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释放你的攻击性,做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你是否总是压抑自我,即使对他人的某些言行感到不满,也会选择隐忍;你是否觉得自己像一个“老好人”,总是被身边的人欺压,无法捍卫自己的主权;你是否常常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向他人发作,结果弄得自己很难受。

如果你有上述的迹象,说明你总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隐藏自己的攻击性。从个体心理层面看,长期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倾向:攻击性

心理学上认为,攻击性是一种心理倾向,对于那些心理健康的人而言,释放攻击性是一种宣泄手段,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释放攻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抑感,相反,压抑攻击性则属于一种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近日,有读者向我诉苦。她是一名大学生,她在与室友的相处过程中感到很不愉快。她本身性格随和,一般不会发脾气。但是有的时候,室友会深夜打电话、玩电脑,影响她的睡眠,她一般会选择忍耐。有的时候,室友说了一些让她感到不舒服的话,她也不会反驳对方,而是默默伤心,嘴上说着没关系。

长此以往,对方变得越来越不在乎她的感受了,而她始终压抑自己感受的习惯,最终导致她患上了抑郁症。可见,这种压抑情绪,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隐藏自己的攻击性的做法,是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

正如心理咨询专家贝勒所说:“当一个产生了负面情绪,如果不将其向外释放的话,这种负面能量就会转过来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途径。”

具体而言,你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如果你不将自己的感受表达给对方,始终压抑自己的想法,最终这种负能量只会回到你自己身上,让你产生很多压力、不悦的感受,你最终会陷入自我封闭的痛苦中。

关于人格与健康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容易愤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更高,而那些长期压抑自己情绪,把自己陷入悲伤、抑郁心境中的人,会比其他人有着更高的患癌风险。

因此,一味的隐藏自己的攻击性,不仅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引发抑郁症等问题,还有可能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导致更大的风险。

表达攻击性

由此可见,为了不伤和气去抑制自己的攻击性,去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勇敢的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不过,如何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也是一门学问。

当你选择用愤怒、发脾气等方式去回击对方时,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不仅起不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还会影响双方的友好关系。因此,当对方侵犯到你的心理界线时,要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可以尝试与对方沟通,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当你能够心平气和与对方沟通时,对方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的感受,尊重你的意见。合理的释放攻击性,告诉对方,自己不是“软柿子”,不是任人欺负、侵犯的,这样你才能赢得尊重,成为身心健康的个体。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社会性动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