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姓淳于,名意,生于公元前215年,卒年不详,西汉时的著名医家,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国太仓长(主管国家仓库的官员)之职,所以当时的人们又称他为“仓公”或“太仓公”。他家境贫寒,从小爱好医学,曾拜名医公孙光为师。 汉高后八年,即公元前180年,经公孙光推荐,他又拜精通五色诊病法的公乘阳庆为师。那时公乘阳庆已七十多岁了,不肯轻易给人看病,更不愿收授学生。由于淳于意态度虔诚,虚心好学业,又十分尊敬老师,公乘阳庆便破例收他为徒。他叫淳于意完全丢弃无用的方书,再把全部秘方交给他,并传授黄帝、扁鹊的脉书和根据面色与脉象相参的诊病法。淳于意跟师学满三年后,就能做到通过诊病预断人的生死,判定疑难病症,确定可以救治的方法,以及精辟论述药物的作用。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淳于意遭人陷害,被逮捕解赴京城长安,是他小女儿缇萦冲破层层阻力直接上书汉文帝才保住了性命。后来汉文帝召见了他,并向他了解学医的经过和治病的细节与疗效,他一一作答且着重叙述了二十五个病人的“诊籍”。这些“诊籍”便是我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珍贵医案记录。 和扁鹊一样,淳于意也很精通望、闻、问、切四诊。一次,他在齐国遇见一个奴仆,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其脸色异常,便对一位宦官说:“这个奴仆伤了脾气,等到了来年春天,必定会胸膈梗塞,不能饮食,到了夏季就将泄血而死。”当时那奴仆并没有丝毫痛苦的感觉,人们也不以为然,可到了第二年春天,那奴仆果然发病,至四月,便泄血而死。原来淳于意是根据“望之杀然黄,察之如死青之兹”而断定那奴仆患了绝症。 又一次,淳于意到齐王黄姬的兄长黄长卿家去做客,发现王后之弟宋建的脸色异常,便说:“您有病,在四、五天之前,一定腰胁疼痛,不可俯仰吧?看样子小便也不通利,如不抓紧治疗,势必转成肾痹症。”宋建回答说:“不错,的确如此。那是四、五天以前,天气阴沉,有许多朋友来我家做客,看到仓库门口有一块方石,大家抓举比试力气,我也赶去凑热闹,刚把石头抓住,却举不起来,便立即撂下了。等到夜晚的时候,腰脊就剧痛起来,而且解不下小便,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呢!”淳于意说:“这就对了,从颜色来看是伤了腰肾,这是由于好持重的缘故。”于是开处“柔汤”给病人内服后即愈。 淳于意十分精通脉学,在向汉文帝讲述的二十五个“诊籍”中,记载了浮、沉、弦、紧、数、滑、涩、长、大、代、散等十八种脉象。西晋名医王叔和后来撰《脉经》归纳的二十四脉,今天的中医二十八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淳于意的全部“诊籍”中,有十例完全是根据脉象来判断生死的。当时,齐国有个侍御史头痛剧烈,难以忍受。淳于意切脉后,认为“病恶不可言”。于是直言不讳地告诉其弟说:“这是一种内疽,发生在肠胃之间,过四、五日而痈肿,七、八天后将呕脓血而死。”病人果然在七、八天后死去。原来这个病人嗜酒成癖,房事生活又不节制,使内脏受了损伤。淳于意切出患者的脉象是代脉,正是脏气衰弱的反映,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难以救治的危症了。 当时齐国的淳于司马生病,淳于意诊断他患的是一种急性腹泻病,是饱食之后疾走造成的,还可以医治,便开处火剂米汁汤让患者内服,并嘱咐说:“好好服药,调养七、八天就会痊愈。”当时在场有个叫秦信的医生听了却哈哈大笑,认为淳于意的诊断是错误的,并说淳于司马患的是危症,过八、九天就得死亡。可九天之后,病人不仅依然活着,而且病情一天天好转,正像淳于意给他初诊时所估计的那样,如期痊愈了。 淳于意之所以能够将淳于司马的病医好,就是根据脉象判断:“其病顺,故不死”。 当时,安阳有个叫成开方的人,平时觉得自己很健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淳于意给他切脉后说:“您得了沓风(脑血管硬化一类的病),病势可不轻,三年以后可能半身不遂,两脚不能行走,两手不能抓东西,最后喉咙喑哑而死。”后来,成开方果然像淳于意所预言的那样死去。他的病是由于长期喝酒和经常遭受风邪造成的,淳于意通过给他切脉,得出“脏气相反”的脉象,便根据脉法判断为“三年死”的危症。 淳于意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往往能对病因病理作出较正确的分析,再加上辨症施治,对症下药,所以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当时齐国有个中御府长全身畏寒发热,不时汗出,经过长期医治无效。淳于意给他诊脉后说:“你得的是外感发热病, 脉跳虽衰弱乏力,但并不混乱,不是死症。依我分析,您的病大概是出汗时到流水中洗了澡,水温太低, 感受风寒邪气造成的。”中御府长听了点头称是,并叙述了生病的经过。于是,淳于意给他开处火剂汤治疗。他服过一剂药后,热汗就止住了;服第二剂时,体温逐渐减退;等到服完第三剂,病势大为好转。经过二十多天调治,他就恢复了健康。 当时临淄有个名叫薄吾的妇女,腹部肿胀,食欲不好,皮肤色黄粗糙,经常发热,烦躁不安,失眠。许多医生认为她的病已经无法救治了。淳于意给她详细诊察后,认为是“虫气”,并确诊为“蛲瘕”,于是开处芫花熬汤,要她长期内服。薄吾服药三十天之后,腹部的肿胀消除,再无任何痛苦了。 那时的齐国有一个中大夫患龋齿,牙痛得无法进食。淳于意给他诊断后指出,是由于他“食而不漱”,也就是进食之后不刷牙漱口所致。于是给他开处苦参汤含漱,同时配合进行针灸治疗,几天之后,就收到显著效果,他的牙痛病就渐渐治好了。 淳于意技艺高超,却从不吹嘘自己。汉文帝在召见时问他:“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意思是,你诊病能知道人的生死,那么你有没有诊断不准确的时候呢?淳于意诚恳地回答说,他看病总是先切脉,脉象败逆的不可治,而自己“心不精脉”,所以诊病决死生死时,“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意思是:“失误的时候多着呢,我哪能全部都说得那样准确呢!”听了淳于意的回答,汉文帝十分赞赏他这种谦虚谨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