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黄帝内经|气厥论,咳论

 金星jⅹ 2020-09-04
《黄帝内经》,学习古人不生病的智慧。
空闲时间多的,可以视频对照着文字一起学,空闲时间少的,就看文字内容,几分钟也就看完了。今天的内容尽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再学习,可能到第二天,积累了更多,更加的不想学习了。
学习贵在坚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

如果说病人他有往来寒热,身体有小痛,不是大痛苦,你就给他刺至阴,这个井穴膀胱经的井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一般来说我们在井穴放血的时候在治疟的时候,阴经的井穴我们不放,我们大部分都放阳经的井穴,比如说你扎涌泉,我们也不会给它放血,因为是阴经,那刺他的时隔天一三五、二四六隔天刺。
后面这一篇都是刺的法则,如果发疟口不渴,而且隔日而作,那可以刺足太阳经,如果渴隔日发作的话就是少阳,温疟的病人汗不出,五十九刺,这里讲的就是后面我们的《黄帝内经》第六十一篇是水热血论,中间就五十九刺,到时候我们会解释得很详细在那一段时间,解释得很详细给诸位看。

第三十七篇 气厥论
第一节 五脏六腑寒热之转移
接下去呢我们是气厥论,《黄帝内经》第三十七篇,我们所谓的气就有分寒热,那这个气呢我们统归于阳,阳是什么,阳你看不到,但是他们动能,你感觉到它的热,感觉到它的活力,感觉到它的精神都是阳,所以你在看我的时候两眼有神是阳,神不识人,你是谁,看不懂了,不认识你了,神失了阳就失了,所以你看到是形,那也就是生命力就是阳。
我们简单讲,那阴都是你看得到可以摸得到的,那如果光是有阴没有阳,就是完全没有生命的,你看那个人死在那边就是阴没有阳了,那是死人,所以阴阳呢这个我们因为身上有气所以才有这个生命力,那气厥论厥是到顶到极点这叫厥。
那黄帝就问了五脏六腑之间这寒和热的移转情形是怎么样,这篇就很重要了,所以第一段前面讲的是寒的移转的现象,第二段讲的热的移转的现象。
肾脏的寒会移到肝脏上去,那肝脏的寒会移到心脏那边去,那心脏有寒的时候它就不会进入脾脏,它会移到肺里面去,寒会移到肺里面去,那肺里面有寒的话又回头到肾脏,这个寒会转移的。
那当脾脏有寒的时候从脾脏会移入肝脏,所以这是它的寒的移转的一个路线,那移转的路线那在寒在移转的时候产生什么症状,就是这篇的意思。所以第一段岐伯说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当肾脏这段就跟我们治肝病很有关系的,肾脏里面的寒进入肝脏的时候它里面会化脓,还有会肿,病人会短气,呼吸会很短,这是肾脏移寒于肝,所以肝会很寒,在里面。
那所以我们前面讲补南泄北,我们在温肾的时候,补肾的时候,强肾的时候,这时候肾的寒会去掉,肝就不受寒,所以我们的母能令子虚,我们要利用这个字,你今天是如果说是你本身是肝是虚症的,或者是那你在强肾会让肝更虚,那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你本身是肝是虚症的时候我们怎么会去强肾呢,所以并不是说我们这个母能令子虚就是一定要去补肾来把肝虚掉,而是遇到肝很实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补肾让肝虚啊。
平常你肝虚的时候不是病,肝实才是病,你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不要把它混为一谈,是因为实在里面很扎实的时候遇到它的肝是五脏都是阴嘛,遇到很实的时候非常实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办法让它虚掉,才会这样做了。
