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尿酸就是我们人体通过代谢产生的“垃圾”、“废物”。 尿酸在我们体内存放着,就像是待在一个漏斗里,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漏斗中的尿酸量增多了,多出来的就会进入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我们血液中的尿酸值是,男性为149~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l/L。 也就是说,如果两次空腹测量尿酸值,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超过了360μmol/L,就能确诊是高尿酸血症了。 此时,我们不能再任由尿酸升高了,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以免最终引发了痛风等并发症。 一旦尿酸超标,一定别再吃四种食物了: 第一种,啤酒 人人都想着戒酒,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的,就像吸毒一样,永远无休无止,前脚戒后脚就忍不住去碰了。 于是在我们一日复一日的喝酒后,大量的酒精会进入体内,一旦酒精浓度达到200mg/dl,乙醇就会开始氧化,使得乳酸大大增加。 乳酸对尿酸的排泄能够起到强大的阻碍作用,尿酸无法排泄,自然就会沉积下来了。 尤其是啤酒,是由麦芽糖发酵制成,麦芽属于谷物的一种,麦芽数量越多,其中所含的嘌呤值就越大。 所以尽管我们喝的是啤酒,但是摄入体内的却是大量的嘌呤。 第二种,富含果糖的食物 果糖——这种物质如果含量太多,堆积在体内,会造成血液中尿酸水平出现快速的升高。 一些甜度比较高的水果中,比如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就含有大量的果糖。 甚至于饮料、汽水、果汁里,也添加了一些果葡糖浆,改善口味的同时,却不利于体内尿酸的稳定。 所以,高尿酸的人,面对果糖含量多的食物也要多加小心,切忌过多食用。 第三种,贝壳类海鲜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海鲜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食物,但是痛风人群除外。 因为各种海鲜中都含有比较高的嘌呤量,容易增加患者体内的尿酸浓度,引发痛风急性发作。 即使再喜欢吃鱼、虾、蟹、生蚝、蛤蜊、扇贝等,为了尿酸能够维持正常水平,都要尽量戒掉。 尤其是贝壳类的海鲜,对痛风病情的影响是最大的,吃多一口,都是罪孽。 第四种,各类肉汤 餐桌上,往往除了固定的饭、菜以外,还会加上一两个汤,有时是清汤,有时却是浓汤。 这里的浓汤多指各类肉汤,包括排骨汤、海鲜汤、羊肉汤、鱼汤、鸡汤等。 原本各种肉类中的嘌呤含量就不低,嘌呤又易溶于水,所以花费大量时间煮成的肉汤里,嘌呤含量更是几倍的增长。 吃了肉、喝了汤,身体等于一次性摄入了大量的嘌呤,经过代谢生成尿酸,对身体的伤害是最大的。 控制尿酸、防止痛风,从三件事入手: 一、注意防寒保暖 防寒保暖,在年纪大的人眼里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年轻人看来,穿得多不如穿的少、有温度不如有风度。 健康的人如果穿的太少,结果着凉了、受冻了,危害倒不大;高尿酸的人,却会因此迎来大危机。 因为身体受凉后,会造成一个低温的环境,尿酸最容易发生沉积了,特别是在小关节比较多的手脚部位。 不管天气冷,还是天气暖和,该做到的防寒保暖准备一定要做好,防感冒、防发烧、更防痛风。 二、运动减肥 但凡体重超重,身体肥胖的一类人,患上痛风的几率都会大很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新陈代谢比较慢。 所以,通过做运动,我们既能够减肥,又能够提高代谢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做运动,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强身健体,防病抗压,所以首选有氧运动,温和、不刺激、每个人都能接受得了。 太极拳、广播操、快步走、乒乓球、慢速短程小跑一类强度小的运动最适宜,每天坚持做才能最见效。 三、服用药物 人一旦生病就要立刻吃药,这是我们的生活常识,所以,体内尿酸超标了,我们也要有吃药的意识。 很多人受制于“是药三分毒”的影响,总想着只要能撑着就尽量不用药才最好,有一定道理,但是该用药还是得用药。 通过服用对症的药物,将体内尿酸水平降低,才能避免尿酸发生持续的升高,最后危及身体健康。 常用的药物,有别嘌醇、苯溴马隆,前者是减少尿酸合成的,后者是促使尿酸排泄的。 喝水时,放点千针草甘葛茶: 尿酸高的人,在生活中要多排尿,所以通过多喝水,促进尿量的增多、尿酸的排泄。 在喝水的同时,也可以放3~5克千针草甘葛茶,帮助排出更多的尿酸。 而且喝千针草甘葛茶,相当于进行一种食疗,虽然不如吃药见效快,却更安全、健康。 取蒲公英、小蓟、淡竹叶、菊苣、芡实、葛根、百合、桑叶混合,按比例即可制成千针草甘葛茶。 葛根中含有葛根素、葛根皂苷、多种生物碱等成分,具有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的作用。 菊苣根含有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等成分,有很好的降尿酸作用。 蒲公英在民间又叫“尿床草”,可见其利尿效果的强大,大量尿液的排泄可促进身体代谢,有效排出体内多余尿酸,从而缓解痛风,减少痛风石的沉积。 泡脚时,放些小植物: 每天泡一泡脚,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不难的,很容易就能做得到。 如此一个简单的做法,作用却极大,能舒经活络、增强血液循环、疏通气血等等。 ![]() 在泡脚的时候,如果能够加入一些花椒、艾叶、生姜、小苏打,会更有利于活血,刺激尿酸大量排出。 在泡脚的时候,要边泡边按摩,刺激脚上的穴位,使其发挥更强大利尿、排酸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