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32【p150-p151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

 钢铁虾f1y83lb9 2019-03-17

【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太阴阳明论》 ,第二九篇。这一篇,现在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分经、分类,六经里面就有个太阴经。在张仲景他的《伤寒论》就是把六经分得很详细,里面所有的治症所有的处方都有,他就是研究这个《黄帝内经》 。我们看什么叫做 《太阴阳明论》 太阴和阳明是表里, 这你们都知道, 足太阴和足阳和明阳是不是表里, 对不对?是脾胃脉。同样是表里,但是生病为什么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一个是表里,一个是里面。歧伯说,阴阳的不同,根虚根实,或存内或存外,所以他的症状当然不一样。黄帝这问题问的很奇怪,这个当然不一样,脏病和腑病。 

       254 页,下定义了。歧伯说,什么叫阳?我们到现在到了第 29 章了还在阴阳。阳是天气主外,阴者是地气主内。所以阳道实,阳的本性是实,阴的本性是虚。如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如果外来的病阳先受,主外,如果是饮食不节,你这个三餐不按时吃,或者是过饱过饥,或者你吃的很多,或者不吃,都不好。起居不按时,白天睡觉,晚上在那边通宵打电动玩具或者是看这个看书,有时候晚上看武侠小说。我们以前没有电动玩具,就看武侠小说,我们看通宵,金庸的《天龙八部》 。反过来了,阴受之,内脏会受到病。阳受之则入六腑,外来的风寒进来会伤到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所以阴就是饮食入胃,吃东西吃坏了,暴饮暴食或饮食没有按照节气走,没有节制的就会入到脏里面去。这里讲的是太阴的脾和胃。如果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因为讲的是阴,太阴和阳明时热,阳明症,简单的讲法,阳明就是指腹,一个是经热,一个是腑热,这是歧伯下的阳明的定义。阳明症都是热不寒,只看到了热症没有看到寒症。为什么?阳明是二阳并,有没有?二阳,两个阳并在一起才为阳明。那经热的时候和腑热,这两个显现的症状都不一样,都有高烧,也会口渴,腹,就是大肠,胃,伤到了,便秘,所以我们后面还有陈七汤这种东西。经热大便很好,可是病人发烧高热,我们有时候有白虎,所以白虎是治经,张仲景处方的时候这两个就分开来。但是阳明症不见寒状,这是纯阳明热症。那阳明跟太阴是表里,太阴是因为饮食进来而得到,阳明是表邪进来。饮食进来得到的时候,你现在看到了,阴受之则入五脏,阳受之入六腑。入六腑的话,则身热不时卧,身体是燥热的,不能睡觉。入五脏,瞋满闭塞,肚子很胀,因为阴胀伤到脾主,脾脏主的是少腹,脾主腹,肚子肚脐这边,整个腹部这边是少腹,这是脾脏在管。所以很多太太说奇怪,你帮我减肥,我说你也不胖,没有,我肚子胖。好,饮食入胃,第一个帮你减肥可以,从此不要喝下午茶,女孩子喜欢喝习武茶坐那边八卦,不好,坐大。你是这样来的,要从那里开始改。所以要告诉她,少吃干的,甜的不能吃,湿的过盛;鱼也少吃,热中,多吃一些清淡的,对不对?我们把湿去掉。好,处方就来了,去湿的药,看看他去热,他是热症去湿去热就加在一起了。便秘,再加点通便的药,处方就这样来的。张仲景的处方就这样来的。但是你如果环境不改变,我帮你治好了,你还是回去每天下午茶坐下边,从下午一直吃到晚上 9 点钟还在那边聊天,肚子还是大,这个没有治。 

