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正面管教》6、专注于解决问题

 菩提树下qrr2i6 2019-03-19

《正面管教》6 来自晓书童频道 16:38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赞赏晓书童

晓书童感激一路陪伴的是这样慷慨的您!

您的赞赏对我极其重要!


解读《正面管教》6、专注于解决问题


本期节目的文案4600字,音频约16分钟。


前情回顾


在上期节目当中,我们介绍了一个正面管教的工具,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这其实是家长都在使用的工具,但我们的使用方式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信念,就是如果想让孩子做的更好,那首先要让孩子感觉更糟。我们原本在使用的很多逻辑后果不过都是经过拙劣伪装的惩罚罢了。使用逻辑后果一定要满足相关、尊重、合理和预先告知的标准,并且在建立因果关系,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让孩子也参与其中。这个工具使用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与合作意识,建立起孩子自己的责任感。


关注于解决问题


但是在上期节目的最后我们也说到,逻辑后果对处理很多问题来说也并不是最好的工具。因为并不是孩子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能找到对应的逻辑后果,正面管教当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工具,比方说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工具,关注于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以及两个技巧积极的暂停和启发式问题。


我们先来看关注于解决问题。


我们家长总是觉得,人要先受到伤害,才能更有收获,以至于我们总是通过伤害孩子来教他们分辨对错。关注于解决问题与注重惩罚和逻辑后果相比,能营造出更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和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都会因此而改变。


很多家长都在采用了这个工具之后发现,自己与孩子的权力之争减少了很多。


关注解决问题的主旨在于:关注问题是什么以及解决办法是什么?传统的管教方式是交给孩子不要做什么,而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


关注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与逻辑后果的4个特点很像,前三个都是相关、合理、尊重,只是最后一个预先告知,变成了这里的有帮助。因为强调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承担后果,付出代价。


举个例子:


在学校里,有两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没听见上课铃,经常迟到,在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想一想怎么运用逻辑后果,让这两位同学承担起责任。


意见是:让他们两个把名字写在黑板上;或者放学留下来,迟到多久就留多久;或者取消他们的课间休息。


紧接着,老师让大家忘掉逻辑后果这件事儿,怎么帮助这两位同学解决问题。


意见变成了:电铃响起的时候所有同学都一起大喊“上课啦”;或者让他们两个在电铃的附近玩;或者让他们两个都选一个好朋友,专门提醒他们什么时候该回教室了;又或者打铃的时候,附近的同学都去拍拍他们两的肩膀。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意见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前者关注于过去,怎么让这两个同学承担后果,而后者关注于解决问题,怎么让他们两今后做得更好。


作为这两名同学,对两种意见的感受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关注解决问题的意见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帮助、尊重和鼓励,他们感受到的是全班同学的支持和接纳。


从教室回到家庭环境当中,也是一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孩子把邻居的玻璃打破了,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次错误是让孩子学习的好机会。我们运用关注解决问题的工具应该怎么做,四个步骤。第一,相关,玻璃打破了,让孩子罚站,或者让他多做一些课外习题是没有帮助的,这不相关。其次,尊重,尊重孩子,不要责骂,什么我和你说了一百次了,不要在这里踢球之类的话毫无意义。但同时也不能偏袒孩子,要让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尊重打破了人家玻璃的事实,真诚的向别人道歉。然后合理,我们要承担对方的损失,打破玻璃却让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补偿给对方就是不合理的。最后是要有帮助,让孩子提提建议,在道歉之后还应该怎么做,借这件事情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孩子统一意见之后可以让他去和邻居说:“很抱歉,我打碎了你的玻璃,我愿意为我的行为承担责任。我会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让爸爸重新买一块玻璃,然后请人帮你安装好。”


这样一来,在整件事情当中,孩子并感到羞辱和痛苦,给他的感受都是积极的与正面的,不仅交给了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给家长与孩子带来了一段有意义的亲情时光。


积极的暂停


在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内在的,而且是价值无量的的人生技能是一定要教给孩子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保持冷静的重要性,但是想要孩子乃至我们自己一直保持冷静是几乎做不到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怒发冲冠,而关键是怎么在被失控的情绪支配做出不当行为之前,重新的回归到冷静的状态。


这可不单单是在亲子关系当中,而是我们所有人面对所有人际关系以及冲突的时候都要需要学会的技能。一次释放自我的暴怒不仅能断送一段人际关系,还经常会给自己带来身体与金钱上的伤害与损失。


用简·尼尔森的话说,我们在情绪冲动的时候,会受到“原始脑”的绝对控制,而原始脑只会有两个指令,要么是“战”就是权力之争,要么就是“逃”无法沟通的回避。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气的时候,这可不单单是在家庭当中,而是我们在处理一切人际关系和冲突的时候都是如此。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等“理性大脑”重新接入获得控制权之后,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那我们下面要说的这个技巧,“积极”的暂停,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也是我们一定要教给孩子的。


其实在之前讲述的很多事例的时候,都用到了这个技巧。像是我们说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面对孩子寻求权力的时候,要从权力之争当中撤出,当孩子寻求报复的时候,我们要避免自己陷入报复循环之中。这些例子的第一步都是要先按下暂停键,让我们自己与孩子都回归理性。关于“暂停”,我想父母应该都会使用,但关键在于“积极”两个字。


我们之前是怎么使用暂停呢?


