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并未远走——《再别康桥》教案

 三驾马车1966 2019-03-19

诗人并未远走

——《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山西平陆中学  李敏霞  刘向军

一、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精细品味诗中的炼词。

2.    引导学生精细品味诗中的意象。

3.    引导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意境。

4.    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和现象思维。

5.    引导学生立足本诗进行拓展阅读。

二、  整体把握《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诗人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表达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无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我之所以喜爱这首诗,是这首诗的艺术美、诗意美。”

“在《再别康桥》里,已没有康桥的真实、具体、完整的图景,而只有从中提取的感觉和想象化了的意象,语言对意象的外部形态,也都是轻轻触及之后马上转化为心灵和情感反应,转化为主观想象和内心独白。”

“这首诗的语言,不仅具有高度情感价值和意义的暗示性,也充满视觉美和节奏感。然而,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因素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诗的意境美。”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

“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摘自教参,诗人谢克强的评赏文章。)

三、  值得探讨的精彩问题

1、  本文有哪些美?

——形式美(小节美、叠音美、反复美、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联想美,意境美。

2、  本文意象的背景是黄昏到夜晚时分,这有什么妙处?

——恬静的美,回家的美,温柔的美。

3、  作者为何愿做一条水草呢?

——融入康河,融我在康河,不忍离别,对康河的无比依恋。

4、  第五节是实写还是虚写?

——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时间上上承夕阳而到夜晚,这是实;情感上是联想到往日的水中游;是现实与梦幻的融合。

5、  第六节有没有笙箫?

——都有理。别离的音乐就是“悄悄”,是无声,这是无笙;虚写,笙箫乐音淡淡薄

6、  本诗不是告别人,而不告别自然景物,有独特之处?

——不落俗套,清新飘逸。

7、  有人说,徐志摩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你是否有同感?——徐志摩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8、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惜别。

9、  为什么诗人在诗中反复表达要“轻轻”“悄悄”地离开康桥呢?——如梦如幻,难舍难分,刻骨铭心,不愿惊动。这样的表达效果如似有似无的小提琴曲,若梦中游,若踮着脚尖走路的芭蕾舞演员,如醉如痴的美。

10、第二节中的“艳影”指什么?——指前一句中所写的“金柳”,它在“夕阳中”如同一个“新娘”,故称为“艳影”。

11、第三节中为什么说“我”愿意成为一条“水草”?——我想融入康河中,融我在康桥中,表达了对康桥的极爱和分离的极度感伤。

12、第四节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你认为诗人在此应该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梦”呢?——不只是爱风景如画的康桥自然美,也是爱他青年时候奋斗过的地方,爱他的人生理想。

四、  教学过程

1、走进徐志摩【课件】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1918年到1922年,先后曾留学美国、英国,学习银行业、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在英国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历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曾主编《新月》月刊。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思想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19311119,诗人比南京飞往北平,在山东济南开山遇难,年仅35岁。著有诗集《志摩的诗》,散文诗《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指英国翡冷翠维基乌大桥一带)《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小说集《轮盘》等。他的诗,结构完整,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轻柔明丽,有独特风格。

2、            走进关于康桥【课件】

康桥,今通译为剑桥,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课下注释)

剑桥,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畔,伦敦之北约80公里。有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创立于是1209年)。(《辞海》)

剑桥大学,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1209年创立于剑桥。有三十多个学院组成。(《辞海》)

3、            徐志摩谈康桥【课件】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甜蜜的闲暇。”

“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摘自第三册读本,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作于1926115。)

康桥,培养了徐志摩的学识、理想、情操,被他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罢》)。

5、教学主体

【预习要求】

  反复朗读全诗,力争背诵,准备在课堂上给大家做示范朗读;

  这首诗好在哪里,就自己最有体会的一点准备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要配乐的话,你认为配上什么音乐才好?最好能带到课堂上来。

  你手边有什么相关的音像资料可有助于同学们感知本诗?

  谁能自己一人或两人合作自主设计配乐朗读,让大家欣赏?

