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丧心病狂地造反,爆发的“安史之乱”让李唐天下的荣光一落千丈。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力挽狂澜,让摇摇欲坠的唐朝摆脱了覆灭的险境。他并非出谋划策的帷幕谋士,也不是征战沙场的将军,他是谁呢?他在这场“安史之乱”中,究竟发挥了哪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为了表彰这位神童,唐玄宗下令,封刘晏为秘书省太子正字,并留在宫中听任调遣。刘晏长期身居宫中,经常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召见,这对夫妇见刘晏长得唇红齿白,心里喜欢。母爱泛滥的杨贵妃,还把刘晏认为“义子”,经常将其拥在怀中,并让宫廷宦官陪着刘晏玩耍。可以说,刘晏是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中长大的,对于刘晏来说,报答皇恩一直充斥着他的人生,这也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刘晏的“好日子”很快便到头了,因为唐帝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安史之乱。在唐玄宗与杨贵妃面前乖巧的安禄山,突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意图谋位篡逆,这让一直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皇帝猝不及防,只能狼狈逃亡川蜀。 刘晏临危受命,管理朝廷漕运,官盐,冶铁等事务,他明确指出了朝廷官吏征收税赋的弊政,并采用征收必需品税的政策,将这项收入作为国库填充,使得百姓们头上的税被大部分转移到乡绅富豪身上,让百姓有了喘息之机,有利于恢复生产。 杨炎早就看刘晏不顺眼,当年自己的上司元载被扳倒,其中就有刘晏的计谋,正是这件事让杨炎被一贬再贬。为了将刘晏除掉,杨炎诬陷刘晏曾密谋过“废太子”,而此时的皇帝正是当年差点被废掉的太子唐德宗。唐德宗听后大怒,出于复仇的心理,刘晏被贬官降职,发配到忠州做刺史。 可即使是这样,杨炎还是不罢休,他的目的是让刘晏永远消失。为此,杨炎开始给刘晏罗织罪名,并列举了刘晏谋反的诸多证据,唐德宗实在忍无可忍,最终下旨将刘晏处死,此时刘晏才六十五岁。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