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研究的回顾(李庾南)

 木一过 2019-03-18
按:今天下午,我参加了李庾南老师从教50周年庆典暨李庾南数学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会议由严清主持,周德藩和李炎同志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对著名教育家李庾南老师的数学教学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庾南三本新著的首发式和南通市李庾南数学教学研究所的揭幕仪式。开幕式以后,李老师满含深情地回顾了50年的教学生涯,会议代表两次全体起立,向李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兹转载李老师为《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所写的特稿,以表示我个人对李庾南老师的崇敬!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研究的回顾

李庾南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宗旨是要发展学生的学力,培养谋生机、求发展、会创新、懂实践、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现代公民和人才。这是新世纪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功能、目标进行新的思考,取得新的认识。因而首先对我校创建并坚持了28年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进行简要的回顾,以深化教育科研,开展新课题的实验研究。

  197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广大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审视教育现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和启秀中学的领导、同事,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有所指向地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教育科研,逐步创立并不断丰富、完善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这28年中,我们倾情于学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一研究历经了“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创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主体性教育研究”五个阶段的求索,目前正进入第六个阶段“学生学力的形成及其发展”的研究;经历了由数学学科到各学科,由初中到高中,由校内到校外的推广研究,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

  28年的执着,取得的成果是格外的厚重和令人珍惜的!

第一阶段:“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

  1978年,许多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是靠教师讲会的,教师多讲,学生多得;教师少讲,学生少得;教师不讲,学生不能学”。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形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只有授学生以“渔”,才能使学生终身得“鱼”。因而提出了“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内涵”、“学生自学的心理过程”、“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层次序列”等理论体系和操作框架。在教学理念上解决了:(1)学生不是靠教师讲会的,而是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地“看”、“听”、“问”、“议”、“练”、“操作”、“笔记”等自己学会的。(2)“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在想懂中达到懂想,在学会中达到会学,最终形成自学能力。(3)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突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指导。

  课题的研究成果相继获得了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奖和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

 第二阶段:“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

  “创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变革,促发了教学原则、教学结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创建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变照本宣科“忠实于教材”为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出发,重组教学内容,实行单元教学;变长期机械地沿袭苏联凯洛夫的课堂教学五环节为灵活巧妙的运用,并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自学”、“议论”、“引导”三个基本环节;变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为生动活泼、浑然一体的“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三结合教与学的形式;变只重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相融并重,和谐发展;变单一的继承和吸纳知识为会学、会探索、会创造知识。

  通过实验研究,不仅建立了操作体系,更在教育理念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1)进一步确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关系、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同学间、师生间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相互激励,共同发展。(2)进一步认识到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协调为一个统一体。如果没有意向,学习活动就失去了动力,智力发展就受影响;如果没有生动的智力活动,意向不能落实、持久和发展。教师在引导时,必须极大地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筹协调,有效地开展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才能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3)明确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是要会学、会探索、会合作;不只是要会用本学科的知识、方法解题,更要会运用其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不仅要会应用,更要在应用过程中优化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在科学精神、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通过实践,总结了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自学——虽然自学的形式多种,但是突出了自主学习;议论——强调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交流讨论,并突出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在互动探究过程中的自觉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

  倡导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作用是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作用是在导向、帮助、激励、评价、点拨、释疑、解惑中发挥的。

  课题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南通市教育行政领导亲自担任实验推广领导组组长,组织并指导市区及市属六县(市)开展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广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成果,培养教科研骨干,并面向全省、全国举办讲习班,进一步到全国各地以及一些高师院校讲学、上示范课,宣传推广“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训教师和教育科研骨干。出版的专著《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三阶段:“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的研究

  在前两个课题的实验研究中,已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了教学过程中的诸因素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必须进一步研究诸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整体功能,因而提出了新课题“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

  这一轮研究,解决了以下的认识问题:(1)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是教与学的主体”、“人的发展资源才是教育的客体”。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2)明确了教程和学程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到教育改革应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实质性的变革。(3)在过程论与活动论之间,侧重于活动论,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学习活动的教学。

  根据学习原理我们从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两方面开展实验研究。改革单一、呆板和模式化的被动学习局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促学生主体性的递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觉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活动的经验,使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在优化学习过程方面,研究了:(1)“学习准备”问题,使“教学走在发展前面”。(2)“学习活动因素”中的情感、知识、技能;交往关系;学习环境氛围等。(3)学习活动中的四个方面的结构变量: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独立性、活动的创造性,以及它们在学习活动中的统一、效用的充分发挥和发展。

  我们把知识教学看作是学习活动的教学;把知识学习看作是学生对知识自学的学习;把学习过程的优化看作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心智活动过程的优化;把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为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自觉、积极、独立、创造性地认知教材为基础的心理整体结构的发展,深入研究自学能力与自学活动。在改善教学结构方面,主要探索总结了:(1)学生的认知体系及其顺序结构;(2)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结构;(3)学生“从教学向自学过渡”的层次结构;(4)专著《初中代数教学结构》、《初中几何教学结构》;(5)“有成效学习”的教学目标及实施原则。