那你平常肝没有病,又没有实在里面,你把肝虚掉干吗,对不对。所以说如果你肝没有实的时候,你补肾的时候并不会让肝虚啊,因为它没有病啊,所以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要取它平衡,所以肝里面没有积,没有累积东西的时候你去补肾肝一样很好,不会虚掉的,所以我们说我们能够母能令子虚,而是因为子有实的时候我们才利用母去让子虚,只此而已。
所以子没有病的时候你在那边补肾很好啊,一点影响都没有,你真的补肾肝没有问题的时候你补肾那肝不会虚掉的,是有实症才会虚掉。如果是脾脏移寒于肝,从脾脏的寒进入肝脏的时候,痈肿筋挛,就是肝也会肿起来,造成筋呢会抽动。
如果是肝脏里面的寒移到心脏里面的时候,就是狂隔中,就会造成发狂神乱,病人会发狂,精神会丧失掉,隔中就是饮食吃不下去了,东西吃不进去了。那心移寒于肺,心里面如果有寒症会进入肺里面,那肺呢就会消,阳会消损,因为肺里面有阳,心里面有阳,那现在是讲寒症,寒症如果说从心脏里面跑到肺脏里面,肺脏里面阳会消损掉,因为太冷,寒会消损掉,这就是肺消,肺消者,什么叫做肺消,就是津液进不了肺了,因为里面都是寒掉了,没有阳气在里面,那你喝一碗水小两碗,这就是肺脏功能完全没了,死不治。
那如果肺移寒于肾,从肺呢这个寒跑到肾脏里面,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肚子胀到那边但是不会坚硬,因为水气客于大肠,人走路很快的时候肚子好象一个水袋一样,你会听到咕噜咕噜水的声音,但是不是坚硬的,是软绵绵的,这是肺寒症的时候移到肺里面的寒移到肾脏。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知道是寒,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温肺的药,有时候温肾的药,有时候温肝的药,有时候强心的药,因为药性的选择不一样,所以我们才需要去辨这个症,当我们选择药物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症是这样的我们就选择这个药物,那这个寒在移转的时候,有一个很简单的法则,你如果说我们摸脉,你一摸脉寒的脉都是又细又小,你就知道是寒了嘛。
那正常人应该那个寸是阳,尺是阴,应该是这样子的,那如果现在你摸到寸脉是细细小小的甚至阴寒的,就是心寒,那心脏有寒的时候,赶快要治好,不治好,寒会进入肺,就这个意思。
第二段呢讲的是热的移转,寒热,热的移转呢,319页,脾脏的热会移到肝脏去,那会造成这个惊衄,流鼻血,病人会受惊,这个热跑到肝脏里面去,如果是肝移热跑到心脏,就是死症了,心如果移热到肺里面,传为膈消,就是消渴,中膈会太热,造成消渴而多饮,喝水喝得很多。
肺的热呢如果移于肾,传为柔痓,就是筋软没有力的现象,这个一般来说热会走,比如说脏本身都是属于寒,但是我们这个寒因为里面有阳,所以这个寒呢和阳,因为里面有阳,所以这个寒不会急寒,这里讲的是急寒生病的寒,知道我意思吧,脏都有阴阳在里面。
那如果是热的时候,阴不足嘛才会热,那这个太热的时候它会移动,那移到哪些地方会产生哪些现象,最凶的就是从移热脾移热到肝,肝这个是一进入心脏,心本身就是热,那是火上加油,心会死。
那还有一个最凶的就是肾移热于脾,本来呢是脾是土是克水的,能够治水,所谓克就是又是辅助又是牵制它,让它不太过,也让它不会不急,那如果说这个移到脾里面,那个水呢反濡到土,这个太热了,土会丧失掉,土就是胃气嘛,一丧失掉的话脾脏虚掉了,肠毙,这个脾管少腹,肚子在这边,所以少腹的地方是脾脏在管,一受伤过热的时候马上下痢,一下痢胃气就没了,这个不可以治的。
