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易知录

 紫気東來 2019-03-17
病种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

查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但是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高血压发病率的90%。

继发性高血压

查看

继发性高血压则为症状性高血压,它由疾病所引起,病因明确,高血压仅仅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呈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病因

高血压常见两种病因,一种是原发性高血压;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就是找不到原因的血压升高。它的发生,主要与疾病易感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那么就具有高血压易感性,比其他人容易发生高血压。
此外,高盐饮食容易引发高血压。很多工作族,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也可以引起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的比例。
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找得到原因的高血压。比如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等),肾血管性高血压(供应肾脏的血管出现问题)两种。当肾脏血供减少了,就会引起血压升高。
再比如内分泌系统出问题也可以引起高血压,肾上腺分泌很多人体激素,如果肾上腺出现问题,其分泌激素时出现紊乱,就会出现三大类继发性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

预防

高血压本身是可以预防的,它是一种慢性病,和生活方式、遗传、年龄、身体体重、运动状况等有关系,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1. 三十五岁以后定期体检,定期量血压,及时调控,不管是不是高血压者都要定期做血压的检查,经常量血压以预防高血压跟及时控制高血压。
2.合理饮食,补充各种营养成分,戒烟限酒。
3.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不要过度精神紧张。

预后影响

高血压的预后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原发疾病、是否积极合理治疗等。
一般而言,年龄愈大,预后愈差;一期或二期高血压如能及时治疗,可基本痊愈或控制住病情发展,也不易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几乎能与正常血压者享有同等寿命;病情较重者,如急进型恶性高血压,平均仅存活1年左右,但若能进行血液透析疗法或肾移植,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对于一些因某种疾病引发的高血压,若此病较难根治,则预后多不佳,比如严重肾功能减退引发的高血压;长期抽烟和饮酒的人、体重超重但不能坚持减肥者、不配合医生积极服药者、乱投医和乱服药者,这些人的血压往往控制得不太理想;若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卒中、左室肥厚、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

诊断
发病部位

血压的形成是在足够循环血量的基础上,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动脉弹性将能量贮存,由动能转变成位能,又转变成动能,从而维持了血液对血管壁的一定侧压力,推动血液流动,保持正常血压。
高血压的特点,是血管弹性变差,血流阻力增大,以及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它表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高。
收缩压,是左心室收缩泵出血液的最高压力,高收缩压意味着血管弹性功能差,血管弹性变差是衰老不可避免的过程,因而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压高血压。
舒张压,是左心室舒张时,动脉回缩产生的压力,对于维持全身循环有重要意义,同时与血管收缩程度更为密切相关,通常应当对高舒张压性的高血压更为警惕。它意味着高血压肾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风险更高。
如果动脉内脂质沉积多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外脂肪过多(肥胖),使动脉内外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需要较大动力才能维持循环,也会产生高血压。

总体症状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高血压早期,仅有全身小动脉收缩痉挛,血管还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如果血压持续增高多年,动脉壁由于长期缺氧、营养不良,动脉内膜受到损伤,血管壁逐渐发生硬化而失去弹性。血管逐渐狭窄和闭塞,引起各种血管病变。各脏器血管病变程度不一,通常以脑、心、肾等处病变最为严重。
一些患者患有高血压,可能没有什么症状,只有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压增高。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血压过高的时候,出现头痛、心悸,或者出现鼻出血。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因为有其他原因,所以往往伴随原发疾病的症状。
比如甲亢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脾气暴怒、心慌、出汗等。
还有肾病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往往夜尿增多、双下肢水肿、晨起眼皮肿等。

治疗方案:

高血压通常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治疗方法包括两种,即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心脑血管病风险,制定合理的降压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
另外注意,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医生会给予下列方案:
1.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减少钠盐、脂肪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多锻炼;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
2.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后,还应对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3.使用降压药: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包括六大类,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直接肾素抑制剂,此外还有其他药,如a-受体拮抗剂和血管扩张剂等。
多数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并且不止服用一种降血压药物。应与医生配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药物组合,并严格遵医嘱服药。
4.其他辅助治疗:可同时采用其他一些辅助疗法,有助于降低血压。比如生物反馈治疗、针灸、冥想、压力管理与放松技术、瑜伽等,但在使用这些方法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与医生一起讨论决定最佳方案。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是积极防治原发疾病,比如: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肿瘤引发的高血压,可考虑手术切除肿瘤等等。如果治疗原发病后,血压仍高者,可酌情采用降压药。

常用药品:

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包括如下几大类: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
(4)β-受体拮抗剂,如索他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5)钙通道阻滞剂,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
(6)直接肾素抑制剂,如阿利吉仑。
此外还有其他药物,如a-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终生,患者需要持续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用药物,尽量避免漏服、不要擅自停药。另外,还应遵医嘱规律复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