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成功的房地产投资人雷纳·齐特尔曼所写。作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富人的研究发现,告诉读者如何做一个有钱人以及怎么保持财富的持续增长。 这次我们分享书中三个重要内容,分别是:驾驭财富、积累财富的关键和意想不到的原因。 ① 『驾驭财富』 出个思考题,你驾驭得了大额财富吗? 别急着回答,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凭借4000万张唱片的销量、数座格莱美奖杯以及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功,唐妮·布莱斯顿一度是美国唱片界最杰出的女艺人之一。可是在总共欠下近5000万美元的债务后,她不得不在2010年宣布个人破产,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宣布破产了。可见她没有吸取第一次的教训。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NBA职业球员的年平均收入高达500万美元,但在职业球员生涯结束后的5年里,5个人之中就有3个人破产了。 我们熟悉的拳王泰森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拳击手之一,曾拥有过辉煌的职业生涯,最终却由于生活铺张和滥用毒品而陷入破产。到2012年,他欠下的债务达到3000万美元,不得不世界各地走穴还债。 他们都不是特例,只是“无法驾驭财富”案例的冰山一角。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与他们有着同样的结局,在网上随便搜索类似“彩票奖金挥霍一空”的关键词,就会弹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记录。 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守住100万要比赚100万更难,更别提让资产升值了。所以,不要觉得有了大额财富就可以衣食无忧了。缺乏守住并增加财富所需的智慧的人以及对投资策略一无所知的人,都会很快失去那些钱。 ② 『积累财富的关键』 常读财经类刊物的人会发现,投资股市貌似是赚大钱的最佳方式。但事实是,没有多少富人是靠金融投资发家的。在某机构调查了存款超过235万欧元的400多名德国富人后,受访者中只有2.4%的人主要靠股市投资挣钱。就连在美国这个投资股市氛围浓厚的国家,733名富翁中也只有12%的人把股市投资作为主要盈利项目,他们财富的积累主要源自创业、自由职业或在公司拥有高级职位。 其中,选对职业是在财务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研究各类富翁超过20年后,社会调查研究家托马斯·J.斯坦利得出结论:如果你选择了理想的职业,你会大获成功。而且就算是对于可能发现自己选“错”了职业的年纪大些的读者而言,改行永远都不算晚,因为大多数人的财富都不是通过最初从事的职业所创造的。 比如作者的财富源自他后来的创业。他昔日的上司马蒂亚斯·德普夫纳拥有音乐学博士学位,让他变成富人的不是教音乐学,而是他在欧洲最大的出版公司所担任的董事会主席职务。 根据对德国富人的一项调查,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工作期间至少换过一次职业。这不是指在另外一家公司从事相同的工作,而是从事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这当然不是鼓励你跳槽,他们都是有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职业规划的。 ③ 『意想不到的原因』 《隔壁的百万富翁》这本书一面世就取得成功,原因之一是该书披露了一些惊人的数字。尤其当向富豪们问及消费习惯时,他们中50%的受访者从没买过超过399美元的西装,75%的人没买过超过599美元的西装;50%的受访者从没买过超过140美元的鞋,75%的人没买过超过199美元的鞋;50%的受访者从没买过超过2.9万美元的汽车,95%的人没买过超过6.9万美元的车…… 种种数据都表明,富豪们都非常节俭。也许在请朋友吃饭时花费稍高,但他们中95%的人吃一顿饭的花销不会超过40美元。 节俭只是行为的表象。在进一步的探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节俭甚至是大多数富翁能够积累大量财富的主要原因之一。聚焦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大多数富翁并不靠消费品来享受生活。他们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更多地与家人、朋友、宗教、财务独立及身体健康有关。 这一点在对奢侈品的关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按照从1到10的分值,评估各国人对奢侈品的关注度。中国富人的平均得分为8.2分,显示出对奢侈品的热捧,美国富人为6.8分,而日本富人则以5.6分垫底。对应的数据也显示,日本是富翁比例最高的国家,而中国是比例最低的国家,其中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 总结一下,我们可能都曾想过自己一夜暴富,但是当财富真的降临,你Hold得住吗?书中的明线是富人的外在表现,包括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工作选择等,但实际上它的暗线就是习惯,正是那些让人富有的习惯最终成就了那些富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的钱包不要像洋葱一样,每次打开都让人泪流满面。 参考书目:《富人的逻辑》[德] 雷纳·齐特尔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