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最神秘之地,纳斯卡天书 与外星人痕迹

 静安闲士 2019-03-17

1939年

美国考古学家保罗·柯索

为了寻找古代印加文明的引水渠遗址

来到了纳斯卡高原上

当他在飞机上向下俯瞰时

被眼前的画面震惊了



而这些图形实在是太巨大了

巨大到他原本站在地面上根本辨认不出来

。。。




纳斯卡线条就坐落在秘鲁伊卡省这个纳斯卡镇的西北方(坐标:14 41' S, 75 07' W,有Google Earth的可以查查)。



人们陆续来到纳斯卡小镇的北部,发现了大部分的线条和图形都分布在一块完整巨大的高原地域之上,北由英吉尼奥河开始,南至纳斯卡河,面积达450平方公里。


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图形



期初来到这里人们,在地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任何图形全貌,在附近架起瞭望塔也无济于事,只能看到粗陋的浅浅的一条条或笔直或弯曲的小路。。。



然而,当人们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飞机,在300米以上的空中盘旋时,才能看到这些图案的全貌。


有的甚至由深和浅两层线条叠加在一起


在纳斯卡找到的最大的图形超过了600米。更有趣的是,在纳斯卡找到最长的线条有14.5公里长。到处都是贯穿整个平原甚至高山,直达远方的笔直的线条与巨大的长方形、梯形、长三角型图案。。。


笔直伸向远方长长的直线


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有些直线,穿越了高原、山丘和干枯的河床绵延数英里,却仍然笔直地伸向远方。。。



还有许许多多不规则排布的

梯形、四边形、长三角形


而那些生动形象,富于脑洞精神的动植物的图形,最为抢眼的,要算是一只45米长的细腰蜘蛛了。。。



45米长的细腰蜘蛛

右脚处特地折叠伸出很远


还有几处巨大的图案是一只大约300米的蜂鸟,一只108米的卷尾猴,一只脖子夸张地长足足有300米折成弹簧样子的巨鹭,除了动植物还有类似“人类”的形象,


纳斯卡高原上的线条和地画地图



从喙到尾巴足足300米长的蜂鸟


再近一点看

刻意拉长的鸟喙与远处的直线相接



拥有奇特螺旋卷尾的猴子


将近600米长夸张弯折脖子的巨鹭


一个非要用“一笔画”画出来的鹈鹕


一棵巨大的树

却长着蜂鸟尾巴一样的根须

还有一只不完整的类似小鸡一样的图形

却长着两只巨大的手


一只被巨大直线条切割

的鲸鱼


一只巨爪长尾的蜥蜴


在附近的山坡上

人们戏称为外星宇航员的巨大人物图像


还有一些

根本看不出是要表达什么的图形


长着鹦鹉锋利大嘴

和两只大眼睛的怪物飞鸟



在附近的山坡上

还有一些发型奇特的形象

实在是令人难以辨认


还有这样的

这是外星喵吗

???


通过碳14测定,人们得出了纳斯卡线条的制作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300年。也就是说,它们已经静静的躺在那儿两千年了。


在纳斯卡高原,不仅有纳斯卡巨画群,还残留着约5200个“光之洞”。古代的秘鲁人就是利用这样巨大的标志和信息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的吗?这些古代宇宙的遗产,或许现在还在纳斯卡荒原上等待着曾经的主人——外星人


横穿平地与群山的平面符号群

延伸3千米排列整齐的5200个洞穴



山顶的一部分像被平整切开的帕尔帕山



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残留下来的文献,不过,这本文献最先记载的只是关于“连绵不绝的长线条以放射状延伸”这样的内容。。。


直到1930年代,人们利用飞机从上空俯瞰纳斯卡巨画才得以看清它的全貌。


5200个洞穴是光斑通讯器吗?(貌似光缆?



 纳斯卡高原的“霍尔斯的乐队” 


在距离纳斯卡160千米的皮斯科山谷有一个叫做“霍尔斯的乐队”的构造。该构造沿着山谷的地表,在超过3千米的长度上,蔓延着5200个同样大小的洞穴。


这个构造是从空中被初次看到全貌。现今知道的这8个排列的洞穴,有可能是像霓虹灯一样面向夜空发出讯号的通讯器。但是,皮斯科山谷的古代民族选择这个“霍尔斯的乐队”来交流,到底是为什么呢?


穿过帕尔帕山的倾斜面,描画出的纳斯卡线条






这样,再结合纳斯卡图案中那些动植物线条都是“一笔画”的特征,且都会延伸出来长长的一端,链接在附近经过的直线条上,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可能是某种发光体,在遥远的2000年前,古纳斯卡人已经可以通过地表某种电力系统,向太空中显示巨大的光画!



