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 每晚21点,实用菌用专业和温暖伴你一起成长。 【 蘑菇心理 第718天 】 ◆ ◆ ◆ 文 | 实用菌 01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那时最害怕的,就是路上遇到同学或者老师。原因在现在看来有点可笑,就是遇见了认识的人要打招呼,而打招呼这件事对那时的自己来说有一种莫名的压力,总觉得难以启齿。 为了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发现路上有认识的人,就会想办法躲开。当然,实在躲不开的时候也没少干过假装没看见这样的“勾当”。 本来一句“嗨”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因为不敢说,最后变成了内心之中一场无比纠结的风暴,一刮就是很多年。 后来才知道,这不仅仅是内向,更是一种被动。 对被动的人来说,仅仅是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就会让自己紧张和不安。 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付出比行为本身大很多的代价。 比如可能会错过一段感情。有的人宁愿把对一个人的爱深埋在心底,也不愿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 甚至可能会错过一生,就像一位朋友说的: “我从来没有主动去追求什么,有些事情一迟疑就会错过,错过了就会成为过去,我厌烦了生活的波澜不惊、单调无味,但也明白,这种平凡正是我一手创造。” 02 既然代价这么大,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敢主动呢? 都说喜欢就去追,想要就要说,道理很容易搞明白,但真正去做时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会发现在心中有很多无形的门槛,使自己无法跨越过去。其中一个门槛就是低自尊问题。 当一个人是低自尊的时候,就不敢去追求那些真正好的东西,甚至在有机会拥有那些渴望的人和事时也会主动拒绝。 相反,当失去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觉得终于不用为此事左右为难,忐忑不安了。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逻辑,对某些人来说,失去反而给自己某种意义上的安全感。 而之所以如此,进一步说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 03 通常来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3种最核心的信念:
而低自尊的人,他们的核心信念显然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他们习惯了带着质疑和否定的眼神来看待自己。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这些信念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正是这些信念的存在,使得一个人常常感到无力和恐惧,并在行动上变的退缩和被动。 被动看起来只是逃避,并不会像控制型的人那样会攻击和伤害别人。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他们也会做出很多极端的行为,只不过更隐蔽。 比如在感情中,有一些戳心的事情往往是看似善良的被动型人干的,比如明明已经不爱了, 还不主动提分手。只是一直冷着对方,等冷暴力久了,对方受不了提出分手,然后才结束这段感情。 更有甚者,干脆玩消失。有的人会突然人间蒸发,没有任何交代就从生活中消失了,只为达到分手而不用主动开口的目的。 耐人寻味的句子就像一杯好茶,值得一品。后台回复“落雪”,看看今天送你的一句话喜欢吗? 04 他们之所以会这样,简单来说有两层原因。 最表层的原因是,不敢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好处是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你要承受自己的选择可能存在的一些代价,比如可能会伤害一些人,让别人失望,自己也要承受很大的内疚。 但是,如果让别人来做这个决定,你就不需要来承受这些,可以继续做一个表面上无害和无辜的人。 其次,如果我们深入的研究一下的话,会发现这是一种叫做被动型攻击的心理平衡机制。它是一种表面上无动于衷,但是却间接地表达敌意的消极行为。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般是一方处于强势,而一方处于弱势。即使脾气再好的人,一旦被攻击也一定会感到不满甚至愤怒,但在他们不敢还击,或者说他们的道德意识让他们觉得不可以还击。于是,他们就通过回避和冷漠的方式,既不反抗,也不逃跑,人在这里,但是心却走向远方了。 这种心不在焉的离线模式,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隐形的攻击。 不管是不主动去追求也好,不主动放手也好,都是表面上怕伤害别人,但有时候这种伤害的力度一点也不小。 05 生活中,假如你就是一个喜欢或者说习惯了被动的人,该怎么办呢? 首先,这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和意愿。如果你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那么可以保持现状。 但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保持被动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保持无辜。所以,有时候也要对自己可能对别人造成的隐性伤害保持觉察,这有助于你更好的经营人际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 其次,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 当你发现自己总是不敢去追求一些美好的人或事时,要及时的跳出来觉察这种情况的来源,问自己究竟在担心和害怕什么,是害怕自尊心受损,还是不能忍受别人对你不好的看法和评价? 要及时的提醒自己,自己之所以不敢主动,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自己对自我的信念出现了偏差,不要被这样的感受束缚了。 然后,就是要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错误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无辜的过一辈子,保持无辜的另一层意思是没有担当。你要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比如,不爱了放手并不是伤害,假装还爱才是。 倘若能做到这些,或许你就有机会体验到另外一种生命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的内心不再是蜷缩的,而是舒展的。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为了这种舒展,你值得主动起来,去说话,去表达,去冒一些你原来不敢冒的风险。 留言互动区 生活中 你是主动型的人还是被动型的?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好课推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