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朴温中汤

 学中医书馆 2019-03-16

【组成】 厚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各30g  甘草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钱(各15g  干姜七分(2g

【用法】 合为粗散,每服五钱匕(10g),水二盏,生姜三片,煮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药理作用】 具有保护胃黏膜、调节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蠕动、抗炎、抗菌等作用。

【中医证】 脾胃寒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肢体倦怠,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沉迟。

【西医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脾胃寒滞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寒湿,气机壅滞所致。脾胃寒湿,壅滞气机,胃气不降,则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寒湿内盛,阻遏阳气,则肢体困倦,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沉迟,皆为脾胃寒滞之象。治当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方中厚朴下气除满,化湿和胃;寒湿壅滞,以干姜温暖脾胃,散寒除湿,为君药。寒湿困脾胃,以草豆蔻仁行气醒脾化湿,助干姜温中散寒;浊气壅滞,以木香行气导滞,助厚朴下气化湿,共为臣药。脾胃气滞,以陈皮温中行气,醒脾和胃,助干姜、厚朴温暖脾胃;湿壅脾胃,以茯苓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助草豆蔻祛湿;胃气上逆,以生姜降逆和胃,助干姜温中散寒,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伍:共奏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效。

配伍特点:温阳药配行气药,治寒气郁滞;温阳药配治湿药,使湿得阳而化。

越鞠丸是辨治脾胃气郁证夹热的代表方,病以苔黄为主;而厚朴温中汤是辨治脾胃气郁证夹寒的代表方,病以苔白腻为主。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脾胃寒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或疼痛,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沉迟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脘腹寒冷明显者,加肉桂、附子,以温阳散寒止痛;若气滞明显者,加槟榔,青皮,以行气导滞止痛;若饮食不消者,加莱菔子,山楂,以下气消食等。

3.注意事项:脾胃湿热者慎用本方。

【附方】

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等分(各12g。上两味须要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立止。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寒滞证。脘腹胸胁疼痛,或痛经,喜温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厚朴温中汤与良附丸均可治疗寒滞证,厚朴温中汤药味多,诸药相伍,治疗脾胃寒湿证;而良附丸仅有高良姜、香附,药味少,良附丸治疗证较厚朴温中汤轻。

【方论选录】 

张秉成“夫寒邪之伤人也,为无形之邪,若无有形之痰血食积互结,则亦不过为痞满,为呕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朴温中散满者为君药;凡人之气,得寒则凝而行迟,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脏以行诸气;脾恶湿,故用干姜、陈皮以燥之,茯苓以渗之;脾欲缓,故以甘草缓之;加生姜者,取其温中散逆,除呕也。以上诸药,皆入脾胃,不特可以温中,且能散表,用之贵得其宜耳。”(《成方便读》)

【方歌】

厚朴温中草陈皮,苓蔻木香生干姜,

治疗脾胃寒滞证,温中行气除痛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