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
作为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2012年度小课题研究的基地学校,我校小课题研究正式开题。在学习准备阶段,我参与并完成了如下工作:
(1)学习理论,参与培训
通过请专家徐殿东老师的指导,我们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书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刊物《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还认真学习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档案袋”管理规范、如何完成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等,使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学习和提高,为小课题研究的顺利开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课题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了解教法现状,搜集一线教师教授古诗词的方法,寻找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搜集相关教法资料,研究其利弊。然后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具体计划。多次和专家沟通并积极听取其他老师意见,设计出课题方案,完成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指导专家刘艳艳点评后,又进一步修改了开题报告,并将修改稿上传至博客。
2.实施课题阶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在这个阶段,按照计划,认真实施开题报告,具体内容包括:
(1)前期调查
为了准确掌握高中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通过访谈交流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诗词句意思的理解,对所涉及的典故的内容,以及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认识等,存在较大的问题。通过听课,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法特点。学习相关理论作品并上传至博客,探寻研究高中古诗词教法的最佳方案,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2)分析结果,找出症结
将不同教法进行比较,分析问题,找出症结:
① 在疏通句意方面,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讲通”的教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字句的讲解细致入微,而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积累也因此受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到有限的知识。这种单方面的灌输,伤害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不去探究,不去拓展,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失去。
② 在对不同教法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传统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创设情境。导致学生无法“入境”,不能进入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去,联想与想象无法展开,诗词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也就不能体味。
③古代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也因其古老而距离我们当代的学生遥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介绍诗词作者,相关背景,而学生却未关注文本,品赏文本,没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何接纳和传承古代先哲的思想。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未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