  专著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的系列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学数学教育的贡献荣获了全国中学数学教育最高荣誉奖——第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第四阶段:“学程导进技艺研究”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协调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尊重差异,体验成功;教师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及时调控,促进创造。这就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艺术”问题,必须把教育教学的技艺和效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学结果,更要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研究,首位的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因而我们提出了“学程导进技艺研究”课题。

  我们确认:(1)学程与教程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引导并参与学生的学程,才能使之更好的内化和发展。(2)教与学的研究已不是一般基础上的教与学的问题研究,而是教育的本质——发展问题的研究,即教师自身获得发展,学生自主、自动、自由获得的全面发展。(3)学生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过程获得发展的,因此教的过程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法与学法应融和统一,确立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

  在操作层面解决了以下问题:在学习动力方面,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意;在开发学习资源方面,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改革学习方式方面,强调交流、合作、反省、领悟、自我调整,以达到改进的目的。

  教师从学的角度研究教,各学科的老师根据课题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规律等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所谓“教研”就是“学研”。教师掌握了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启动参与,形成智能→调控策略,改进方法→取得成效,转化迁移→进入下一学程的螺旋式上升的操作技艺和发挥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存和外显的先在变量、过程变量、情境变量、效果变量的有效控制的技艺。

  这项课题的研究,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成为泛学科、跨年级的全过程的覆盖全校的研究,并在我校建立了“教学走向生本”、“科研走向师本”、“培训走向校本”的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持续发展的“三本”联动机制。研究的成果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研讨会及全国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而且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单位拍摄音像制品推向全国。实验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也有效地发展了教师,我校课题组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我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对学校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创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条件。  研究报告获江苏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全省共五个一等奖)。

第五阶段:“主体性教育研究”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根主线:探索和求证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育目标是“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与发展,因此“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新里程碑必然是站在主体性教育的理论高地上对教学法体系进行再认识,再实践,再创造。“主体性教育研究”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从教学范畴提升到教育范畴。

 通过研究,在理念上:(1)突破了过去从“相对论”来看主体,而是从“本体论”的哲学观点来看主体。人是认识活动和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确认和确保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自动、自由地得到发展,学生蕴藏着的智力资源通过自我开发得到发挥和发展。

  在操作层面上:(1)教育教学工作做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等的综合。(2)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师生之间特别注意思想、态度、情感的沟通和影响。(3)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恰当选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三个基本环节,灵活而巧妙地运用“三结合”教学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学生的定势思维为积极的探索思维,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的开放学习,形成合作学习与平等探求真理的氛围。

  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第三期教研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第六阶段:“学生学力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

  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人的素质、人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感到更需要注意学生学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同时这也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是我校20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的必然。

  课题正在进行之中,通过前阶段的研究,初步认识了学力是指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能力的总和,是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学力是它的主体——学习者,在积极、能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效能,是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更是人的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这些均与新一轮课改的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和生活的关系、学习方式等课改精神相吻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植根于启秀中学,28年来,不仅启秀中学的领导全力支持、扶植,全体同志共同参与,团结协作,而且市教育行政各部门直接领导、指导,市(县)的教育行政和兄弟学校的领导鼎力支持,实验教师积极参与,使得各个阶段的课题实验研究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我只是主持了这些课题的研究,是课题组的一名成员,所以成果是属于启秀的,属于为之奉献的全体同志的,属于南通市的!

  目前,我们启秀中学承担省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但愿28年“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能成为新课题的研究基础,对新课题的研究起一定的作用。新课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从“人本”的高度,从研究学生各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内容结构、一般程序、类型、优越性及其局限性入手,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融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于一体,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这将是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进一步完善,使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新一轮课改中再立新功。

                      《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2007年第3期“名家专稿”

 附:李庾南(1939- ),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通市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通市劳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创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执教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理论讲座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发并发行,数学讲座由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先后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并借班上示范课150多节,广受赞誉。她先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实验研究报告100多篇,论文曾获江苏省1987年、1988年和1996年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出版专著8部:《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中代数教学结构》、《初中几何教学结构》(广西教育出版社)、《李庾南教数学》(三册,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触及心灵的足音——班主任工作艺术100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其中《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1991年获江苏省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她先后承担并主持了江苏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于1985年获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1990年、1994年和2004年分别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990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989年受国家教委表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1995年被评为“江苏十大女杰”,并受国务院表彰,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江苏省教育系统十大标兵”、“江苏省十大行业杰出标兵”。先后当选为南通市政协六届常委、江苏省妇联七届执委、江苏省八届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