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官窑系窑口梳理

 闲情偶的 2019-03-17

一、龙泉官釉瓷器

   官窑,是宫廷自置的制瓷窑场。民窑,是纯粹市场化的窑场。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或朝廷有了新需要,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翠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青瓷釉色之美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南宋龙泉官釉瓷片(馆藏)

   龙泉青瓷传承了越窑的工艺,越窑在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风靡朝廷,秘色瓷的工艺与审美已达历史难以企及的高度。《宋史》卷四百八十 列传世家二(吴越钱氏):“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来朝,俶进……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事”。又《宋会要》:“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朝,俶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五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朝廷的秘色瓷器达十万多件,如此巨大数量的贡瓷应该不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而这样庞大的生产量也是越州窑所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越窑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传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龙泉窑以担负“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自身发展的契机。

南宋龙泉官釉瓷片(馆藏)

   到了南宋晚期,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厚釉青瓷的产品数量比较少,迄今只在龙泉大窑、溪口两地近十处窑址中发现这类瓷器,而且都是与白胎青瓷同窑同烧的,其中溪口瓦窑垟窑以生产黑胎厚釉青瓷为主,其他瓷窑以烧白胎厚釉青瓷为主,兼烧一部分黑胎青瓷。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这些在龙泉窑青瓷的内部发展脉络中都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尤其裹足满釉支烧的工艺对于龙泉窑来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工艺风格上的骤变显然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冲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朝廷的干预。《中兴礼书》记载:“南宋中兴初年,京郊大祭,着临安府命,各府进呈青瓷礼器……”

南宋龙泉官釉瓷片(馆藏)

   至今高科技测试也表明,龙泉窑的黑胎、开纹片青瓷、造型、纹片,以及化学组成和郊坛下官窑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此外,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并且这两大系列瓷器还出现了一批仿南宋官窑器的器形。官窑器是不允许民间随意仿造的,仿官窑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诠释为“仿制”。另外考古发掘也证明,南宋龙泉窑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和绍兴市攒宫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至今大窑龙泉窑遗址还保留着南宋古道,遍布南宋窑址,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种种关于南宋时的故事。这一切都似乎在述说着当时的龙泉窑与宫廷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宋龙泉官釉瓷片(馆藏)

   南宋龙泉窑器型有碗、盘、盆、碟、盏、壶、罐、渣斗、水注、水盂、笔筒、炉、琮、投壶、瓶等应有尽有。根据《中兴礼书》的记载,可以认定龙泉有官窑存在,烧制黑胎青瓷器。地处小梅镇的大窑和地处查田镇的溪口窑的区别是,大窑生产黑胎青瓷,是在一个窑炉之中,与白胎青瓷混装烧制,黑胎青瓷只占总产量的很小一部分,大约15%左右。而溪口瓦窑垟窑址出土的瓷片,却几乎完全是黑胎青瓷,有薄胎厚釉和厚胎薄釉,极少见到有白胎青瓷。

   龙泉大窑烧制黑胎青瓷的情况可视为“官搭民烧”或者是“官府预定窑位烧制官窑器”,其烧制模式与北宋汝窑、钧窑的情况相类似。

    1957年、1960年(此次未涉及溪口)二次对淅江龙泉溪口、大窑窑址展开系统发掘考研活动,得到了不少的考古资料。从两处窑址发掘出的大量青瓷片看到,开片瓷片仅占其中极小的比例,十分稀罕,开片残片历史堆积层极浅,由此说明此类产品的历史烧造时间较短;从开片瓷片的表象来看,此类开片产品制作精细,不论从瓷土淘洗、配比、拉胚,还是施釉、利器等诸多工艺环节,无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开片青瓷是龙泉青瓷产品中最为独特的品种。胎色灰黑,厚胎厚釉,紫口铁足,釉色天青通彻。釉层有开片,片纹多蟹爪断纹,具有宋代官窑开片的典型特征。

  龙泉青釉开片青瓷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感。胎骨呈色深沈,发灰、发黑,质地致密而坚如金石,历经高火淬练而始成「铁骨」本色;釉衣晶莹剔透,釉质普遍玻化程度高,开片官气十足,气度华贵,工艺精到,多次素烧,多次施釉,制作工序极其精繁。

  关于龙泉开片青瓷的胎体选料分析,胎中氧化硅的含量比白胎青瓷少,约在66%左右,而铝的含量高达25%-29%,个别达32%,坯体根据器物身高,负荷要求,一般支撑点小的觚类器物坯体下部厚实。同时觚,尊等是模仿商周青铜器的陈设瓷,胎壁厚实给人以庄重之感。胎质细密坚实,由于坯料中铁的含量达3.5-5%,并用还原焰烧成,所以多数灰黑如铁,通称“铁骨”;少数呈黄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多气孔。

南宋溪口窑饰乳钉三足炉

南宋大窑龙泉五足口沿饰梅花洗

南宋龙泉官釉荷叶口洗

  研究人员曾经做过实验,窑址附近采集的瓷土矿研磨之后直接利用则胎体灰白,经过淘洗则胎体变黑,淘洗次数越多则胎体越黑。其中原理是淘洗时矿石中的硅类偏重成分下沉,而上层多轻薄的铝,铁类成分。可见黑胎类青瓷选料讲究,制料精细。也说明这类瓷器从原料开始就精细制作。

南宋溪口官釉瓷片(馆藏)