“好了,爸爸不跟你说了,你自己好好想想你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般都是这么说,对吧?我们是按下了暂停键,但这不是“积极”的。这样是把孩子被迫的送去“暂停”,这其实已经是一种让孩子感觉不好的惩罚。


而积极的暂停是要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被迫暂停。那我们在使用积极的“暂停”技巧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么几个原则。


首先,是要花时间训练。把我们刚才所说的,从情绪失控回归到冷静的重要性告诉孩子,暂停是为了让我们都重回理性,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对孩子的惩罚。


其次,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暂停”区。在家里可以在卫生间里放几本有趣的书作为暂停区,或者让孩子听听音乐,玩玩玩具。我们会有这样的误区,在暂停的时候让孩子做愉快的事情是对他不良行为的奖励。但这就像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那样,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们才会做得更好。


暂停区这个词可能本身就带有一些惩罚的意味,所以我们可以给他换个名字,有些实行正面管教的幼儿园和小学会把暂停区装饰成热带海岛,然后叫他“夏威夷”,有的用一些星星点缀然后叫他太空。在家里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快乐角”,给他一个没有惩罚意味的名字,什么都可以。


我们在需要使用积极的暂停的时候,可以这样和孩子说,:“你觉得现在去欢乐角待一会会不会好一些呢?”如果孩子因为生气说:“我不”。那我们可以说:“那现在爸爸想去,你愿意陪我吗?”。千万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的感觉好起来,这样孩子才会做的更好。如果孩子还是说我不去。我们可以说:“好吧,我想我要去。”这样我们也给孩子做出了榜样,进一步表明“暂停”不是坏事儿。


最后,当孩子和我们自己感觉都好起来的时候,如果问题依然存在,那我们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的方案,或者做出弥补。


其实很多时候,“积极的暂停”本身就已经足以中断孩子的问题行为了。仅仅是感觉好起来就能够让孩子的行为也变好。


就有一位妈妈,他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把孩子送到自己的房间里“暂停”。一两分钟之后,孩子就跑出来了,妈妈立即又把孩子送了回去。简尼尔森就有问她说,那孩子出来之后还在继续不良行为吗?妈妈不由的笑了起来,因为没有了。当我们明白自己是帮助孩子改变行为,而不是用权利让他吃苦的时候,那妈妈其实已经没必要再把孩子送回房间了。我们其实都是在寻求更有效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管用的惩罚。


启发式问题


那在积极的暂停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鼓励孩子思考,想想自己的行为后果,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孩子参与进来,我们家长不应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参与讨论,最好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了这里,我们就需要第二个技巧,启发式问题。


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有这么几个原则:首先是不能预设答案。其次我们不能在自己与孩子情绪烦躁的时候提问,也就是在积极的暂停,双方情绪平静之后。还有就是启发式问题是要发自家长内心的,表达出我们的同情和接纳。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有这些:


  • 你当时想要做什么?


  •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 你怎么才能把这次学习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提出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所以我们尽量使用“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问题,而不要使用“为什么”。因为为什么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指责,当我们用启发式问题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观点是感兴趣的,那它就开始发挥效用了。


樊登曾经讲过自己和孩子嘟嘟之间的一个教育小故事:


嘟嘟有一天在家里玩球,不小心把一个樊登很喜欢的茶杯打碎了。然后樊登告诉嘟嘟:“你打碎了茶杯,爸爸心里挺难受的。不过没关系,没有伤到人是最重要的。”紧接着,樊登和嘟嘟一起把茶杯碎片收集起来,并且告诉嘟嘟要小心。一边收拾樊登一边和嘟嘟说:“爸爸小时候也打碎过茶杯,打碎茶杯一定让你觉得很害怕。”


你看,樊登并没有因为一个自己喜欢的茶杯斥责孩子,他决定要把这次犯错当作一次帮助孩子学习的机会。先告诉孩子茶杯被打破了自己挺难受的,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错事儿,然后告诉嘟嘟自己小时候也打碎过茶杯,也会因为打碎茶杯而害怕,表达出了对孩子的同情,也说出了自己小时候相同的经历。这是典型的赢得孩子技巧的运用。那紧接着要专注于解决问题。使用启发式问题。


“那我们从这件事儿上学到了什么?以后应该怎么做呢?”他说:“我以后会小心一点,我可以去没有茶杯的地方玩球,我去屋子外面玩。”从此之后,嘟嘟就很少在打碎东西了。


启发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想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和惩罚强加给孩子。相比与此,参与其中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孩子更加愿意配合执行。而且整个过程给孩子的感觉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简单总结


总的来说,关注于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并不可怕,也无需痛苦和懊悔,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你的错误给你指责与压力,我们都会把犯错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


关键是我们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像是该怎么处理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让孩子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以建设性和贡献性的方式运用好孩子的力量。


遇到争执或者情绪不佳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停下来,冷静下来,而不是做出反击和彼此伤害。


最后,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他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其实最有效的逻辑后果其实就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都是刚开始接触正面管教,不用忌惮自己运用得不好。简尼尔森打趣的说世界和平一定是从家庭和平开始的,想要结束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管教战争,就必须避免权力之争。互相的尊重、承担责任、充满信心、足智多谋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能营造出的氛围是我们和孩子都希望的。而今天所说的专注于解决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