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斯郎曲培卓拥 2019-03-17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站在成都城墙上看城外景色。在当时城墙是成都城中最主要的建筑,站在墙头可鸟瞰全城。根据史料记载,成都城墙“高三丈,厚一丈八尺,周二十二里三分,计四千一十四丈,东西相距九里三分,垛口五千五百三十八,敌楼四,堆房十一,门四”。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成都南门外。在清朝时成都共有四座城门分别为:东门(迎晖门)、南门(江桥门)、西门(清远门)、北门(大安门)。在每座城门之上都建有城楼分别为:东门溥济楼、南门浣溪楼、西门江源楼、北门涵泽楼。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成都文殊院。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当地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这里20多万平方米的地方,尽是全木质的川西平原古建筑。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1911年在成都二仙庵外举办的劝业会授奖仪式。在颁奖台两边各有一面清朝的龙旗,台上站满了清朝官员。在台上的桌子上摆放着包好的钱,这些是用来奖励那些优秀参展产品的。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成都九眼桥。九眼桥始建于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由当时四川布政使余一龙所建,当时叫宏济桥。在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该桥在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在1992年,鉴于九眼桥有碍泻洪而被拆除,如今成都的九眼桥是后来在异地重建的。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成都青羊宫八卦亭。图中的这个八卦亭是在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1873—1882年)重建的。占地面积289平方米,亭高约20米,底座为正方形,边长约17米。基座刻有乾、兑、震、离、巽、坎、艮、坤八卦卦形,亭上八方也绘有八卦卦形,故亭取名八卦亭。该建筑为木石结构,相互逗榫衔接,不加一栓,不用一楔,而是用枋、棁、拎、桷等凿成穿孔,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丝入扣。

老照片,清末的四川成都,看百年前的天府之国

图为成都望江楼,边上的是锦江。望江楼,建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一开始取西晋诗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为崇丽阁,后因该楼位于锦江边上,又被称之望江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