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曾领先世界,却为何最后中国产生不了科学?这一经典问题又被称为“李约瑟问题”,一度成为西方学者热议的话题,的确古代的中国在很多科学发明上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甚至在3至13世纪,中国的科学知识水平让西方望尘莫及,那为何近代科学产生自欧洲,而不是中国? 对于这个问题,1953年,斯伟泽曾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这个疑惑: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产生不了科学?爱因斯坦针对这个问题,在回信中特意给出了回答,虽然仅仅有三句话,却浓缩着思想精髓: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首先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产生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形式逻辑体系,再一个是系统性实验,也就是说只有将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科学理论。这两点,中国古代显然不具备,虽然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但都是在不断实践摸索中总结出来的,属于一种实践的结果,并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逻辑体系。 其次,爱因斯坦的最后一句话非常重要,意思就是说即使是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也并不是说科学就会必然产生,因为科学的产生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他感叹,科学能够产生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科学在欧洲产生的时候是并不被认可的,更是不被接受的,被视为社会的非主流,一些科学先驱者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人。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倡导怀疑精神的苏格拉底被判处鸩酒之刑,大数学家阿基米德被士兵一刀捅死,而著名的伽利略则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而产生科学离不开的两大学科古希腊哲学和欧几里几何学的书籍被基督教焚烧,所幸在伊斯兰的翻译中这些知识才被保留下来。 所以爱因斯坦认为,即使这两个条件具备了,科学的产生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近代科学的产生都会被推迟,或者产生不了。所以爱因斯坦说中国没有产生科学并不稀奇,是很正常的,一个是中国不具备两大条件,再一个是中国允许科学出现的思想氛围似乎不比西方强。 而纵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确领先世界,但可惜的是只停留在了经验的积累总结和猜测性的思辨阶段,对此中国哲学负有一定的责任,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务实,走了一条“务虚”的道路,面对问题时,走的是一条“感性认识”的死胡同,而不是引领人类去揭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科学的产生本身就具有偶然性,科学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科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