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铁血老枪 2019-03-18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2016年上海虹口“杀妻藏尸冰柜案”迎来一审宣判,我们在看待这一事件时,不免会感慨是人性的丑恶?还是一时的冲动?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那么,人性本恶吗?在利益受到威胁时,就只能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冲动?历史上的安第斯空难,也经历过对人性的拷问,谁能成为食人肉者?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1972年10月,乌拉圭空军一架代号571的大飞机带一支足球队飞往智利,准备打一场比赛,飞机乘坐了45名乘客向智利的圣地亚哥飞行。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这支队伍包含家属一路充满朝气,欢声笑语地享受旅途的愉快,但死神正悄然来临。

百姓读史

当飞机飞跃6000米的安迪斯山脉时,遇到了强对流天气,下午三3点,飞机撞上了安第斯山的山脊,机身断成2截,机尾坠落山崖,16人当场死亡,剩下的有35人。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坠落在4200米的雪山后,搜索营救开始,但是9天后,找不到坠机的任何线索的搜救队宣布停止搜救,于是,被彻底抛弃的生还者开始经历了人类史上最残酷,最难熬的72天。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坠机现场有大量的雪,飞机残骸本身就是庇护所,而让幸存者最难以启齿的是,他们最终靠吃同伴的尸体活了下来。

百姓读史

这一真实事件后来被改编成了纪录片《进退两难——安第斯空难幸存者》,电影《天劫余生》等,幸存的乘客,在冰天雪地中,经历了挨饿,雪崩等一系列复杂恶劣的环境后,不少人相继死去。大家为了活命,靠分食同伴尸体,才免于被饿死。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在生命危亡的关头,人们自觉选择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做法,是否违背了人性与道德的底线。功利主义者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它确实解救了那些饥寒交迫,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但是自由主义人士,则强烈反对这种只顾个人利益而损害死者权益的做法。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这一人性的大拷问,对一些关于人性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人的最终底线究竟是什么?守法似乎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共识底线。但这个底线恐怕是有条件的。在一种种要么生、要么死的特殊环境中,这样的底线还有意义吗?宽容无疑是文明的基本要素。而维持群体生存才是天然第一要务!这个理由似乎足够强大。但是,在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目标和动机面前,是否可以容许人类的最终底线降低到动物的档次呢?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最后,安第斯空难食尸求生传奇是一个正能量故事,尤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罕见慘烈事件。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但“杀妻藏尸冰柜案”却不是,男主明明是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可能他没有申请精神病证明),在尊严受到妻子“威胁”(其实算不上)时,夫妻吵架本就是家常小事,他却用冲动牺牲别人的生命。人类文明的最终底线也不应为冲动买单,不是吗?

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现实版人吃人,对人性底线的拷问

百姓读史

一方面是男主母亲的于心不忍,另一方面是女主父母的悲痛欲绝。伦理与现实之间的平衡总是如此艰难,而伦理与现实的较量,最终则是现实胜出,留下来的唯有精神上的告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