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柴胡12g,黄芩9g,白芍9g,半夏9g,生姜15g,枳实9g,大枣4枚,大黄6g。水煎服。 【功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利胆排石,扩张奥狄括约肌,抗胆石形成,降低转氨酶,保护肝损害,抗胃溃疡形成,增强肾上腺功能,抗炎症反应,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子宫、肠管平滑肌张力,增加肠蠕动,促进免疫功能。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苔黄,脉弦数有力。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病、胆道蛔虫症、细菌性食物中毒、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病。 【现代应用】兼黄疸者,加茵陈30g,栀子10g;呕吐不止者,加竹茹10g;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 ①病毒性肝炎之急性黄疸型,去生姜、大枣,加茵陈、板蓝根各30g,栀子、丹参各10g。热盛而烦渴口苦者,加苦参、龙胆草各6g;湿盛而厌油苔腻者,加车前子10g,砂仁6g;肝区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 ②急性胆囊炎之见胁脘疼痛较甚者,去生姜、大枣,加半边莲、茵陈各30g,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③胆石病之见胁痛、便秘者,去生姜、大枣,加郁金、鸡内金、芒硝各10g,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各30g。 ④胆道蛔虫症之见胁肋钻痛、呕吐蛔虫者,加乌梅30g,川椒10g。伴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g;黄疸者,加茵陈、半边莲各30g,栀子10g。 ⑤急性胰腺炎,加玄明粉10g,紫苏梗9g。气滞挟积者,加川楝子6g,大腹皮9g;肝胃实热者,去枳实,加川楝子、黄连各6g,竹茹(姜制)9g;肝胆湿热者,加黄连6g,栀子9g;气滞血瘀者,去半夏,不加玄明粉,加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各9g。(裴兢克经验) 【注意事项】此方证以少阳病为主,微成腑实,大黄用量宜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