       如果下为飧泄,久为肠澼,为什么久为肠澼?因为脾主腹。 

       那湿很甚的时候怎么办呢?身体代不出来,湿又甚的话,很重,所以它会下行,下沥了,肚子胀。所以说呢,结果呢,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所以阳受风气,阴受湿气。这个天气,喉咙就是讲吸气,讲气管,好,咽呢,就是吞食,所以吞东西进入食道跟气管不太一样,两个分开来的,中间有个膜挡到。那个膜呢,老师,我吃东西呢,这个食物跑到气管里面去,你就想什么问题?少阳嘛,因为少阳主开合,开合有问题,是少阳,所以,阳明主开,抱歉,太阳主开,阳明主合,那中间的枢纽是什么?少阳,所以所有半膜有问题的时候,都是什么?少阳。这个《黄帝内经》就把它简化了。所以说,阳气受风病,阴受湿气,所以阳明胃经呢,受风病,阴受地下湿气从地上,从脚上往身上走,头呢,阳明呢,从头上往下走,所以足太阴脾经,是不是隐白大督太白啊,有没有?公孙啊,一路上来。胃经呢,从头上,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一路往下走,所以上面是受风气,下面是受湿气,这两个不太一样,就是讲脾和胃,这两个不太一样。 

       所以伤于风者呢,上先受;伤于湿者,下先受,讲得就是脾。 


【第一节 阳明之脉象脾病与四肢】


       那255页,黄帝说,“脾病而四支不用”。脾有病的时候,四肢没有办法用,我们讲过脾主四肢嘛,四肢,除了主腹以外,四肢是脾脏在

                 150

管,脾脏在管。那脾有问题的话,四肢为什么不能用呢?就回答了,理论就在这边了。“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如果是,这个“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因为我们四肢禀去一位没错,可是如果没有脾脏,你吃的东西到了小肠里面去,把胃变成小肠啊,如果你光看胃看不懂,如果把这边的胃,把它变成“四肢气于小肠”,你吃的食物到胃里面摩擦,磨碎了以后,进入小肠里面开始受,甚至开始消化,这个时候,小肠是不在少腹这边,是脾脏在管,所以脾,小肠因为有脾脏,才能把食物的营养,灌送到四肢上面去,四肢才会有力啊。所以没有脾脏,营养没有办法传达到四肢上面去。 

       所以说,到“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就是“今脾病”,脾有病了,不能替小肠行津液,这个知道“四支不得禀水谷之气”,到头来就是四肢就没有力量。所以你看看脾主少腹,少腹这边脾在管,少腹里面是什么?小肠,这都是相连的。所以脾在帮小肠行津液,行津液。 


【第二节 长夏之疑释】 


       256页就把长夏的问题解决了,大家都在吵长夏是什么时候,有一定的节气,这个问题解决了。黄帝说,脾不主时,没有主四时,春夏秋冬,脾不主时,不是有长夏嘛,现在说不主时,为什么? 

       岐伯说,“脾者土也,治在中央。”所以春夏秋冬节气在转变的时候,都经过土湿在中间,才有办法转换。好,一般呢,以四时长来养四藏,我们的春夏秋冬来养我们的肝心肺肾。“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这讲十八日就是这边,比如讲,这个,抱歉抱歉,立冬,立冬,就要开始冬天了,立冬前他就讲九天,立冬以后九天,这两个加起来是十八天,是十八天,内经里面是这样讲的。我们为稳定,我们常常,我常常跟,我们在算命的时候,我们是以二周作为一个节气,一个节气,节气呢,是两个周,就是两个礼拜,所以说,如果是前期、后期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一个节气,按照我们天地定位的时候,我们二十四个节气来说,是两个礼拜最标准。那这三天呢,不是,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以这两周做长夏的时间是最好,更稳定。那以,可以, 《黄帝内经》说,前九后九,节气在转换的时候,前面九天,后面九天,这个加起来,十八天,那每一个,四季加在一起,每个中间都有十八天,这个并为长夏,我们如果把它缩短变成十四天,两周的话,这才,这是绝对长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知道长夏?因为治病的时机,治病的时机。这个脾有病,在长夏的时候,病会起,对不对?长夏过了以后,节气换掉以后,长夏后面是什么?就是下个节气,它会痊愈的。那并没有说长夏一定要去到秋天,一定要到冬天,没有,因为春和秋,春夏秋冬,四个节气中间,四个,四季,中间呢,是长夏,所以节气,好,春,夏,长夏,这样子走,那实际上节气的时候,我们在春夏交接的时候,秋冬交接的时候,春秋交接的时候,夏秋交接的时候,这四个角,都是我们的长夏的地方。那,在我们下手的时候,很重要。 


