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锜从湿毒治疗慢性乙肝经验

 湖南周慎 2019-03-1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类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所引起的,以疲乏、食欲减退、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传染病。欧阳氏认为此病乃属中医肝瘟范畴,多因湿热疫疠之邪侵犯肝脏所致,其治疗主张从疏肝解毒入手,主要分以下5种证型进行论治。

1.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胀或痛,烦闷不乐,善太息,急躁易怒,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达郁解毒

[选方] 四逆茵陈蒿汤加减。

[用药] 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郁金10g,川楝子10g,茵陈蒿15g,陈皮6g,神曲10g,甘草3g。

[加减] 兼湿邪而便溏苔腻者,加薏苡仁、赤小豆;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火麻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日久不转阴者,加蜈蚣。

[治验举例]谭某,男,35岁。1992年8月12日初诊。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4年,胁痛、便溏6个月。刻诊右胁时作胀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苔白厚,脉弦细。乙肝全套检查:HBsAg(+),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检查:ALT126.2U/L,AST82.7U/L,总胆红素6.3μmol/L。证属肝郁气滞,兼夹湿邪。治宜疏肝理气,利湿解毒,方用四逆茵陈蒿汤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12g,枳壳7g,郁金10g,薏苡仁15g,茵陈蒿15g,陈皮3g,神曲12g,甘草1.5g。服药20剂后,胁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大便成形,仍用上方,续服20剂,胁痛基本缓解。后用上方加蜈蚣2条,制成散剂,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服半年后,复查肝功能已正常,乙肝全套检查:HBsAg(+),HBeAg(-),抗HBe(+),抗HBc(+)。

[按语] 此案乃肝郁气滞,兼夹湿邪所致,肝郁气滞则右胁胀痛,肝郁影响脾胃运化则纳食减少,兼夹湿邪则大便溏,苔白厚、脉弦细为气滞夹湿之征。其治用四逆散改枳实为枳壳,加郁金、陈皮疏肝理气,茵陈蒿利肝解毒,薏苡仁淡渗利湿,神曲和胃助运。

2.肝郁化热证

[主症] 胁腹隐痛,口苦口干,尿黄,或见失眠多热,便干,纳呆,头晕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选方] 四逆散合黄芩汤加减。

[用药] 柴胡10g,白芍12g,厚朴10g,郁金10g,黄芩10g,茵陈15g,佛手6g,甘草3g。

[加减] 热毒明显而见口干渴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腹胀明显者,加枳壳、制香附;纳食减少者,加神曲、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玄参;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夜交藤;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日久不转阴者,加蜈蚣。

[治验举例]黎某,女,28岁。1991年6月17日就诊。右胁隐痛反复7年,经乙肝全套检查:HBsAg(+),抗HBc(+)。肝功能检查:ALT56.8U/L。刻诊左胁时作隐痛,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热。治宜疏肝解毒,凉血养阴,方用四逆散合黄芩汤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12g,厚朴10g,郁金10g,黄芩6g,茵陈10g,佛手10g,甘草2g。服药30剂后,胁痛明显减轻,精神转佳,纳食仍差,用上方加神曲、苍术,续服30剂,胁痛基本缓解,纳食增加,复查肝功能:ALT25.3U/L。仍用上方加蜈蚣,续服60剂,复查乙肝全套:HBsAg(-),抗HBc(+)。其后用上方间断服用,至1992年6月15日复查乙肝全套:HBsAg(-)。

[按语]此案乃肝郁化热所致。肝郁气滞则右胁隐痛;肝郁影响脾胃运化则纳食减少;肝郁化热,灼津炼液,则口干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热之征。其治用柴胡、郁金、厚朴、佛手疏肝理气,黄芩、茵陈清热解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3.肝郁湿热证

[主症]胁腹隐痛,时见黄疸,口苦而腻,恶心欲呕,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疏肝解毒,清热利湿

[选方] 四逆散合茵陈赤小豆散加减。

[用药] 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郁金10g,茵陈15g,赤小豆15g,臭牡丹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3g。

[加减] 纳食减少者,加扁豆、麦芽;伤阴而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苔少者,加生地黄、牡丹皮。

[治验举例]黎某,男,23岁。1992年1月7日就诊。胁腹隐痛反复发作2年,乙肝全套检查:HBsAg(+),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检查:ALT82.9U/L,总胆红素29.7μmol/L。刻诊右胁及上腹部时作隐痛,口中粘腻感,纳食减少,小便黄,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郁湿热。治宜疏肝解毒,清热利湿,方用四逆散合茵陈赤小豆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郁金10g,茵陈15g,赤小豆15g,臭牡丹15g,白花蛇舌草15g,麦芽12g,甘草1.5g。服药30剂后,胁腹痛偶作,纳食增加,用上方加扁豆,续服30剂,胁腹痛基本缓解,复查肝功能:ALT31.8U/L,总胆红素18.3μmol/L。仍用上方续服以巩固疗效。1992年7月23日复查乙肝全套:HBsAg(-),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检查:ALT28.4U/L,总胆红素14.8μmol/L。

