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多少恨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唐诗三百首》,其实不是唐人编的。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一个文人编的。他的名字叫孙洙,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说“蘅塘”或者“蘅塘退士”,很多人就可能有些耳熟了。我高度怀疑“蘅塘”是他老家江苏无锡的一个小地名,不过他的祖籍在安徽休宁,古徽州的一部分。江苏、安徽、上海原本都是一个“江南省”——到了蘅塘退士时代,江苏、安徽刚刚分开,而此时的上海,还是江苏的一部分。 扯远了。想起他,因为有人问我“熟能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出自什么地方。 这两句,就出自他编辑的《唐诗三百首》的序言,在序言中他就说这两句是谚语,就是民间流传的语言。《唐诗三百首》是他编的,而不是唐朝人编的。他觉得此前人流传的《千家诗》,“工拙莫辨”,所以才新编辑了《唐诗三百首》。 选诗编诗是一门学问。每一人的选编自然都有逻辑。如果教孩子长诗,一定要是那些诗人千锤百炼的(好的诗人未必每首都好)、那些经过时代检验的(是公众认可的,不是编者喜欢的)诗。只有这些诗歌,孩子一生中会经常有机会碰到,也才会与人产生共鸣。 比如写江南的诗歌千千万。最好的不超过几十首。一般人最能接触的也就这几十首,熟悉这几十首也够了。诗歌,包括国学,不是学习,也不是生活的全部。鲍鹏山说,只靠国学,是过不好生活的,比如孔乙己。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忆江南·春去也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多少恨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我们学诗歌,第一是学思想,学情怀,学境界。第二是学审美,学运用,学写作,包括谋篇布局,包括题材选择,包括练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上面红色的字体,都是练字的典范。为什么“绿”比别的字好呢?确实,只有在诗歌中,只用一个形容词,就概况出了江南的特色。而且,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动词化了,比他原来想的“满”、“到”、“入”都好得多。 好了,我们准备教写诗了。线下三节课,线上15天的课,让孩子从念诗、背诗,慢慢走进写诗歌、写作文的殿堂吧。不过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写作,都是人生永远不可或缺的技能。会写的人,与同行人相比,一定会站在更高的制高点上。 ================================= 2017年,一本特殊的诗集出版上市,火爆网络。这本诗集收录了七十多首3-13岁孩子写的诗,所以命名为《孩子们的诗》。 一个五岁的孩子在《回到地面》诗作中写到:“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 一个八岁的孩子写了一首《眼睛》:“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装得下大海,装得下整个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两行泪也装不下。” 连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读后,都忍不住评价:“小家伙挺灵!”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事物,在他们眼中就是奇幻!我们万般思索也想不到的比喻,他们却能信手拈来。 的确,孩子们观察事物、联想创作的能力,要比大人巧妙的多! 著名诗人、翻译家树老师说“童心即诗”,如果你的孩子也经常在你耳边说起“我想到阳光里洗洗手”、“春天感冒了”、“灯把黑夜烫了个洞”这样的可爱胡话,那么他多半已经是个小诗人了。 发现了孩子的“诗心”,那么写诗就变得容易多了!自古,孩童作诗也不乏佳作。 唐代骆宾王,7岁可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样脍炙人口的小诗; 北宋时,7岁的寇准游华山,也作下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佳句; 而“诗王” 白居易,16岁时便作下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送别诗中的绝唱!正是自古文豪出少年! 那么让现在的孩子学习创作古诗,可能吗?当然可能,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2018年,浙江卫视《同一堂课》栏目火了!古诗词爱好者、著名小说家张大春先生,只用三天时间,就让二年级小学生写出了“四面八方都是风,行舟西向水流东。荷枯湖浅浮云散,柳隙之间声不穷。”这样一首七言绝句,让孩子们原本的语文老师惊讶不已! 有了这样有趣的经历,被他教过的孩子直言长大想当诗人! 除此之外,井岗小学也有孩子用古诗描绘下秋日盛景,“气爽天高秋日长,红枫似火入池塘。粼粼波动微风起,一路飘来桂子香。” 短短28个字,充满诗情画意。 除了写景,孩子们还能在古诗中融入哲学深意,比如这首:“骑马独行观石路,愁人烦事皆忘空。旧有瀑布九千丈,今日寻迹已无踪。”既有故事,又有思考,实在难得! 当然我们的 ahaschool 小学员也是藏龙卧虎,来自江西南昌的谭景文小朋友,就在赣江赏景时作下这样一首咏春诗:“三月春风拂绿柳,江水连绵易行舟。微雨飘散樱花落,春燕啄泥筑新巢。”后又经推敲,略改几个字词,使全诗意境更美! 瞧!其实诗歌创作与文章创作本是异曲同工,在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诗歌只是多了些节奏和韵律的讲究,此外语言更加精炼罢了。 从现代诗写作过渡到古诗写作,也只需提升韵律对仗、提炼字词的技巧,多加练习即可。 会写诗的孩子,语文一定不差! 