  龙泉大窑和溪口都有烧造开片瓷的窑口,各有特点。溪口窑釉面干涩,开片均匀密实;大窑含蓄而内敛,器型按宣和博古图样,明显为贡御而作。

  龙泉开片类青瓷琢器造型在龙泉窑青瓷比例中比无纹青瓷要丰富很多,而器型很多又以仿金银器,青铜器造型为主,所以采用模制印坯的生产工艺比较普通,由于造型要求严格,甚至于有些圆器如凤耳瓶,鸟食罐等也用模具印坯,再几部分黏接而成。瓶类,如白菜瓶,四方瓶,琮式瓶,六角菱花瓶等都采用两开模,分别印制然后再粘接合模成型。

  而另一类,如葵口鬲式炉则采用三片模具成型,葵口鬲式炉有大大小小多种规格,直径从几厘米十几厘米,更有大的超过二十厘米的,但很少见。开片类青瓷印坯制作工艺复杂,如此也印证了这类瓷器不求产量只求精致。另一更显示其制作精致的地方在于有少量坯体薄如蛋壳却依然保持整体厚薄细致均匀。其印坯成型工艺如此高超,制作如此细致讲究,正是这类瓷器按贡御要求成瓷精美的本质特征。龙泉开片青瓷完器存世极少,罕有传世、出土记载。

二、余姚窑

南宋早期,余姚窑烧造朝廷用瓷,它属于州府一级的官窑,烧制工艺受到北宋制窑艺人南下的影响,似汝似官似哥,但受到长江以南胎土的制约,使胎体更厚重,胎色更深褐,余姚窑瓷或多或少地烙有南宋早期朝廷“惟务简省”的时代印记。

南宋余姚(官)窑青铜yi

冰叠纹

冰叠纹

1994年发现的《中兴礼书》中有关南宋朝廷于绍兴元年和四年命令越州(绍兴府)余姚县烧造祭祀用器的资料披露后,人们便将“低岭头类型”的南宋窑业明确地归入南宋官窑的范畴,并谓之 “余姚(官)窑”。后来,人们对低岭头附近的寺龙口的同类窑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丰富的瓷片标本。余姚窑可分为乳浊釉和透明釉两大类产品。乳浊釉多呈淡天青色,釉面滋润,比透明釉略显肥厚,分多次施 釉,开冰片,与汝窑乳浊釉青瓷十分近似。另有青绿色或乳浊泛白的青绿色,即“艾色”。

余姚窑肥厚庄重的玉质感,不排除在釉料中加入上好的玉粉调配,釉质温润油泽,纯净莹澈。在瓷釉的开片上,不同于汝瓷蝉衣纹之细密开片,瓷釉在表面上随顺裂出的不规则的纹路,也即常人所说的冰叠纹,如水波粼粼,晶莹剔透。纹片层层相叠,非一般瓷种只在釉面开裂出一些纹线,而是从釉面一直开到釉下,釉下所开冰片形似梅花,大小不一,层层相叠,观之如梅绽放,鲜活灵动,可谓美妙绝伦。

三、平江窑

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以前,临安府还安排了余姚窑、平江窑御用陶瓷器的烧制任务。元陆友《研北杂志》云:“宋绍兴中,秦桧修礼乐以文太平,用内侍邵谔主之,时方造玉辂及卤簿仪仗,百工皆隶之,谓之邵局,故浑礼仪器,犹铸谔姓名。”该记载,证明主管宫廷用度生产的“邵局”确实存在。由于年代久远,典籍匮乏,今天已无从寻觅平江窑的具体位置,无从以窑址出土实物进行比对,只能从型制的时代特征,胎质的地区属性,釉色的时代和工艺传承,加上器物的老旧特征来大致判断平江窑的传世器物。

南宋平江窑莲瓣碗 

南宋平江窑折沿盆

南宋平江窑旋纹炉三足奁

四、建窑(乌泥窑或建安窑)

明曹昭《格古要论》中写道:“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乌泥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成兔毫之状。一些上品兔毫、银豪、油滴、曜变、满金釉盏器底刻有“供御”或“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建窑最出名的为油滴盏和天目盏,早年流散日本的建窑文物天目盏竟成为日本人的国宝,不由使人唏嘘。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曜变天目的烧成虽然由艺人二次施釉的巧思促成,而完美的成品仍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银釉在高温下烧成的如目耀斑,在阳光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

曜变天目釉的特点:在黑釉里浮现着大大小小色块或圆点,围绕着这些圈快四周还有红、绿、天蓝等彩色光晕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闪耀。某些器皿的整体釉面也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现大面积的色彩变幻,就仿佛是一只变色龙一样。建窑使原本沉闷单调的黑瓷纹饰因曜变色彩幻变而丰富华丽,显得生机盎然,凸显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与追求极致的审美风范,是工匠精神的杰出典范。建窑将各种呈色矿质釉料糅合成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在高温下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这层薄迎光就出现如虹一样的异彩,这种叹为观止的高超工艺即使称为神赐也不为过。 

藏于日本的南宋建窑曜变天目盏

南宋建窑幻彩天目盏

南宋建窑幻彩油滴盏

南宋建窑幻彩油滴盏

南宋建窑幻彩天目盏

南宋建窑幻彩天目盏碗心

   据史料记载,在日本镰仓时代(十二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这个名称由此得名。天目陶瓷难以烧制,关键在于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而且烧制的作品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件都堪称为「孤品」。天目瓷器中以曜变、油滴、兔毫最为名贵,而曜变又居于诸名瓷之首。一只顶级的天目盏,据说可以换一座城池。曜变天目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妖异瑰奇得不像是人间之物,凝视一只精致的曜变天目盏,恍如一片星空,繁星点点,神秘莫测……令人心潮起伏。曜变天目在世界陶瓷史上也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珍品,弥足希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