[按语]此案乃肝郁湿热所致。肝郁气滞则胁腹隐痛;湿热上泛则口中粘腻;湿热中阻,影响脾胃运化则纳食减少;湿热下趋则小便黄;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郁湿热之征。其治用柴胡、枳壳、郁金疏肝理气,茵陈、赤小豆、臭牡丹、白花蛇舌草清湿解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麦芽和胃助运。

4.肝郁脾虚证

[主症]胁腹隐痛,口中淡,纳食减少,大便溏,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细滑

[治法]疏肝解毒,健脾利湿

[选方] 柴芍异功散加减。

[用药] 柴胡10g,白芍12g,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6g,茵陈15g,郁金10g,山药10g,甘草3g。

[加减] 腹胀明显者,加枳壳、厚朴;大便成形者,去白术、茯苓;兼湿邪而纳呆、苔腻者,加兰香草、藿香;兼血虚而头晕心悸者,加仙鹤草、当归、红枣。

[治验举例]唐某,女,31岁。1992年11月9日就诊。右胁隐痛反复发作4年,乙肝全套检查:HBsAg(+),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检查:ALT82.9U/L,总胆红素29.7μmol/L。刻诊右胁及上腹部时作隐痛,口中粘腻感,纳食减少,小便黄,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郁湿热。治宜疏肝解毒,清热利湿,方用四逆散合茵陈赤小豆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郁金10g,茵陈15g,赤小豆15g,臭牡丹15g,白花蛇舌草15g,麦芽12g,甘草1.5g。服药30剂后,胁腹痛偶作,纳食增加,用上方加扁豆,续服30剂,胁腹痛基本缓解,复查肝功能:ALT31.8U/L,总胆红素18.3μmol/L。仍用上方续服以巩固疗效。1992年7月23日复查乙肝全套:HBsAg(-),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检查:ALT28.4U/L,总胆红素14.8μmol/L。

[按语]此案乃肝郁湿热所致。肝郁气滞则胁腹隐痛;湿热上泛则口中粘腻;湿热中阻,影响脾胃运化则纳食减少;湿热下趋则小便黄;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肝郁湿热之征。其治用柴胡、枳壳、郁金疏肝理气,茵陈、赤小豆、臭牡丹、白花蛇舌草清湿解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麦芽和胃助运。

5.郁伤气阴证

[主症]胁腹隐痛,头晕失眠,口干尿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见多梦、手足心热、两目干涩

[治法]益气养阴,柔肝解毒

[选方] 柔肝解毒汤加减。

[用药] 桑椹12g,萆薢12g,山药15g,薏苡仁15g,郁金10g,茵陈15g,蒺藜12g,陈皮6g,麦芽12g,甘草3g。

[加减] 头晕疲乏明显者,加仙鹤草、天麻;纳食减少者,加神曲、谷芽;手足心热者,加丹皮、忍冬藤;大便干结者,加女贞子、决明子。

[治验举例]刘某,女,32岁。1992年11月9日就诊。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4年,就诊前10日乙肝全套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刻诊右胁时作隐痛,恶心欲呕,大便时结,小便黄,有时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舌质红,苔少,脉细弦。证属肝郁伤及气阴。治宜益气养阴,柔肝解毒。方用柔肝解毒汤加减,药用:桑椹12g,萆薢12g,山药15g,薏苡仁15g,郁金10g,茵陈15g,蒺藜12g,仙鹤草15g,天麻6g,陈皮6g,麦芽12g,甘草1.5g。服药20剂后,胁痛已不明显,无明显恶心,纳食增加,仍时头昏,用上方加制首乌,续服20剂,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此案乃因肝郁伤及气阴所致,肝郁气滞,络脉不舒则右胁隐痛;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呕;肝郁化热,伤及气阴,气伤失于温养,故头昏头痛、疲乏无力;阴伤失于濡养,故尿黄便结;舌质红,苔少,脉细弦为郁伤气阴之征。其治用桑椹、山药、甘草益气养阴,郁金、陈皮理气解郁,萆薢、薏苡仁、茵陈利湿解毒,蒺藜、天麻柔肝熄风,麦芽和胃助运。服用20剂后,肝郁渐舒,气阴渐充,续服20剂后,病情基本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