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需要指挥?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3-16

译自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专著《音乐思考》
为什么乐团需要指挥?通常提出这个问题的不仅是那些完全不了解音乐的人,还有许多音乐家。那么,究竟为什么需要指挥呢?难道任何一个专业乐团不是由专业技能高超、读谱不用指挥、一起开始演奏和结束演奏的乐手组成的吗?难道首席小提琴手不可能像室内乐队(包括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那样指导乐团的演奏吗?难道不能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看作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室内乐队吗?20年代苏联不是有过不用指挥的第一个交响乐团吗?

            

其实,指挥家应具备的多种音乐素质是异常复杂的,同时是多元化的。首先应当注意的是,如果每个乐手只是关心自己手中的乐器,那么,指挥家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音乐团体(即乐团),与乐手们沟通起来也将非常困难。通常的大型交响乐团都是100多人构成的集体,其中每个乐手都有独特的演员个性,而他们的素养和人品既复杂,又各不相同,他们对共同演奏的作品随时都有各自的理解和演奏方案。因此,指挥家对即将演奏的作品的观点和诠释方案,应该具有相当的说服力,以便使乐手们相信他的指挥构思,否则,音乐演奏将失去意义。由此可见,指挥家应具有无可挑剔的艺术品位和极高的文化素养,而这种品位和文化素养是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指挥家不具备这些条件,如果他与乐手们的沟通、他本人对作品的诠释构思考虑不周或感觉失误,必将导致事与愿违的演奏效果。

除了指挥艺术所需要的纯心理学因素之外,指挥家还要经常完成其他许多重任。他必须全面掌握指挥技术,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和音乐以外的世界,应该具有出色的组织才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指挥艺术的奥秘。

         

指挥的技术
什么是指挥技术呢?简单地说,指挥技术的基础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拍子”。在指挥实践中,我们经常听说“指挥手势和指挥动作”,即通过一定的手势和动作,对一部作品的节奏发展线路进行程式化的划分。比如,在指挥4/4拍的进行曲时,或指挥3/4拍的圆舞曲时,指挥家的手势和动作是完全不同的。若想学会正确地打拍子并不容易,因为不同节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要求指挥家采用相应的和丰富多彩的打拍子的方法,而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需要足够的经验。作为指挥家,应当善于迅速判断,哪一种打拍子体系最适合哪一个音乐片段。除此之外,为了掌握超凡的指挥技术,即掌握使乐手们清楚明白的技术和足以反映最微小的音乐细节的技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最优美的手势和动作。

            

目前已有的固定的节奏学学派都规定了一系列复杂的节奏练习,在做这些节奏练习时,指挥家的双手随时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这是掌握指挥专业,掌握指挥专业的重要元素之一——指挥技术的预科阶段。假定说,你们已经学会打拍子了,也可以毫不费力地指挥这样或那样的音乐片段了,甚至在聆听音乐时,再也不需要特殊劳动了,也可以不看乐谱指挥各种不同的音乐片段了,这也并不意味着你们已经成为指挥家了,不,还没有,你们只学会了数节拍,帮助正在演奏的乐手们注意自己的声部,帮助他们随时找到他们起奏和停止演奏的准确位置。

事实上,对指挥家特别重要的是要重视打拍子的特点,拍子可以沉重地打,也可以轻松地打;既可以激烈地打,也可以柔和地打;既可以尖锐和突发地打,也可以平和地打。当指挥家试图将自己的指挥意图传达给每个乐手时,打拍子的这种特点显得最为重要。作为指挥,即使我们已经克服了上述种种困难和障碍,但最终目标依然离我们十分遥远。我们还面临着一项新的、更复杂的任务,这就是确定正确的演奏速度。那么,究竟什么是正确的演奏速度呢?如果我们聆听不同指挥家(国际一流的指挥家)指挥演奏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同一个片段,我们会发现,这个片段的速度完全不同。问题在于指挥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演奏速度,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由于音乐作品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音乐之外的某些因素。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演奏速度可以参照已经奏完的第一乐章的速度,或者,演奏第三乐章时仍然采用同样的速度;一方面,超技片段的演奏速度有时可能取决于不同乐团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演奏速度可能取决于指挥家心态和情绪的变化,他们今天的情绪高涨,明天可能精神欠佳。在这种情况下,正确演奏速度的标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我们不能说什么是最佳演奏速度,也不能要求均匀的演奏速度或稳定的速度。然而,所演奏的作品片段内在的进行速度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当固定的,而要想使整个乐团达到这种速度,首先要培养我们自身的这种感觉,这就是摆在我们指挥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读总谱的能力
一个致力于学习指挥专业并自愿献身于指挥艺术的人至少应该具备哪些纯粹的音乐理论知识呢?他们应具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太多了。我们不妨通过专业指挥家的试验过程来扼要地回答这个问题,比如,阅读为乐队而作的交响曲总谱,总谱本身已经是一种异常复杂的现象。如果一个歌唱家或管乐演奏者只需要掌握一行乐谱(即“单一声部”),钢琴家同时要掌握更多的乐谱,那么,指挥家应该同时意识到、听到并控制许多声部、几十件各类乐器为保证全曲逻辑统一而分别演奏各自声部时的发声效果等等。你们都很熟悉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终乐章的前四小节,同时演奏这四小节的有27种不同的乐器和100多名乐手,指挥家不仅要听清每个乐手的演奏,而且还要清楚地知道,究竟是哪个乐手在什么地方演奏得正确与否。要知道,这才是构成第四乐章的293个小节的前四小节,而整部《第四交响曲》是由1432个小节组成的!

