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越窑秘色瓷盏托

 昵称53454517 2019-03-17

展出地点:上林湖越窑博物馆 第二展厅(2楼)

延伸阅读

#盏托的起源及演变#

在饮茶的早期阶段,茶具尚未固定下来,以炊煮食物的容器煮茶,用进食喝水的碗盏饮茶。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出现较精细的饮茶法,敬茶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待客礼仪,茶具也随之从饮食器中分离出来,出现了许多新器形。盏托作为最早的专用茶具登上了中国茶文化的舞台,并在发展变化中延续千余年。

盏托,又称为茶托、托子,唐人也写成“茶拓”。

▲ 1957年西安出土的鎏金茶托自铭

“大中十四年八月造成浑金茶拓子一枚”等字

关于盏托的起源,唐·李匡乂《资暇集》中有一说,写道:“始建中(公元780年-783年),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 晋 越窑青釉茶盏、盏托 宁波博物馆藏

但考古发现表明,盏托在晋代已经出现,推测是从汉代托盘、耳杯的组合形式演化而来。上图这件晋代时期的越窑青釉盏托与茶盏配套出土,是早期托、盏组合的典型代表。

▲ 东晋 越窑青瓷盏托 慈溪博物馆藏

▲ 东晋 点彩盏托 慈溪博物馆藏

至南朝时,盏托已经比较流行,与盏配合,成为当时的饮茶用具。南朝墓中多有发现,有的与盏成套出土。南北朝时期,盏托多出现于南朝墓而少见于北朝墓,这种现象与当时南方饮茶更盛有关。

▲ 南朝 青釉盏、盏托上海博物馆藏

▲ 南朝 青瓷莲瓣纹盏、盏托江西省博物馆藏

唐宋时期,饮茶之风更加盛行。此时,茶的主要形式是饼茶,饮用前需要先碾罗成末。唐人流行煮茶,将茶末加入釡中煎煮;宋人盛行点茶,将茶末置于盏中冲点击沸。无论是煮茶法还是点茶法,茶盏都非常烫手,又没有把手可以执握,盏托将茶盏托起,起到隔热的作用,成为茶盏不可缺少的固定附件。

▲ 唐 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宁波博物馆藏

▲ 五代 越窑青瓷茶托 临安市文物馆藏

就形制而言,早期盏托盘底心下凹,周围有凸起托圈,至晚唐时,高托圈的盏托逐渐增多,到了宋代,盏托的托圈普遍增高,有的像是在托盘上加了一只小碗。托圈口径加大并且加高,使盏的底部较多套入托圈内,茶水不易洒出,更加平稳实用。

▲ 五代 越窑秘色瓷盏托 上林湖越窑博物馆藏

▲ 辽 统和十五年(997) 越窑青瓷划花带托茶盏 首都博物馆藏

宋代,瓷业面貌有了大的发展,改变了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各大窑口欣欣向荣,生产的盏托也各具特色。

▲ 北宋 钧窑天蓝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 北宋 白釉花式带托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宋 官窑青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瓷质,盏托也有以金银、玛瑙、漆器等材质的。金银、玛瑙等贵重材质多为贵族所用,而漆器则以独特的性能受到推崇。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称茶托为“漆雕秘阁”,可见作者认为茶托以漆制者最为适用,这是因为漆制品的隔热性能较金属和陶瓷更优的缘故。

▲ 唐 鎏金莲瓣银茶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唐 玛瑙花瓣盏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茶具图赞》

▲ 明永乐 剔红花卉纹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饼茶不再流行,改兴今人所饮的叶茶,制作工艺全面成熟,发展出六大茶类。当时盛行以沸水冲泡叶茶而饮的撮泡法,饮茶方式的简化带来了茶具的简便化,一壶一杯即可品茶,盏托也逐渐减少。

参考资料:

【1】孙机. 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1982.

【2】国家文物局主编. 惠世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 2012.

—END—

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