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心情激动,多么希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是回到真实的校园内,学校的各种检查评比接踵而至……这不禁让人感叹:理想有时仅仅存在于一瞬间!班主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 ——漯河市郾城区郾城高级中学徐 涛 几年前和几个朋友去西藏旅游,偶然见到一位高僧。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第二,教学生品格,使他们能够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第三,教他们觉悟,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超越。 那次在西藏,我看到纯蓝的天,纯白的云,纯净的雪山,淳朴的藏民。我努力想使自己的心灵乃至灵魂得到净化,却忍不住生出更多的困惑。但那位高僧的见解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言语最后的指向还是内心觉醒,可是,这不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从广义上来说,僧人也是教育者,修行与传授的是人生的智慧。 回想我自己的从教历程,表面上看一帆风顺,实际上充满坎坷。自从96年大学毕业进入一所民办学校,我便扎根于此,从一名普通教师、班主任到成长为这所学校的副校长。但我的内心却总是很纠结,因为成长、成熟常常意味着对现实妥协,而和理想渐行渐远。 也正因为这些纠结的存在,我才能够保持清醒状态,即便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醒自己,还很渺小,离目标还很远,而不是沾沾自喜,坐享其成。 有一天,我突然觉悟到纠结与痛苦是好事,它能够帮我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既不会脱离实际,又能够胸怀理想。在痛苦中,我们寻求突破,寻求涅槃……我的心头一下便轻松了许多。我不再把痛苦看成是负担,而把它看做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周濂说过的一段话让我有共鸣: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争。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亲人朋友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既然无法依靠任何人,只能依靠自己。古人云: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人生注定是孤独的旅程,那些隐秘的快乐与忧伤只能一个人自己品尝。只要理想的火苗不灭,那些本质上对自己清算的痛苦一定会证明它们的价值。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关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需要克服不同的障碍。 对于新教师而言,最缺乏的是理性——理性思考,理性实践。我所看到的真正的成功教育者,首先是驾驭现实的高手,无论是带班、上课还是应试,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否则,接不了地气,免不了夸夸其谈,即便有一些想法,很有可能不切实际,又怎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新教师取得了足够的成绩,成为经验型教师,最需要补充的是理念——教育理念,人生理念。同样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教很重要,教什么更重要,如果能够思考为什么教,则已经走到了教育本质的大门。 有了理念,就会形成模式,于是成为专家。到了专家层面,有必要反观自己的理想——究竟还有没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现实的滋润很容易让人满足与陶醉,如果我们随之漂浮,那便是教育之路终结的暗潮。 理性、理念、理想,是人生三步曲——青年充满激情,最需要理性;中年不缺乏经验,需要理念;老年过于保守,可重温理想。 人生一世,总是要大步向前,勇攀高峰,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满腹牢骚,如同微博上一段话:上帝喜欢恶作剧,他把每个人一生应该拥有的快乐放在了不同地方,就看你能捡回来多少。于是要走很多路、经历很多未知,才能找回失散多年的乐观、把一个阳光的自己完整拼齐。当总在抱怨左右碰壁,这只说明脚下的路还太窄。有时候,需要走得远一点,才能把路走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