所谓的热就是当你如果摸到脉的时候,脉跳得很速很快就是热。胞如果移热于膀胱,我们讲过这是小肠,这个中间呢是胞,前面是膀胱,所以呢小肠是火,膀胱是水,当这个正常的时候,这个小肠的火是正常的时候,这个水会汽化上去,这个胞就是这两个中间,男人有胞是生津的地方,男人的胞是很平面的一个扁扁的一个区块,女子的胞就可以看到就是子宫卵巢。
那如果说胞移热于膀胱,本来呢正常人是小肠跟膀胱小肠的热来自膀胱,现在胞的热没有办法,就是胞的热进入膀胱而不是小肠,这个代表小肠里面温度不够了,小肠的温度不够的时候这个里面的胞的热就会跑到膀胱里面来,源头是因为小肠的火没了,这个时候呢小便会癃,小便排不出来是因为小肠不够热,所以水在那边没有办法汽化。
正常的水一汽化的时候膀胱像热气球一样胀起来,就会变得很大,上面有400cc,膀胱的尿液也是在上方,那因为有热气才有喷射的力量,所以我们小便可以挤压出来,现在小肠热没有了,小肠热没有的时候这个膀胱里面的热跟这个里面寒闭在里面,这个时候呢小便排不出来因为没有热来喷它。
那所谓胞移热,就是这个胞宫呢本来是血的地方,男人呢在这边的时候是精血,看不到精子,那出来以后这个血性集中到这边,经过小肠的这个蒸热了以后才会变成白色来进入睾丸,排出来才是精,所以在精之前白色的精之前呢是血,那女人的子宫本来就是血,那你如果寒太盛的时候这个子宫里面的血男人的精的血都会进入膀胱,就是小便出来就看到血在里面,原因是这样的。
那膀胱移热于小肠,这个怎么讲呢,膀胱如果太冷了,膀胱太冷使小肠的温度下降,温度不够,这个时候呢会膈肠不便,病人感觉到好象有手指头拉到肠子,因为肠子里面热没有了,蠕动缓下来了,就好象有人拉了肠子你想排大便都排不出来这个感觉,上为口麋,因为大肠肠子里面小肠跟大肠里面肠子里面这个沼气,就是大便里面的气,因为大便排不出来,没有办法,沼气就会往上升,造成口腔就会糜烂的现象。
小肠寒的话,小肠移热于大肠,意思是什么,本来我们人呢正常小肠在这边,大肠在上面,小肠本来是向火,大肠是经,所以经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这是正常来讲,现在小肠呢冷掉了,这个热进入大肠,变成大肠跑到热,这个造成,这个字念瘕(fu),这种会造成里面会长硬块长肿瘤,为沉,浅沉在里面,那个瘕的古字,潜伏就是那个字,这个是沉在里面的。
大肠的热移于胃,这个本来是小肠的热,这个胃在这边,那大肠的热呢如果不在这边,回逆跑到胃里面去,这个都是里面里寒掉了,病人善食而瘦入,怎么吃人还是瘦,谓之食亦。那胃移热于胆,也叫做食亦,胆移热于脑,这会辛頞鼻渊,这个字念e,鼻渊,造成鼻子里面呢,这个鼻渊就是讲鼻胫,鼻的胫骨这边叫鼻鼻渊,那这个都是热的转移会造成鼻里面涕下,浊涕,鼻涕非常的浓,下不止,这种都是热在传变的现象。
这个传变的时候,上面衄,下面那个字念蔑(mie),蔑就是污血,就是鼻子会你看到很多的脏血会排出来,瞑目,这个眼睛会昏眩,看不清楚,这个都是气厥,这个气厥篇就是正常的气应该木火土金水这样走,现在气逆着走,那气在走的时候有寒有热,你会看到这种情形,这是细分。
那你真的在治症的时候你不用担心,说老师这个很难记,你不用担心,因为《黄帝内经》讲的是中医的所有的生理学、解剖学里面的病理学,我们在临床治症的时候真的是,你回头一看可以看这些,我们治症的时候我们知道里面是寒热,下手,我们只要知道寒热就好。
那我们要用辩证法去辩五脏的寒热,非常的简单,这本书上只是你要知道他的病早就在这边,现在不知的话会传哪边,你可以预测它发生什么事情,主要的目的还要告诉你移转的现象,这样子的话你可以在辩证上面或者是在治疗上面呢你会比较能够掌握到时机,所以让病会移转,怎么移转都是按照这样的移转,移转的程度是这样子的,很奇怪,那你可以治病之初,你可以知道一下可以。
