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辨题型|核心Vs.边界,你“盘”哪一个?

 心本心123 2019-03-17
浙江高考阅卷名师 何顺勇

回首2018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在命题材料简约直白有重点,直击“被需要”与“价值”两个核心关键词,其次,思维考查引导考生聚焦内心,认识个体价值。上海卷近年比较热衷生活化现象类作文的考查,但不少考生一拿到题目就开始分析现象原因、比较利弊、指出影响和解决措施,反而变成了思辨的“新套路”。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则思辨型作文题,请听题↓↓

【原创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外卖、电影票,到酒店住宿,再到网约车服务。外界质疑美团的边界在哪里,美团则回应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从而引发“核心”与“边界”的争论。其实每个领域乃至个人内心,都有“核心”与“边界”。教育的核心是触发人向上生成,但是哪些该教,则需要厘清教育的边界。人生既有占据核心的时刻,也有走向边界的过程,幸福的核心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核心”与“边界”,你还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押题理由>

这是一则典型的二元思辨型作文题。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核心”与“边界”两个概念内涵的理解与界定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思辨能力,提分的亮点在于由关键词联系到具体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现象,挖掘其现实意义。

【备考鲜角度】

角度一:强化核心,分清边界

核心是事物最本质的内涵,边界是事物最宽泛的外延。核心越突出、越强化,“磁性”就越强,优势就越明显,它对边界的影响力就越大、控制力就越强。边界的不断拓展,反过来增强了核心,甚至会改变原有核心的地位。但边界并非越扩张越好,无限的扩张会使核心迷失,导致核心控制力削弱,甚至丧失。因此,我们须分清边界所在,保持理性拓展,避免盲目性。

人物正面例证:“农民教授”朱有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的研究,他关于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成果,曾在世界权威性科学杂志《自然》上引起轰动。2015年,他带领一支农技专业团队去云南澜沧县结对扶贫,经过深入田间地头的调查研究后,让村民种植冬季马铃薯,仅用半年时间就让村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朱有勇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农民教授”,这也是他最喜欢的称号。

角度二:突破边界,增强核心

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敢于冲破樊篱,敢于突破陈规,敢于砸碎镣铐,与时俱进,大胆地不断突破边界的禁锢,开创新的天地、新的核心。但边界不是紧箍咒,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的界限,边界也是发展变化的。消极地抱残守缺,或故步自封,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必然导致创新能力被削弱,进而影响核心的地位。只有不断突破边界,增强核心的“磁力”,才能确保领先优势。

▽热点反面例证:诺基亚的兴与衰

诺基亚曾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然而,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悄然来临,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手机成为互联网移动终端已是大势所趋。诺基亚显然没有明确意识到新的技术潮流,仍固守通话设备这一核心,终遭市场淘汰。相反,苹果公司大胆创新,开发出了全新的IOS系统,让手机真正成为装在口袋里的互联网终端,引领了世界移动互联的时代。

角度三:开拓新边界,打造新核心

核心应是与时俱进,充满生命力的。对于落伍的事物,我们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核心,而是要大胆去开拓创新,突破固有边界,勇于涉足新领域、新行业,敢于“腾笼换鸟”,打造新核心。新边界的不断开拓,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强,必然催生新的核心,原有边界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事物正是在这种交替的演变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物正面例证:“卡车画家”孔龙震,梦想永不设限

孔龙震,15岁辍学后开始打工生涯 ,后来成为一名卡车司机。2005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劫后余生的他开始疯狂追寻儿时的绘画梦想。从没受过任何正规艺术教育的他,以近乎疯狂的姿态学习油画。2015年1月,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邀请孔龙震到欧洲办个展。此前,该协会邀请过办展的3名中国人,分别是齐白石、徐悲鸿和叶浅予。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追梦的路上马不停蹄。

【备考佳作】

聚焦核心,厘清边界

文|浙江诸暨牌头中学 俞欣

核心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边界是事物最宽泛的外延。如何看待“核心”与“边界”问题?我认为要聚焦核心,厘清边界,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核心是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是从众多芜繁表象下抽取出来的内核,它决定了事物的性状,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明显标志。雷海为虽身处“沟渠”的边界,却眷恋心中的诗和远方;斯皮尔伯格能厘清自己真正的梦想,在“学渣”的边界冲进了导演梦的核心;杨绛在下放的边界不忘“心田半亩种清欢”的核心……我们无论是身处核心,还是游离于核心之外,心中都要有一个坚守的“核心”——不随波逐流。我们只有聚焦核心,深入探寻发掘核心的内涵,才能心有所依,更深刻地认识这大千世界。

王尔德曾言:“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边界处,我们需仰望星空,聚焦核心;核心处,我们需放眼四方,拓展边界。著名科学家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站在陌生的科学边界处,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常人费解的背后是他心中有祖国高于一切这个精神核心。黄大年很好地厘清了核心与边界的关系,在边界中成长,在核心地带熠熠生辉。

核心与边界并非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核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边界的外延有多广阔;边界的不断拓展不断量变,反过来又影响到核心,最终会引起核心的质变。毕淑敏,最初不过是部队里的一个卫生员,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从医11年,但她不忘自己的文学梦想,从医之余矢志写作,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后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说,从医20年后她最终选择了走专业写作之路,成了一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从军医到作家身份的转变之路,从有关医学与文学的核心的换位,也印证了核心与边界的辩证演绎关系。

《菜根谭》有言:“心体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在当前物欲横流、各种思潮并起的现代社会,我们要始终坚守人生价值这一核心,照亮自己精神澄明的天空,心有日月,明白人生的边界有多宽,夯实学识本领与人品的基座,方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而今在亿万国人共圆中国梦的时代大潮中,“核心”与“边界”应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核心地带不忘初心,方能得以始终;也可以在边界地带砥砺前行,成就自我!重要的是,聚焦价值核心,厘清人生边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

<阅卷点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深入的理性思辨。标题紧扣思辨二元,突出“聚焦”与“厘清”两词。开篇从对两者概念的界定入手,直接亮出论点。主体部分先结合雷海为、斯皮尔伯格、杨绛的人物素材谈要“聚焦核心”,再举黄大年、毕淑敏的例子来阐明“核心”与“边界”的关系,并深挖“坚守人生价值”这一核心的时代意义。结尾格调昂扬乐观。全文素材丰富,思路清晰,显示了考生深厚的阅读积累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