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屡见不鲜,中老年人尤其容易受骗上当。我们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该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呢? 1. 哪些食品、保健食品的宣传口号要高度警惕 骗子一般会夸大保健食品的七种功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压、减肥、缓解体力疲劳、提高免疫力。 2. 骗子最喜欢用哪些食品忽悠消费者 含上述七种功能的玛卡、配制酒、阿胶、压片糖果等,而且进口食品、保健品也不是净土。例如,号称“减肥降脂”的咖啡、奶茶、茶、代餐粉、饼干;号称“抗疲劳”的各种鞭泡的酒、牡蛎粉、玛卡片、功能饮料。 3. 骗子最喜欢在哪儿忽悠消费者 注意四种销售方式:网络销售、会议销售、电视购物、电话营销,这是四种常常没有实体店的渠道。正规药房、商场、超市会相对好得多,大型批发市场虽然也容易出问题,但你一般不去那儿买。关键是要反复提醒中老年人,他们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 4.各类食品、保健品最容易出现的非法添加物是什么 最容易出现的非法添加物是药物,其中还有很多是禁药。例如,号称“能降脂”的,非法添加他汀类药物;号称“能减肥”的,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 号称“能降糖”的,非法添加二甲双胍等;号称“改善睡眠”的,非法添加安眠药;号称“降疲劳”的,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伟哥)等;号称“能降血压”的,非法添加利血平等降压药;号称“能减肥降血脂”的, 那就多加几种药…… 5. 如何识别假冒保健食品 其实,国家对于食品、保健品的广告宣传有明确的规定,你只要记住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就不容易让骗子得逞: ※ 如果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册、音频视频、会议讲座说有防病、治病功能,或者说有保健功能,或者暗示有这样的作用,小心,它要骗你钱了。 ※ 如果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册、音频视频、会议讲座告诉你可以防病、治病, 而且还能代替药物,或者暗示具有这样的潜力, 小心,它要骗你钱了。 ※ 如果某个食品吃了能帮助你降血压, 99.9% 是偷偷加了药的。 ※ 如果某个保健品声称吃了能降血糖,还能恢复胰岛功能,100% 添加了违禁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保健食品有“蓝帽子”标志, 但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不等于就是真东西。“蓝帽子”有可能是骗子故意印上去的,你可以通过国家官方网站查询它的批准文号,看看对应的是不是这个产品。此外,还要检查网站上与实物批准的保健功效是否一致。 我个人认为,正规保健食品可以吃,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靠它是没戏的。如果你指望保健食品能减肥、降糖、降脂,不如控制好饮食、加强锻炼,又省钱又健康,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