比如说这个脾脏移到肝,肝一进入心就死,我们知道这个热移,我们赶快要去制止免得发生危险,你可以知道这个病会危险,那个病不会危险,原则上就是很简单,我就讲热进入心,心本来就热嘛,现在火上加油,那心脏就跳得很快,一下就走掉了。
诸如此类,这是一种预测的医学,也是一种传变的医学,病在演变的一种现象。这是我们所谓的气厥论,简单讲就是气逆着走,不按照正常走就是这样子。

第二节 遗热
下次呢我们就讲这个第三十八篇咳论,专门论咳嗽的咳。我们今天介绍到这里。在我们开始继续讲那个第三十八篇咳论之前,我们把那个前一篇那个气厥论《黄帝内经》第三十七篇后面那一段所谓移热,你只要记得小肠,小肠是火,所以正常呢小肠里面是热的,这是常态。
如果小肠里面是热的,小肠跟心是表里,心是君主之观,所以小肠呢控制整个下焦的循环,热气的循环,所以我们在小肠关元穴我们可以治疗很多的病症,那如果是小肠热在这个里面,外面包了很多的阴,比如说水,膀胱里面的尿,大肠里面的食物和水,肾脏里面的水,那下焦呢因为有这个小肠的热在中间,它就是常态的现象就会出现。
那因为下焦水很多,阴和阳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我们到脚上阳经到脚背上面的时候,它是阳经,是阳初起的时候,但是它你摸上去是冰冷的,为什么?因为阴和阳是表里,那底下脚底下是热的,是阴经在脚下,那阳在阴里面,这是正常的阴阳是互相表里互相之源。
当有一天脚上的热突然没了,那个气厥论后面讲热就会移动,那热移动,当突然冷掉以后热就会到处乱跑,散乱掉,那整段讲的就是归根结底是这个。那我们今天再稍微补充一下。

第三十八篇 咳论
好我们现在开始看咳论篇第三十八,就是《黄帝内经》第三十八篇,专门讲咳,黄帝说那咳嗽就是肺了,岐伯说不对不对,五脏六腑都会让人咳嗽,不单单是肺,所以我们如果说光是咳嗽看肺那就不对,那有非常多种各种不同的咳嗽的症状。
那岐伯就解释,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皮毛,那如果是肺咳的话,皮毛先受气,这个邪气再慢慢顺着经络跑到肺里面去,这才是肺咳。
那如果当这个寒气一种是从表的经上进来会造成咳嗽,还有呢,你吃冷的,吃冷的食物下去那这个冷气胃里面的寒气也会顺着脉跑到肺里面去,就会造成肺寒,这个呢也会生咳。
所以肺寒,肺常态是这样子,所以你读《黄帝内经》你一定要了解什么叫做常态,就是正常,那心是火,肺是经,存在于经和火之间的关系,生克,它两个相克,克就是互相牵制,在平衡的状态之下的时候,这是心是火,肺如果是寒的,心是热的,这两个才能平衡,寒热才能平衡,那如果有一天呢太冷了,或者是太热了,那就是在火上,你这个肺里面太热了,心本来就是热,热加上热就是过盛,那寒呢太寒了,太冷了就会造成肺寒。
所以说寒进来的状况有从皮肤表面上感到风寒,然后沿着经络跑到肺里面,吃冷的东西,所以经常食物热着吃,吃冷的东西也会造成肺寒,这个是会造成肺咳。
当然我们也有热的咳嗽,但是表面上热它是生于寒,那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的体质不一样,就是造成表面都是寒的,但表面有热时里面是寒的,有些人里面是热,不一样。那五脏呢各以其时受病,那平常我们五脏呢肝心脾肺肾,我们落上去春夏长夏秋冬,这是按照时节来受病。
那如果是你不是按照这个时节来受病的时候,比如说春天是干咳,夏天是心脏咳,秋天是肺咳,冬天是肾脏的咳,结果你看到夏天的时候跑出来肾脏的咳,那就不是因为节气转换而造成的病,而是内脏传出来的,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非其时不是按照四时的节气来,各传以与之,就是从别的脏传进来的。所以人和天地互相是相融合的,所以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就是受病,那轻微的就是咳嗽,严重的就会有下泄甚至有痛的症状出现。
