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一句话,让厨师们背了千年骂名,其实80%的人都误解了这句话

 江山携手 2019-03-17

厨师,在现代人们的视角里,往往是不被看重的一个职业。一方面是因为街头巷尾的餐馆里,厨师的工作环境并不是那么的干净。鱼肉的腥味和葱姜蒜的气味让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许多人信奉儒家的一句经典训诂:君子远庖厨。人们认为几千年前的孟子都看不起厨师,还有人说,厨子不偷,五谷不收,就是说,只要厨师偷吃粮食,你是怎么也抓不到的,除非哪天颗粒无收了,厨子才不会偷吃。不管怎样,人们都认为厨师这个职业被歧视,肯定是因为这个行业自身的不干净和不整洁,让人敬而远之。

其实真的误会了。孟子说:君子远庖厨,并不是因为厨师这个职业不干净。相反,厨师的职业,在孔孟时期,是非常高贵的。我们都知道,宰相,是古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而宰相的前身是一个叫做太宰的官位,所谓太宰,最早负责的就是天子的起居和饮食。负责天子一家大小的事物,宰,意思有很多,主宰,宰割,但是一开始的含义,是宰杀。上古时期,古时候生产力劳动力不足,人们打猎到了猎物之后,需要平均分配,为了避免分配的时候产生争执和不均衡,就需要推选一个大家认可的正直无私的人来,这个人负责宰杀分配猎物,这就是宰和厨师的最早形象。在古代,厨师又叫做庖丁,是技术型人才的代表,成语庖丁解牛,说的就是一个技巧娴熟的厨师在作业的时候给人带来的震撼而赏心悦目的体验。

那么为什么又说君子远庖厨呢?这里所说的君子远庖厨,远离的是厨房的环境,而不是在厨房工作的人。因为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仁爱,而仁爱不仅仅限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剖析,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是真正的君子,那么他看到鸡被宰杀的时候就会产生恻隐之心,从而不忍心再吃餐桌上的鸡肉。但是人若不吃肉,营养也跟不上啊,所以就远离厨房不要去看鸡被宰杀的场景,眼不见心不烦,就解决问题了。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意。其实孔孟门人对厨师的尊重一点都不亚于对自己老师的尊重,因为孔子也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果真的讨厌厨师,又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没有厨师,哪来的精细美食?

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因为文人墨客的纸笔传颂,像《随园食单》这种书籍,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但是如果离开了厨房里面厨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只有文字的记述,我们又如何能领略得到餐盘中珍馐美味的本来面目?

其实,厨艺的传承早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母亲总会把自己做得最拿手的菜教给自己的孩子,而我们在说起童年回忆的时候,也总是忘不了妈妈的一道私房菜,而每到过年的时候,年夜饭的餐桌,也是家里人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每一个真正热爱美食和生活的人,一定要对厨师这个职业抱有最大的敬意,因为正是有了这群人对美食孜孜不倦不断创新,才有了我们餐桌上不断更新迭代传承开拓的美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