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大(Dà)栅栏(shílànr)找寻最正宗的“京味儿”

 ashaonian 2019-03-17

北京的大栅栏,即使你没有去过这个地方,想必也曾听说过。

大栅栏在北京人嘴里读作“大拾栏儿”,它原本是前门大街路西的一条短街。自打明永乐帝建街以来,六百多年,这条短街由无到有,由兴而盛,又由盛而衰,随着京城的变化亦步亦趋。

特别是近百年来,大栅栏遭遇了义和团的大火焚街、北洋军阀的兵变劫掠、日本侵略者的欺凌摧残、1949年后的合营改造乃至今日的焕然一新……几经兴衰,它却像浴火重生的凤凰,在一代代北京人的滋养日益繁盛,展露出夺人的绚丽光彩,成为京城居民和中外旅游人士的必到之处。

大栅栏是北京文化的百宝箱。在大栅栏,我们可以看到最正宗的北京文化,感受到最地道的“京味儿”。尤其是大栅栏里的“老字号”,更是丰富多彩的北京文化的代表。今天,就让我们在“老北京人”杨澄先生的文字中,一起去“拜访”大栅栏里的“老字号”。

大栅栏

同仁堂

老字号凭什么赢得顾客信赖?

四个大字:货真价实。其他诸如售后服务、态度和蔼、文明用语等等,都不过是锦上添花。

老字号出名,是因为它有独到的名牌产品,俗称“招牌货”。比如,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月盛斋的烧羊肉,盛锡福的帽子,同仁堂的丸散膏丹,鹤年堂的汤剂饮片……同样的商品,做法、卖法各有千秋。只有它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博得顾客长久的信赖,才能叫“老字号”

北京的同仁堂里,都看见大堂挂着的一副对子,可以看出同仁堂对品质的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历史悠久。康熙八年(1669年),浙江宁波人乐尊育,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创办了同仁堂,俗称“乐家老铺”,后来正名“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活人

乐家祖籍宁波,移居到北京后,几代人都是以走街串巷行医售药为生。别以为这个串胡同的行当简单,它要求行医不仅能当即准确断病,而且要熟悉药理,辨症施治,药到病除。当然,骗人的游医除外。真正的祖传行医,送医上门,很受一般民众欢迎。

到了乐尊育这一代,靠医道有了些积蓄,他就在繁华的崇文门外开了一家药店“万金堂”。他本人又在太医院谋了个吏目的差使,从此接通了与皇宫大内的关系,有机会从太医院收集到大量验证过的古方和民间药方。开设同仁堂后,按方制药,皆有奇效。

后来,乐尊育的后人当了皇差。雍正元年钦定同仁堂为御药房供奉御用药,并独办官药。这等于说,宫里用的生熟药材和配制的丸散膏药丹中成药,统统由同仁堂一家包办,它成了天字第一号的大药铺,而且,这一办就历经八代清帝,一百八十多年

为皇家办药虽是一件美差,却也事关重大,稍有差池,不是砍头就是灭门。这养成了同仁堂用药处方不敢懈怠的严细作风。高处不胜寒的处境,又迫使同仁堂不得不高悬“同修仁德”的宗旨,赢利之外,多做些扶危济贫的善事,回报社会,赢得社会的好评和支持。

可以说,同仁堂得天独厚,获得了我国中药宝库的丰厚资源和无人能比的崇高声誉。同时,它也坚守了医德仁术,从长远保护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增添了老字号的光辉。

门框小吃街

门框胡同在大栅栏中间,路北,南北向,对面是同仁堂夹道。胡同长约165米,宽约3米。别看胡同小,不起眼,当年说起北京繁华的商业街面,有口皆碑: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

诸般热闹都带过,难忘门框小吃全

老北京的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纯正。北京人对北京的小吃情有独钟。几乎每天必吃,离不开,忘不了。

早点是油条豆浆豆腐脑炒肝包子跟米粥;晚上是硬面饽饽肥卤鸡羊头肉。隔三岔五还要来碗卤煮火烧、饶俩炸糕。逢年过节,更有应时的春饼粽子月饼元宵,一样不落,不吃还不行。

阔别京城的海外老北京人,几十年的梦里,最惦记的是能喝上一口烫心的热豆汁儿,尝尝天兴居的炒肝,还是不是早年那个味儿。

北京的小吃养育了北京人,它是北京长久以来多民族和谐共处、文化相融结出的果实。“小吃”其实不“小”,其中大有文章

老北京的小吃早先是走着卖的,挑着挑儿,推着车儿,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后来渐渐分成了摆摊待客走街串巷两种。

也有两者兼顾的,平时推车挑担,到处叫卖;到时候赶庙会、到厂甸挤个地方摆摊。反正“小吃”这买卖夜夜不得安,终年不得闲。再后来,买卖站稳脚跟儿了,就找个合法的地方,开门设店常年待客。

那么,有没有一个地方,集小吃之大成、保四时之风采、终年不散呢?