           

排练前,指挥不为人知的大量准备工作
我们现在从指挥家拿到一部他不太熟悉的交响曲总谱说起。毫无疑问,当他第一次接触这本总谱时,他首先应该了解和确定的是这部作品的风格特征、作品的创作年代等信息,如果是一部比较陌生的作品,他必须从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入手,还要了解该作曲家所处时代的特征。简单地说,在一段时间内,指挥家要完成音乐史学家的工作。指挥家研究与作品创作相关的全部资料越主动越好。

在此之后,指挥家可以进入扎扎实实地研究总谱的阶段。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某一部作品中,一个乐组或另外几个乐组的乐手各自发挥着什么样的音乐语言功能,作品的主旋律应该由谁来演奏,作曲家希望哪一种乐器演奏和声,哪些乐器只负责音乐节奏。

然后,指挥家要研究音乐作品的力度,即作品的音量,为了表现音乐作品的音量,需要各种不同的乐器以不同的方式演奏,所以自然产生了音量平衡问题,即各乐组与某些乐器之间正确的音量比例关系,而音量平衡问题完全取决于演出场所的声响效果及其特点。因此,当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音乐厅里演奏时,指挥家必须临时调整乐队的音量。

在某些作品里,作曲家除了使用音符之外,有时还采用文字标记法,大多数文字标记都是为了说明作品的演奏特点。这些文字标记有时是意大利语,有时是法语、德语、英语或其他语种,缺乏这些文字标记,音乐作品可能会失去应有的表现力,所以指挥家应当特别重视原作者以文字标志形式提出的各种请求。在此似乎不需要我特意说明,欧洲语言在音乐中的基础作用是何等重要。

指挥了解乐器特点的重要性
掌握各种乐器的发声特点、作用及其功用是指挥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他必须清楚地懂得,某种乐器或几件不同乐器的组合能够达到什么目的,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局限性。如果我们分析指挥家所做的研究总谱的工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研究总谱是一种毫无止境的工作,事实的确如此。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彻底研究一部作品的总谱,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奏者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看法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对总谱的诠释也有所不同。

      

重要的不是迫使乐手,而是启发
如果一个指挥家主动、彻底而准确地研究了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整个总谱,而且他还能全部满足作曲家提出的各种请求,是否有理由将他称为著名演员和富有灵感的指挥大师呢?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切实际上属于纯粹的排练过程,而我们指挥家创作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公开演奏、举办音乐会、与广大听众直接交流和沟通。指挥家应当善于征服和吸引听众,为达此目的,指挥家必须掌握和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曲式,而不能使作品在演奏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为了正确理解作品曲式,指挥家应当感受并准确计算作品中的高潮片段,即情绪紧张的至高点,并能做到平稳地接近这个高潮,又能巧妙地离它而去。最重要的是,指挥家应当与整个乐团同呼吸,共命运,与所有乐手毫无疏漏地表现出作品中所有的最微小的音乐细节,随时吸引和控制整个乐团。重要的并不是迫使乐手们精湛地演奏,而是启发他们,使他们自发地和主动地去精彩演奏。

上述所有素质、对原作者(作曲家)的敬重一起描绘了一位好指挥家的形象。我个人觉得,正确理解指挥家的作用,既有助于大家聆听交响乐,也有利于音乐创作者解决一系列音乐艺术方面的问题。

    
          2013年,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与焦飞虎于莫斯科

                         
译者:焦飞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