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捂多捂少都容易让宝宝生病!知道这一点最关键!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3-16

有句俗话:“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最近很多家长纷纷在评论里问“天气热了,能不能给孩子脱一两件衣服?孩子出汗是穿得多还是缺钙啊?”家里长辈就老:“春捂秋冻”,春天就要多捂。结果孩子一跑跳后背就是汗,稍微玩疯了一点,头发就都湿了,这个季节真心不知道该给孩子穿啥好。

所谓“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言外之意是讲,春天气候多变,虽然逐步回暖,但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偶尔还会再来个倒春寒。

而且宝宝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春季万物复苏,病菌也一样在大量繁殖,所以是很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节传染病的。

(当然也不能像上图一样这么夸张)

那么问题来了,捂多捂少都容易让宝宝生病,到底该如何捂呢?

“春捂”有讲究

1

判断孩子是冷是热很关键

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室温低于 24~26 ℃,就要多穿点,一个简单的做法:厚度比大人多 1 件。

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脂肪比较薄,抗寒能力差,同时睡眠较多,活动产热较少,因此需要比大人多1件衣服。

一个月以上的健康宝宝,靠两个字——摸汗。

小宝宝(一般指 1 岁以下)的末梢神经发育不完全,所以手脚冰凉是很正常的,通过摸后背来判断最佳;

大宝宝的话,大人用温暖的手,摸摸孩子的手心和后背;如果手心和后背都是暖和的(不是发烫),也不出汗,就说明衣服穿得比较合适。

2

 不同温度,搭配不同衣服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

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

试试「洋葱式穿衣法」,穿脱更方便

什么是「洋葱式穿衣法」?简单来说就是:多几层、薄一点、易穿脱。

内层以轻薄透气为主,保证贴身衣服的舒适度;中层以保暖为主,最外层根据气温的高低选择不同厚度的外套,也可以兼具防风防水功能。

这样就可以根据天气、场合和宝宝活动情况,随时增减衣物了。

4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拒之门外。


5

做到“三暖二凉”


三暖: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是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

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注意脚的保暖,孩子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

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6

脱穿衣服看情况

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或者用吸汗巾,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7

居住环境保持湿润

空调可以开启加湿功能,还可以在墙角放盆水以保持房间的湿润,另外一定要记得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降低房间温度。

有家长问“可以用加湿器吗?”可以用,但是长时间开着加湿器也会导致呼吸道不舒服,所以建议大家固定一个时间每天开一会,比如睡前开两小时就行,加湿器注意清洗。

8

补水、护肤少不得

春季干燥,除了保持室内居住环境的湿润,六个月以上宝宝也要多喝水,防止上火。还在哺乳期的妈妈更要多喝水,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上火,另一方面妈妈水润润,宝宝吃了母乳也同样可以补水呦。

另外春季风较大,所以出门前可以在宝宝裸露的皮肤上涂抹一些性质较温和的具有保湿补水功效的儿童专用润肤霜,也可以涂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护肤霜以防止肌肤水分的蒸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