中文的博大精深,不是认字多,会语法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同样的景致,有人写来美轮美奂,有人写来就干瘪无味。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感语境,还有字词提炼的能力! 相比白话文,古诗词对孩子们这两项的训练,更为深刻直接! 同样是写庐山,为什么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流传更广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何要以瀑布比银河,而不用其他意象呢? 为什么大文学家韩愈认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比“推”字更好呢? 搞明白这些问题,孩子们今后在阅读理解、还有写作技巧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吟诵古文更加容易,引经据典更加顺手;修辞手法更加熟练,遣词造句更加考究!孩子终会受益无穷! 万事开头难,但掌握了做事情的套路,以后就变得容易了;教孩子创作古诗也是一样! ahaschool 小状元唐诗训练营,专门针对喜欢古诗,想提升写作的孩子特别开设。15堂课,每堂主讲1-2个知识点,先解透古诗,玩透古诗,再创作古诗! 遵循“发现——训练——创作”的规律,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创作古诗的方法。 比如先引导孩子发现古诗中常用的景物意象,想想它们美在哪里? 再试试换掉名句中的关键词,感受诗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再从对仗、押韵、起承转合的训练中,学会炼字炼词; 最后,学习经典名篇的创作技巧,如夸张、比喻等,便可尝试自己写诗了! 小状元唐诗训练营聘请名师,手把手线上指导,针对每天学习内容布置训练作业,因材施教一对一详细答疑。15天,可帮孩子磨炼出人生中的第一首古诗!潜移默化提升孩子的语文写作水平! 线上训练营主要包含4个模块:诗人是如何创作的、写诗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遣词炼字、学习写作必备的技巧。 第一模块 唐诗那些事儿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凉州词》创作贵精不贵多的诗人们 《终南望余雪》四两拨千斤的语言艺术 第二模块 诗里乾坤 《江畔独步寻花》欣赏春意融融的绮丽美景 《渭城曲》领略千古传唱的送别深情 《登幽州台歌》体会登高吊古的无限伤怀 《相思》学习含蓄蕴藉地借物传情 第三模块 遣词炼字成佳句 《望月怀远》变一个字,让诗歌活起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把握细节是创作的关键 《登鹳雀楼》对仗的最高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 起承转合的精巧构思 第四模块 写作必备的创作技巧 《望洞庭》巧用比喻赋予诗歌生命力 《江雪》 对比带来的感官冲击 《望庐山瀑布》学会夸张,提升诗歌感染力 《枫桥夜泊》言尽意不尽的留白之美 成功报名训练营的家长,可免费获赠3场线下主题讲座: 第1场主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诗人和他们的小伙伴 第2场主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诗人生活中的游戏 第3场主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古诗词中的音乐 讲座时间:8月18日、8月25日、9月1日 10:00~11:00 讲座地点:上海江东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洋泾路555号陆家嘴金融街区3号楼一楼) 人数:每场限25对亲子(一大一小) 温馨提示:讲座在上海,仅限上海及周边的孩子参加哦~ 01 每天1个视频学习唐诗,让孩子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唐诗,感受唐诗所带来的“人间仙境”。 02 每天一个音频学习唐诗,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让孩子切身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大喜大悲及诗歌好在哪里。 03 学习唐诗除了朗读、背诵、鉴赏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练习。每堂课程完结后,老师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将所学知识为自己所用。 04 每天晚上18:30~19:00,名师将会在微信群内进行课程及作业解答。用专业的水准回答孩子们所遇到的问题和点评课后作业情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帮助孩子磨炼出自己人生的第一首小诗,提高写作水平。 05 8月13日-8月31日(不包含周六周日),共15天。 1、名师助阵,对诗词进行精讲细分,学习古人智慧,帮助孩子掌握优良的学习方法。 2、视频 音频 社群名师互动精讲,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深入浅出,高效学习。 3、系统的学习方式,一句句教会孩子遣词造句,激发孩子的语言、文字天赋和表达能力。 4、名师社群互动,解答孩子学习遇到的问题,零距离的授课,让孩子学得更好、记得更牢。 俞露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 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总决赛亚军 《中文自修》杂志个人专栏“跟着俞露姐姐学诗词” 1、课程与任务在哪里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