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哪里见过证券市场就是市场博弈场。 最近市场短线有风险,昨天是如何判断出来的,这里我把判断未来趋势核心逻辑原理给剧透,至少在方法上是合理的。
从小到大,我们模仿最多的文化是四大名著。谋略和实战最深刻的非《三国演义》莫属。其他几部实战性都不如《三国演义》,日常生活中你总不能拿个金箍棒到处跑吧,也没有那么多大观园让你去协调。《三国演义》《三十六计》《水浒传》中,像诸葛亮、吴用、刘伯温这些军师形象特别深入人心。但是你注意到没有,“计谋”这东西,好像都是民间在谈,学术界很少研究,因为它们不严谨。 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笑里藏刀、欲擒故纵、偷梁换柱、上屋抽梯、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本质上都是骗术。自己要做这个,就让对手以为自己要那个;不希望对手这么做,就吸引对手去那么做。说实在的,就是阴谋诡计。 这些我们从小学到大的东西,一直引导我们生活和投资,他们存在几个重要的缺陷: 1、风险巨大 必须严密封锁信息,而且还得假设对手是比较愚蠢的。“空城计”。司马懿领兵来打,诸葛亮手里没有兵,自己故意在城头抚琴,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兵,然后就真的被吓跑。这可能吗?最起码的一点,司马懿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带领一支军队去攻打一个城,居然事先对这座城的兵力部署没有丝毫了解吗?你的情报系统呢?反过来说,城里这么多老百姓,诸葛亮就一点都不担心走漏消息吗?当然,在红火的电视剧《军师联盟》里,司马懿是故意的。 2、短期靠赌,长期无效 三十六计中第一计“瞒天过海”,其实就是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手段的确比生硬的欺骗高级,但仍然是欺骗,而欺骗是不能长久的。 3、不是输就是赢 我要想赢你就得输,我想要得到什么你就得失去什么。真实世界中,很少有这样你死我活的局面。整个世界就是个二进制,不是0,就是1。其实中间还有0.1,0.2等等。商业竞争,平时人和人相处,一般都不是这种游戏模式。两个对立面想要长期共存,就必须得找到一个能够双赢的方法,而不是互相使用一招致命的计谋。 我们心目中各种演义故事,因为过分相信计谋的作用,给人感觉好像实力都不重要。我们动不动就要以弱胜强,要打“聪明仗”,好像以弱胜强是个普遍情况、四两拨千斤是个常规操作。 这样,导致我们大部分人在面对投资的时候,也沿用了以上的方法。在股市里,都在假设对手是愚蠢的投资者。结果,愚蠢的人不够用,大家一股骡子都成了韭菜。 我们首先应该承认,人都是“理性”的。真正需要研究的科学的、理性的方法论叫:博弈
博弈论假设人是理性的,表现三个前提: 第一,你得知道你想要什么,并且对你想要的东西有一个明确的排序。 第二,你的行动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争取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三,你知道对手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对手也知道这些规则。 由于要求各方是充分理性的,所以博弈论能帮助我们理解长期存在的各种现象。如果你观察到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还长期存在,你会认为这是因为社会上的人都太愚蠢了吗?博弈论会让你考察现象背后的博弈规则。 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我们没准确判断市场将会上涨或下跌,主要是缺少识别博弈格局的眼光和改变博弈规则的意识。重点从原理上介绍这些方法如何在股市中应用。 对个人来说,最起码的一点,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理性。研究博弈论就好像下棋一样,你要考虑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有后果的,你要事先想好对方会有什么反应,然后你再怎么应对,然后对方再反应……一直到最后是个什么结果。股市本身就是一场撮合交易,只有人家买,你才能卖,只有人家卖,你才买得到。市场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主要需要看对手怎么走这步棋才能决定我会怎么做。 明天见,最关键的在明天。如何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 指数全No,刚好有空讨论“博弈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