【第三节 长夏治病时机、案例:肝癌】 

       我现在举例给你听。比如说一个肝癌的病人,肝肿,肝硬化,那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呢,是在春,春天的时候会病起,在夏天的时候是病愈的阶段,冬天的时候是持平,持平,那在秋天的时候是凶,是死的时节,死,死的时节。那你不能预定说,这个肝病的人,一定刚好什么时候来看你,对不对?哪儿那么凑巧啊,就是跑到这个,那个冬天什么,很好的时节,不一定的,这时候你要看时节了,看时节,那如果说是,秋天来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凶啊,节气不对啊,当邪很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才守,因为邪气很盛,正气,真气,人的元气很虚,这个时候你一攻的时候,元气会没有了,是吧?稍等一下,固它的本,所谓固它本是什么?固它的脾胃,实脾,让他脾脏强起来,等到,长夏季节到的时候,长夏季节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加重处方,到冬天的时候,是持平,冬天持平也就是说,因正气和邪气在相平衡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下手,因为持平嘛,你如果一下手的时候发现他,胃口有没了,身体有坏,那你赶快停掉,因为还是冬天嘛,你知道我的意思吗?然后到了春夏交接的时候,脾很实的时候,这是长夏的季节,脾气很壮盛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去实脾了嘛,因为当气的季节就是脾脏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去攻它。你知道,所以治病就是好像作战一样,时节开了,那个天窗开了下手,那闭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住手,治重病的时候是要这样子的。这个是讲重病了,我们是所谓的阴实,那样如果是表实呢?如果是表面的实症,那管你什么时候,一剂下去就好了,一副药管他已经好了,那你这一副药,比如说发表,吃下去就会发汗了,那夏天发汗了,那冬天的时候吃下去没有发汗,小便排,一样啊,汗、尿是同源的,怎么搞得,我吃下去小便很多,冬天嘛,正常,对不对?夏天吃中药,病人就发汗。所以说,你如果冬天的时候,有发烧,你吃下去,他烧退掉了,你会奇怪,吃完之后没有发汗,不行,再吃,你太过了,你知道,他没有发汗,冬天啊,不会发汗,小便排是正常啊,所以你要注意他的尿,就有的看不懂啊,这个不行,这个是伤寒,我们要给他发汗,冬天不好发汗啊,结果你就给他发汗,汗发不出来,可恶,再发,对不对?本来冬天是闭藏是正常的,一把它打开来,好,这个风寒就进来更多,然后春疫,温病,对不对?冬伤愈寒,本来是伤愈寒了,你更离开了,更伤愈寒,对不对?所以一吃解表的药,这个病人小便正常的。 

       所以我就以节气为主,因为我们黄帝上面,中国历代都是用节气来算,节气比较好。以后你不要吵了,长夏,我不知道他怎么加进来的。 

       帝曰:脾和胃呢,以膜相连之,三焦内有网相连,所以呢,“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为什么呢?所谓足太阴,太阴就是啊,记得啊,太阴就是三阴聚,太阳、三阳聚,太阴是三阴聚在这边,“其脉贯胃属脾络嗌”,落到咽喉这边嘛,所以他认为这“行气于三阴。”因为三阴汇在太阴,都在汇。阳明者呢,是表,就是腑了,五藏六府,也为行气于三阳。那藏府各因其经,因为有经,经络联到,所以受气于阳明,所以替胃行津液。这里讲得就是脾脏,因为有经膜跟它相连,所以小肠收了营养以后,消化营养以后,有经膜跟它连到,把它灌输到全身,四肢跟五藏六府去才有办法,所以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这就是火生土,所以小肠吸收了东西以后,一般来说,你如果看《黄帝内经》 ,你看到他写胃的时候,你就想成胃,就不好,你就不容易懂了,你把胃下向两边小肠,看到心下,心下就是胃,这样子的话,就懂了,所以小肠吸收了营养以后,又交给脾脏,脾脏呢,总统阴阳,所以它就去脾之大落大包嘛,对不对?它总统阴阳,它就把它分散到内脏,五藏六府去,四肢末梢去,分到肌肉里面去。(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