但这巨大的光画,纳斯卡人要用它来做什么呢?如此大的光画是要给太空中的什么人看呢?研究团队还在苦苦地找寻这线索。。。



无论是这只猴子,还是蜘蛛、蜂鸟

他们身上都会伸出那不和谐的一笔直线链接到

附近的直线上



还有一些神秘无法解释的现象,在纳斯卡附近的同年代地层中还挖掘出了许许多多,有着奇异的头骨墓葬。这些头骨都普遍很长,超出了普通人类头骨一倍的长度。



要知道,这些异形的头骨里的脑容量足足有普通当地人的两倍之多。。。

这样的长长的头骨,被广泛地发现于纳斯卡地区附近的墓葬中,数量足足有上百个。人们普遍怀疑,或许是这些长得像异形一样的人类制造了出了纳斯卡线条。




学者们一致认为,这座巨大的壁刻“烛台”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而且非常可能与距此南向3公里的纳斯卡线条出自同一群人之手。



这个巨大“烛台”为南北走向,中间最长的那根长棒约240米长。自底部向上约1/3处,另有一个呈东西向的长约120米的三角形横跨于其上,并在左右两端各支撑住2个长度较短的垂直长棒。


这3条垂直长棒上都刻画有令人好奇的图案,一般都认为这些图案象征着火焰或光线。而7号床恰好看到的是,左为男人,右为女人,中间就是一个扶桑树!


大烛台与南十字星座


沿着“烛台”所在的倾斜峭壁,自基部向上看,可以很自然地看到南方的天空出现在绝壁上方,特别是面朝天际子午线的南段。


透过电脑模拟2000年前3月的春分午夜时刻(即大“烛台”完成的时期),南十字星座正好横躺在天际子午线南段之上,呈现52度仰角。根据大“烛台”的长棒排列方式与其中央的长棒主轴来看,它极有可能就是南十字星座的地面对应点。



一些研究者还认为,当时纳斯卡的天文艺术家们一定已经了解了岁差运动对星体位置变化产生的影响,而且纳斯卡的某些特殊图案上的不同角度交错的直线是为了记录岁差运动,而图案本身则是作为记号,指出与线条有关的星座。


(点击放大可以观看细节)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位专门研究纳斯卡线条的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雷奇(María Reiche Grosse Neumann),她算是纳斯卡线条研究领域的最重要人物了。她毕其一生,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地勘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纳斯卡线条是古代纳斯卡人的星图!


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雷奇


她在1940年代中期就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很多纳斯卡线条均与太阳的至点连成一条线,并且发现更多与太阳循环周期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1977年出版的《沙漠中的奥祕》一书中,她总结了对纳斯卡巨画的研究。


翻拍的雷奇工作照



不久,科索克放弃了这项研究,返回美国。雷奇却没放弃。她索性搬到纳斯卡。当时她已经35岁,仍没有结婚。


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叫《沙漠中的秘密》。


书中给出了很多地画的精确方位,试图证明这些图案中都能找到一条线指向某个重要的天体。如果你有架直升飞机,得到这些数据并不难。


但雷奇没有那样好的条件,大部分数据都是她实地测量后得来的。雷奇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南美文化的热爱。


玛利亚·雷奇的书房


玛利亚·雷奇把她的后半生

都奉献给了纳斯卡线条的研究


玛利亚以她一生的耐心、严谨守护着纳斯卡地画,默默勘查,清理地面,按原来的痕迹整修线条,探明修复了1万个线条,60个动物和人的图像,40多个三角型和不规则四边型。


她提出:这些直线代表星系的运动

螺旋代表着巨大的螺旋状星系

(点击放大可以观看细节)


而那些动物图形

则是星系、星团或星座的位置标注

他们在星图坐标轴中

都有自己的星系位置


星图中,那些由一个点放射出去的直线

则是星图坐标系中的坐标轴


纳斯卡图案与银河系为参照的

星图上的位置


总之,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此巨大的星图绘制在地面上,很明显不是给当时的人类所看,毕竟2000多年前当时的人类谁有能力每天漂浮在300多米高的高空查看呢?


如果不是给地上的人类看的,那一定是给空中的什么“人”看呢吧?


好吧,看来人类的问题永远是一个接着一个!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连同地球上其他那些远古时期的巨石文明、金字塔文明的答案一样,一同给世人一个交代,我们人类到底曾经经历了什么!我们又真正地来自于何方?


最后,让我们用纳斯卡线条中,这幅最神秘的“外星宇航员”的巨大画像向大家说一声:


“ 晚安~地球 ”



2017年10月19日


我们研究麦田圈、外星人、金字塔、巨石文化、地球能量网络栅格、虚拟与现实、远古外星人...不瞎诌、不意淫、只给出的研究成果与感悟分享...


偶尔涉及阴谋论,研究这个领域没办法,躲不开,如果你看得心里不舒服了,就继续看,否则这一关你永远过不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