有。早年的天桥是常年开放的小摊集市,而门框胡同则属于精品小吃组合,占尽大栅栏的天时地利人和,咫尺之间方便取舍,小店相邻尝尽美味。

北京的小吃分回教门、大教门(汉民)两路。回教门的小吃干净、讲究、品种多。世俗流传:“回民师傅有两把刀,一把切牛肉,一把切年糕。”这“两把刀”在门框胡同里都有精彩的表演。

民国年间,门框胡同南口路东,依次有复顺斋酱牛肉年糕王豌豆黄宛、油酥火烧刘、馅饼陆、爆肚杨、厨子杨(卖年糕、炒饼、汤圆)、年糕杨、豆腐脑白、爆肚冯、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烧沙、包子杨、同义馆涮羊肉、瑞宾楼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白汤杂碎和俊王爷烧饼等。可以说是各种小吃云集的“宝地”。

直到今天,门框小吃街依然广受欢迎,热闹红火。

门框

胡同

瑞蚨祥

京城曾是帝都,长幼尊卑层次鲜明,穿戴有谱儿,不能越界坏了规矩,讲究“衣裳垂,天下治”。不同层次的穿戴要求,催生了京城绸布业、服装业和鞋帽业的发达。瑞蚨祥、马聚源、同陞和、内联陞等店铺相继而生,扎堆前门外大栅栏

清末以来,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陞,腰缠四大恒。”可见北京人对衣着打扮的讲究。

经查,1949年以前,大栅栏270米,一条街共有77家开业的商店,其中鞋帽店15家,绸布店5家,新衣庄2家,百货店5家,眼镜店2家,钟表店4家,金银店2家,这些店都是打扮人的穿戴的

另有茶叶店4家、烟铺5家、干鲜果铺家、饮食店5家、糕点店铺2家、中西药房11家、戏园电影院4家,这些店都是解决人的口腹之欲和观赏要求的,可见大栅栏的一切全是着眼于人们的日常需求。

当时在大栅栏的所有商铺中,属于瑞蚨祥的就有好几家,比如瑞蚨祥绸布店、瑞蚨祥皮货店、瑞蚨祥西号,占地之大、门脸之气派、无与伦比。

瑞蚨祥是蜚声中外的大商号,位居京城绸布业“八大祥”之首,辉煌时期,瑞蚨祥在大江南北开设过以绸布业为主的108家多种行业连锁店,举世罕见。

它从不打广告,但北京人把“身穿瑞蚨祥”挂在嘴边,这成了京城各界人士讲“穿”的共识与追求。这是瑞蚨祥的诚信在市场营销中,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民心的结果。

不光如此,瑞蚨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许诺,为京城商界注入了儒家“民本”的因子,浸染了世俗世风,潜入了京味商业文化,它也率先开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极其难能可贵。

它的经营理念远涉重洋漂到了美国,引发有心人的注意。送报纸出生的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1918-1992),在谈到他缔造美国零售王国沃尔玛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揭示了一个秘密。他说:

“我创立沃尔玛最初的灵感,来自中国的一家古老的商号,它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我想它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连锁经营企业。它做得很好,好极了。” 

瑞福祥

商标

这家“世界上最早”“好极了”的连锁企业,就是孟雒川1893年在北京大栅栏创办的瑞蚨祥绸布店。“传说中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就是“瑞蚨祥”的“蚨”。蚨“的典故来源于《淮南子》里面的“青蚨还钱”的故事。

传说南方有一种虫子,叫蚁蜗,又叫青蚨、鱼伯。青蚨把小如蚕卵的籽甩在草叶上。如果有人把它的卵拿走藏起来,那母青蚨就变着法子地飞来,总会找到。如果用母青蚨的血涂在81文铜钱上,用子青蚨的血涂在另外81文铜钱上,每次去买东西,无论是用母钱还是用子钱,用掉的钱都会回到你的钱袋。如此反复,钱就永远用不完了。因此世间也把钱称作“青蚨”。 

孟雒川(1851-1939),名继笙,字雒川,咸丰元年出生在山东章丘旧军镇一个殷实的地主兼商人的家庭里。据说孟家是亚圣孟子的后代。道光元年(1821),孟家在当地开了万蚨布庄,销售农户自产的“大捻布”。后来,孟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济南地区都赫赫有名,并且改名为“瑞蚨祥”。

孟雒川在18岁时就掌管了瑞蚨祥,他很快发现了北京这个无比活跃、海量消费、有着无限商机的大市场,并准备去北京大展宏图。繁华的大栅栏正是合适的开店之地,于是孟以重金买下来大栅栏东口路北的一家店面,开启了瑞蚨祥新的创业史

瑞蚨祥货色全、质量好、服务周到,只几年时间便名声大噪,盈利大幅提高,俨然成为大栅栏名店街中的后起之秀。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瑞蚨祥见证了北京城一百多年的盛衰变迁,如今已成为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瑞蚨祥

在四百年历史演变中,“大栅栏”这条街衍生的大栅栏地区,包括西河沿、琉璃厂、西珠市口等古老街巷,从中可以找寻出,来京城寻梦的外乡人如何以他们的才智、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商业、戏曲、出版、新闻、收藏、古籍、民俗等京味文化。寻访大栅栏,是解读京味文化的一把钥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