那比如说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受邪,这个乘至阴就是讲太阴脾脏这个脾先受邪,冬天肾受之,那这个是按照四时的节令产生的咳嗽,你就记得按照四时节令产生的咳嗽它就是内脏传来的。
那黄帝就问了,那你怎么区分它呢?那就是岐伯说用症状可以区分,我们五脏的咳显现出来各种不同的症状,第一个他岐伯说肺咳的症状呢,咳而喘息有声音的,因为肺本身在上,里面肺叶在伸张,你咳会有声音,而且会有喘气,严重的时候会咳出血来,因为比如你咳得很用力的时候,它支气管会破裂会咳出血来,这个是严重。
那心脏的咳就不一样了,心脏的咳咳了以后,咳嗽的同时心脏会痛,同时喉咙里面好象就会有东西哽到一样,严重的时候咽会肿,喉会有痺的现象,喉就会有堵塞的现象这个是心脏咳的症候。肝脏咳呢,这个两胁,肝在两胁的部位,我们是胸胁的两胁下痛,严重的不可以转动,身体都不可以转动,转动的时候两个胁下就会胀满,这是肝脏。
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喉咙,我们这个喉咙的病,这个整个喉部的位置,整个颈项的位置,我们人有四个海,脑部是髓海,后面我会再详细介绍。喉部喉咙这个地方是气之海,所以我们这个十二经络它就像水一样,实际上像大水,汇在这个,水会归于海,终归于海,那脖子这个地方就是气之海,所以一般气有病的时候都会影响到喉咙。
那脾咳的症状,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而也不可以转动,身体一动咳得越来越严重,那个脾脏一般来说脾脏主少腹,脾在胁的下方,有的时候《黄帝内经》讲的右胁,比如说我是病人,对我来说是左胁,脾脏左胁,医生来看是右边,所以常常有左右,那过去有区分,有人写得不一样。
过去就很多的医学家在研究《黄帝内经》的时候,就有的人判断说这个《黄帝内经》不是两个人的对话,没有那么简单,是很多的医生按照慢慢把它记录下来的,那利用两个人的对话来问来把这个医学传承下来,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心血的结晶把它写下来,那我们无论它如何,那我们就不要误解《黄帝内经》就好了,因为我们现在再去追查以前的东西干吗,现在最主要是看如何用它。
所以实际上医生看病人是右边,实际上病人是左边。那肾咳呢,一咳腰背,腰会引到背痛,严重的话咳涎,就是一咳那个痰液很多,津液出来。那这个只是前面简单的介绍,后面还会分得更细,哪些症状,还会分得更细。
那黄帝说那刚刚是讲的五脏的简单的区分的症状来区分,那六腑的咳嗽,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种咳这种办呢?岐伯说,咳的时候是五脏里面咳很久才会移到腑去,所以是咳呢是由脏先受,内脏先受,然后咳很久没有治好才会咳到腑上面去。
比如说脾咳不已,那脾脏咳很久了,胃会受之,那胃咳之状,咳就呕吐了,那你常常提到比如说你家里有病人说咳得很可怕,咳得饭都吐出来了,这一定是久咳,新咳不会的。久咳才会移转到腑上面,这个是《黄帝内经》下定义了。
那咳得严重的时候有长虫出,比如胃里面有,那过去呢我们中国也有农业社会,我们没有这种蛔虫这种观念,所以说东西抓了就是,肠道会有那个寄生虫,是寄生虫我们当年农业社会的环境之下是很普遍的,非常普遍,所以你看过去的医书很多的药都在打虫打虫,那孙思邈很会抓虫。
肝咳不已,胆受之,胆是腑,这个时候一咳的时候胆汁都咳出来,所以你就听病人说我咳得胆汁出来,你就说这个人是腑咳,但是是因为肝咳很久没有治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