。于11月24日因感冒来诊,言胃痛未再发作。

[按语]此案乃肝郁气滞,化热化酸,损及胃络所致,肝气郁结则胃痛而胀,连及两胁;气郁化热则脘中灼热,大便干结;肝郁化酸则泛吐酸水;舌质红、脉弦数为肝郁化热之征。其治用柴胡、厚朴疏肝理气,黄芩、川楝子清热止痛,乌贼骨、浙贝母制酸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决明子平肝通便,神曲和胃助运。证药相符,故见效颇速。

3.肝胃湿热证

[主症]胃脘痞胀疼痛,脘中灼热,嗳气泛酸,恶心口苦,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理气清湿,制酸止痛。

[选方]小陷胸汤合乌贝散加减。

[用药]瓜蒌皮10g,酒黄连5g,法半夏10g,乌贼骨15g,浙贝母10g,酒白芍15g,酒川楝子10g,甘草3g。

[加减]胃痛甚者,加生蒲黄、醋制五灵脂;腹胀明显者,加枳壳、大腹皮;纳食减少者,加鸡内金、神曲。

[治验举例]周某,男,50岁。1993年5月25日就诊。胃痛反复发作2年,复发并加重1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刻诊胃脘隐痛,时作灼热感,脘胀嗳气,泛吐酸水,口苦口臭,纳食减少,小便黄,苔黄腻,脉细滑。证属肝胃湿热。治宜理气清湿,制酸止痛。方用小陷胸汤合乌贝散加减,药用:瓜蒌皮12g,酒黄连5g,法半夏10g,乌贼骨15g,浙贝母10g,酒白芍15g,酒川楝子12g,枳壳10g,神曲12g,麦芽12g,甘草1.5g。服药14剂后于6月10日复诊,胃痛已完全缓解,仍口苦口臭,苔白滑,脉弦滑,药已见效,仍用上方去瓜蒌壳,加炒地榆。续服14剂后于6月24日三诊,胃痛未再出现,仍口苦口臭,仍用上方去瓜蒌壳、枳壳、川楝子,加石斛、金银花、白茅根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肝郁与湿热相兼,化酸损胃所致。肝郁气滞则胃痛、脘胀、嗳气,湿热中阻则脘中灼热、口苦口臭、小便黄,肝热化酸则泛吐酸水,苔黄腻、脉细滑为湿热之征。其治用小陷胸汤清化湿热,乌贝散制酸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川楝子、枳壳理气清热,神曲、麦芽和胃助运。

4.肝郁脾虚证

[主症]胃脘隐痛或胀痛,腹胀嗳气,时吐酸水,纳食减少,大便偏溏,时见黑便,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缓。

[治法]疏肝健脾,制酸止痛。

[选方]柴芍六君汤合乌贝散加减。

[用药]柴胡10g,酒白芍15g,党参10g,白术10g,法半夏10g,陈皮10g,乌贼骨15g,浙贝母10g,甘草3g。

[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黑便者,加仙鹤草、地榆炭;疲乏无力者,加炙黄芪;心悸不宁者,加龙眼肉、酸枣仁。

[治验举例]朱某,男,44岁。1995年7月13日就诊。胃痛反复发作3年,复发并伴黑便3天,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便隐血强阳性。刻诊胃脘隐痛,嗳气反酸,纳少,大便溏,色黑,疲乏无力,心悸不宁,舌质淡,苔薄,脉细弦。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制酸,健脾止血,方用柴芍六君汤合乌贝散加减,药用:柴胡10g,酒白芍12g,党参10g,白术10g,炙黄芪15g,乌贼骨15g,浙贝母10g,龙眼肉12g,酸枣仁10g,仙鹤草15g,甘草3g。服药5剂于7月19日再诊,黑便转黄,胃痛减轻,用上方去仙鹤草,加川楝子。再服10剂于8月4日三诊,胃痛已不明显,无明显反酸,纳食与大便均正常,效不更方,仍守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乃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因肝郁与脾虚相兼,化酸,损伤胃络所致。肝郁气滞则胃痛、嗳气,化酸损伤胃络则反酸、黑便,脾虚不能养心则疲乏、心悸,舌质淡、脉细弦为肝郁脾虚之征。其治用柴芍六君汤去茯苓、法半夏、陈皮,加黄芪、酸枣仁、龙眼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乌贝散加仙鹤草制酸止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