  教师要注意介绍一下意象知识。

(1)导入新课:

在英国有一所已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大学——剑桥大学,也叫康桥大学[板书:康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一个中国青年——徐志摩[板书:徐志摩]在这里学习生活过。英国浓厚的浪漫主义创作思想熏陶了他,康河两岸秀丽的风光陶冶了他。在他告别康桥的时候,他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康桥的无比依恋。[板书:再别]

《再别康桥》一诗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轰动。这首诗给年轻的徐志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誉,成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也奠定了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上的一席之地。

——不过,这又是一首让人觉得很奇特的很不好评说的诗。全诗并没有表达全什么特别深刻的思想,但又让人觉得妙不可言,爱不释手。这首诗到底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同学们是如何欣赏它的。

(2)美。

让学生自读两遍。并思考:这首诗美在哪里?[板书:美]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看法,自主精要板书意见。让学生初步自主组合意见。

(3)读。

[板书:读]反复挑读。范读。让学生来配乐(可配《秋日的私语》)并读。让学生板书朗读本诗时的朗读特点,并组合学生意见。

(4)想。

[板书:想]启发学生思考:你在朗读时,头脑中都想到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引导板书。[板书:画面 细节  形象]

(5)深入。

投影显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的摘要,并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插图[可配乐,让学生或教师来朗读]让学生将“读”“想”一起融合为“美”。

(6)主旨。

让学生就本节课学习中概括本诗的主旨。[板书:主旨:依恋母校,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怀念理想]课下注释“彩虹似的梦”可作参考。

(7)再读。

先自读一遍,而后挑一个学生朗读,或是挑一男一女两个朗读高手配合来朗读。可让学生自己来决定怎样来合作效果才好。

(8)结束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徐志摩的优美诗作《再别康桥》。我们一同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我们初步掌握了欣赏诗歌的一般做法:那就是要投入感情地读,就是要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作者那美好的内心世界,也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自己那美好的心灵深处。

我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可以说,大家的朗读和分析,本身就是一种的美的创造。所以,最后我想说:感谢同学们的合作,感谢同学们给我带来的巨大的审美享受!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读              美              

       主旨:依恋母校,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怀念理想

五、   迁移练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提示: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六、课后作业:

1.朗诵、背诵该诗;

2.谈谈你对该诗的独特体验。
副板书:
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附】相关材料

1、  徐志摩的爱情生活

徐志摩的结发妻子是张幼仪,他的红颜知己是林徽因和社交名媛陆小曼。

      徐志摩20岁时,奉父母之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婚后不久徐志摩远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思念丈夫的张幼仪远涉重洋来到英国后,发现徐志摩身边多了一位清丽才女林徽因,无奈中只好回国。离婚后的张幼仪赴德国留学,后来成为一名金融家。但她走不出徐志摩的世界,还替徐志摩侍奉双亲,养老送终。

     徐志摩回国追林徽因,而林徽因已被父母许给了徐志摩恩师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徐志摩万念俱灭之时,京城社交名媛陆小曼来到徐志摩身边。陆小曼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窒闷于封建婚姻而与徐志摩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不可自拔。两人携手冲破各种压力,终于结合。

      但是,徐和陆的婚后生活并不像徐志摩想像得那样浪漫而富有激情。出入社交场合、擅长风情应酬的陆小曼过惯了挥霍无度的日子,爱慕虚荣,追求奢华,养尊处优。徐志摩为了陆小曼的挥霍而四处奔波讲学赚钱。一次,徐志摩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因的演讲,因飞机失事而猝然离世。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竟在如花之年终身未再嫁,历尽艰辛整理志摩的文稿,并最终使亡夫的文集出版。

2、  关于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1918年到1922年,先后曾留学美国、英国,学习银行业、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在英国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历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曾主编《新月》月刊。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思想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19311119,诗人比南京飞往北平,在山东济南开山遇难,年仅35岁。著有诗集《志摩的诗》,散文诗《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指英国翡冷翠维基乌大桥一带)《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小说集《轮盘》等。他的诗,结构完整,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轻柔明丽,有独特风格。

3、  关于康桥

康桥,今通译为剑桥,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课下注释)

剑桥,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畔,伦敦之北约80公里。有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创立于是1209年)。(《辞海》)

剑桥大学,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1209年创立于剑桥。有三十多个学院组成。(《辞海》)

4、  徐志摩谈康桥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甜蜜的闲暇。”

“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摘自第三册读本,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作于1926115

5、    徐志摩《偶然》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

2019.3.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