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南山居士 2019-03-19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肖像图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I

这段话出自儒教创始人孔子的至理名言,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也是对当代社会影响最深的文化思想。

论语里的这段话其实也是在诉说其孔子的一生,是孔子自述他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得到提高的过程。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那么其中最为隐晦的便是孔子所指的“天命”。根据孔子所表达的意思,这个“天命”又有着主观人生不可抗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能改变,只能接受。

那么何为“天命”,“天命”代表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代圣人孔子心甘情愿接受“天命”这个即定事实,从此豁然开朗呢?这一切都跟孔子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电影《孔子》周润发饰

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由于父亲的早逝,便跟随母亲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从小学习刻苦,好礼而知“六艺”,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此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第二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之后便开办私塾,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这一年,齐景公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但好景不长,五年后,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又从齐国逃回鲁国。其仍然主张“礼乐仁义,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各侯争相渴望能成为涿鹿中原的霸主,人民处在水火之中,孔子其主张的思想并不被当时的君主所接受,观其一生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充满坎坷,心有不甘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迷茫,史上记载孔子曾多次问道于老子,随后51岁的孔子带着失落与迷茫,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之后便发出“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等这样的感叹,其后晚年便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不在理会政治纷争,最终成为一代圣贤。那么,老子对孔子说了什么,才最终让孔子“认命”了呢?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问道图

老子,姓李名耳,道教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这一伟大著作,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宇宙)的发展规律去生存,老子为了开解孔子人在世之时,不 能施展其抱负和理想观点的迷茫,对其说到:“死而不亡者受,形死而神生,身虽已亡,但精神是永存的,如此才可流芳百世。”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于此同时老子又向孔子阐述何为道,何为自然之理,曰:“人生于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生有幼、少、状、老之变化,犹如春夏秋冬之交替,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认自然,终日奔忙,则本性羁绊,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畜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而为之,何劳人为。”

这段经典的至理名言,不但完美阐述了道家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间接为儒家以后的“中庸之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而“天命”其实是宇宙自然赋予万物的特点,万物分阴阳,其类型又归类成五种,为:“金、木、水、火、土。”其特点又分为:“仁、义、礼、智、信。”(金主义,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礼,土主信。)其相生相克,各自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人生于自然,也是自然之产物,也脱离不了其五行的特点。由此可看出无论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亦或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其实都出自我国古老的另一部巨著《易经》,其衍生的智慧无穷无尽,深深的影响着这个古老的华夏民族。其中最为人知的并为:“山(风水)、医(中医)、命(八字)、相(相学)、卜(卜卦)。”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五行相生相克图

孔子所指的“天命”,便是其中的“命”,即传统的八字命理,现代人多对其有误解,其实用科学的解释也可理解为“统计概率学”是古人经过无数的验证所统计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否则便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至今,八字又称四柱,由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组成,共四柱,一柱由两字构成,分为天干和地支,所以亦称八字,(天干分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地支分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通过出生者所在的月令节气来判断其五行能量的强弱,或静或动,或寒或燥,其性情之类别,其体质之强弱,都有据可依,可通过八字组合看出,运势的发展规律也有迹可循。命局讲究中和,流通,其后天环境运势适配,从此可看出“中”是极为关键,此于中医之道,中庸之道同承一脉,是我们中华人民宝贵的传统文化结晶。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那么“天命”所指的是什么呢?

十天干图

其古老的易学思维早已渗透我们的生活当中,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何运用先人的智慧“趋吉避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