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性溃疡从肝胃郁热论治

 湖南周慎 2019-03-15

    患者严某,男性,44岁,华容县人。

【初诊】1987321

[主诉]胃脘痛反复发作29年,胃次全术后2年,加重半个月。

[病状]患者于1958年开始在心情不好时出现胃脘隐痛,伴口苦,吐酸水,情绪好转后缓解,未予重视。1985年6月因胃痛加重,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疑诊为“胃癌”而行“胃次全”手术。术后上腹部持续性隐痛,腹胀,吐酸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粘连”,经治未愈。半个月前因进食不当而加重,现胃脘部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刺痛,痛处固定,不喜温按,常因进食生硬、辛辣食物而加重,进食后腹胀,不嗳气,时伴吐酸水,口干不苦,纳食减少,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寐差,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复查胃镜:纤镜进入55cm处,可见吻合口约5cm大小,呈纽扣状,粘膜充血水肿,其大弯靠前可见一拇指大小溃疡,上覆灰白苔,疡边可见一残留线头。输入段、输出段清楚可见,畅通无阻,呈华氏2式改变。残胃充血水肿,贲门口及食道下段均充血。结论为吻合口溃疡,吻合口炎,残胃炎,贲门口炎,食管炎。

 [诊断]中医:胃痛,肝胃郁热证;西医:吻合口溃疡,吻合口炎,残胃炎,贲门口炎,食管炎。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清热,通络止痛。

[方药]藿苏左金汤加减。

藿香梗10g,紫苏梗10g,黄连3g,吴茱萸2g,炒栀仁6g,酒白芍12g,枳壳10g,法半夏10g,丹参15g,生蒲黄15g(布包),竹茹6g,天花粉10g煅瓦楞子15g(先煎),甘草6g。7剂。

【二诊】1987331

服药后胃痛减轻,不吐酸水,仍进食后腹胀,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药已见效,仍守原法加减。

藿香梗10g,紫苏梗10g,黄连3g,栀子6g,酒白芍12g,枳壳10g,法半夏10g,丹参15g,生蒲黄15g(布包),竹茹6g,天花粉10g,酒大黄6g甘草6g。7剂。

【三诊】1987414

患者服上方14剂。现胃痛明显减轻,仅为偶痛,但腹胀明显,进食后加重,嗳气、矢气后减轻,口干苦,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数。考虑肝郁气滞渐趋明显,拟在前法的基础上增加疏肝理气药物。

藿香梗10g,紫苏梗10g,黄连3g,炒栀仁6g,酒白芍12g,枳壳10g,丹参15g,生蒲黄15g(布包),大腹皮15g,炒莱菔子5g,沉香2g(研末分冲),鸡内金5g,胡麻仁30g,酒大黄6g,甘草6g。7剂。

【四诊】198755

上方21剂。现胃脘不痛,但胃脘痞胀明显,进食后加重,大便干结,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滑。考虑肝郁气滞明显,拟改疏肝解郁、理气宽胀之法,用越鞠丸加减。

苍术6g,川芎10g,制香附10g,栀子10g神曲10g(布包) ,丹参15g,三七粉3g(分冲),大腹皮15g火麻仁30g,白蔻仁5g。7剂。

【五诊】19875月26

上方服21剂。胃痛不明显,平时胃不胀,但进食后有胀感,稍嗳气,大便成形,脉细弦。仍守前法以巩固疗效。在5月5日用药的基础上,加酒白芍12g,甘草5g。7剂。

【结果】患者于1987521复查胃镜,结果见纤镜进入55cm处,可见吻合口约2.5cm大小,周围粘膜充血、肿胀,未见糜烂及溃疡。输入段可见胆汁反流,输出段空肠粘膜正常。残胃粘膜充血水肿,未见糜烂及溃疡。贲门、食道粘膜正常。结论为吻合口炎,残胃炎。

【按】此案有明显的心情不好病史,且有“疑癌”及手术等经历,长期心情抑郁、忧虑,《灵枢·本神》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显然这是导致肝气郁结的重要原因。《丹溪心法·心脾痛》谓:“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患者肝气郁滞,日久郁而化热,肝热横逆犯胃,胃气郁而不行,故胃痛;肝胃气火内郁,故吐酸水;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郁热伤津,故口干、大便干结;胃失和降,故纳食减少;久病不愈,且见刺痛、痛处固定,乃因胃痛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凡气既久阻,血也因病,循行之脉络自痹”(《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之故。舌质暗红、苔薄黄,乃有瘀、有热之象;其脉弦细数,弦主肝主气主痛,数主热,细主阴伤,乃肝胃郁热,有伤阴的趋势。其治疗用四逆散去柴胡,虑其有刼肝阴之虞,加藿香梗、紫苏梗疏肝理气;左金丸加栀仁,清解郁热;天花粉清热生津;法半夏、竹茹和胃降逆;瓦楞子制酸止痛;丹参、蒲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从三诊开始,胃痛明显减轻,痞胀变为主要症状,表明郁热渐退,气机郁滞上升为主要病机,改用理气解郁之法以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