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阳耐轩磊园:“反叛”教育家的奇幻园林

 风吟楼 2019-03-19

汕头市潮阳旅游局
千年古邑 · 魅力潮阳
海之北 · 潮之南

 潮阳耐轩磊园:

 “反叛”教育家的奇幻园林 

历史建筑摄影系列14

文/陈斯楷(毛毛呗,凯文与小老虎)

图/方立峰(除注明来源外)

耐轩磊园由潮汕著名教育家、民国议员萧凤翥建于1909年,原由别墅、书斋、后园等组成,现存后园。建筑既有岭南园林特色,又承载主人前卫思想与远大抱负,是名园,更是奇园。

状元赠名耐轩,现存后园

千年古邑潮阳古迹众多。在古城中心七百多岁的文光塔畔、车水马龙的亭脚路上,隐藏着一座“年轻”的旧园林——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的耐轩磊园。

这座如今荒凉不堪的失落之园,来头很大。它的原主是20世纪潮阳先进教育家、民国国会议员萧凤翥,为它题名的是戊戌状元夏同龢。

建国后曾先后有潮阳体委、工商、老干部、城管等部门在此办公,留下一座三层现代建筑。

1909年,夏同龢至潮阳,为著名潮商萧钦(萧鸣琴)的园林“西园”题写匾额。适逢萧氏族亲萧凤翥位于亭脚路的新居也竣工,来请状元爷题名。夏同龢欣然提笔写就“耐轩”,并赠格言五句:“处境宜耐艰苦,应事宜耐繁剧,圣贤平易宜耐看,义礼渊邃宜耐思,忠厚药石宜耐听。”耐轩由此得名。

耐轩原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是典型的粤东庭园(关于粤东庭园:樟林西塘两百年),空间小巧而布局灵活通透,造景别致。


1983年的耐轩平面图,后园在西南方向,主要建筑当时仍存。图片来源《粤东庭园》。

根据潮阳文史老人李起藩先生的《潮阳园林忆游》所记和耐轩后人萧树鑫的回忆,耐轩的格局为“前庭后园”,进入轩门后,是一片大庭院,豢养两只大孔雀;右边为外书斋,装裱夏同龢题字;左边为“光远楼”,二楼对望文光塔。后园名“磊园”,有三层假山和“磊园楼”,所以全称“耐轩磊园”。

耐轩磊园是潮阳三大名园之一(另外两园为西园、林园),建筑现存后园部分,即磊园,约占原面积的五分之一。

以门楼与围墙为界,墙内是磊园,墙外的荒地是昔日的庭院别墅区。

磊,石多也。磊园假山以太湖石、腊石垒成,大的二丈余,小的仅尺许,采用岭南园林中常用的“叠石”手法,通过叠砌的艺术,模仿峰峦、洞壑、涧谷、峭壁、悬崖等天然山景形态,或在石块上营造山水画纹理,营造山林野趣。奇特嵯峨的山体与繁茂的古树融为一体,两株巨大榕树的树根悬空相连成树门,恍然“绿野仙踪”。

粤东庭园擅长叠石,通过千姿百态的石景构思,小庭院里再造大千世界。

天生榕树门,树根悬空,可容两人通过。

——黄燕虹摄

山树一体,登山如爬树。

曲曲折折的小径通往一个“复式石洞”。石洞上层依势作四方亭,名“四照阁”,可从四面眺望全园风光;石洞下层是一石室,有石桌石凳,洞壁凿出葫芦形、月亮形石孔,大孔窥景,小孔放置烛台,萧凤翥自题“半洞天”匾额,隶书联:“半日偷闲多事外,洞天坐照忘机时。”


园外望见四照阁一角——磊园的标志。

石洞中的月亮形石孔与倒悬葫芦形石孔,秉烛夜游时放置烛台。

类似这样的书法题刻,现在磊园内还存有“叠青”“锁翠”“洗眼”“抱朴”“曲通”“入胜”“仙骨”“佛心”“鸢飞鱼跃”“独立苍茫”“如有所立卓尔”“多情不俗乃仙即佛”等十多处,皆是“点景”之笔,题书者不乏当时名士。据李起藩先生回忆,耐轩还收藏有唐寅的画作,米芾、董其昌的书法,是一座意蕴深远、陶情养性的书斋式园林。


磊园石刻。以文字形象“点景”,为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多的景观与内涵。

潮阳近代名园创意奇特

潮汕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历千年不衰。官宦士商喜构园林,作为居住、读书、怡情消遣、待客吟咏之所。晚清以来,从事南北商贸的潮阳商人致富后的爱好之一就是造园,风气以县城(棉城)、沙陇、成田、南阳、铜盂最盛。

受业主经历的影响,以及汕头开埠、潮人出洋后,外来建筑文化的迅速传播,中西合璧成为当时园林建筑的一股潮流。英商太古洋行买办林邦杰的林园,住宅就是经典的英国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关于外廊式建筑:太古洋行礐石别墅),凉亭则模仿西方古典式样构筑。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加,使得空间受限,园林多是以聚景为主的宅园,追求闹中取幽、以小见大的境界,考验设计者的创意。

林园的两座西式凉亭,背景可见外廊式双层洋楼。

光绪初年(1875),萧钦聘请民间工艺大师、族人萧眉仙为其设计建造西园。

萧钦年轻时因承建“番仔楼”获得英商赞赏,受聘为怡和洋行买办,就此踏入商界,其后投资汕头房地产,修建多处洋楼。为洋楼行家设计,眉仙别出心裁,频现神来之笔:植入假山中的石柱旋梯、玻璃圆顶的“天光”凉亭、仿西洋水晶宫的地下水族馆,将中式意境与西洋建筑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西园工程历时15年,不仅是眉仙的建筑设计代表作,更是近代潮汕园林的代表作。光绪末年(1908),眉仙手制的西园模型亮相北京全国博览会,荣获最高奖项。

西环路上看西园,门楼气势巍峨,匾额为戊戌状元夏同龢所题。

西园局部,假山旋转石梯及玻璃圆亭。图片来源公众号@名家志

随后,眉仙收到萧凤翥的邀约,参与耐轩设计。

在李起藩先生的耐轩游记中,光远楼堪称一座“镜楼”。其一楼大厅镶嵌有两面大水银镜和若干长方形小水银镜,灵感或许来自凡尔赛宫的“镜厅”,人入厅中,影影幢幢,颇为魔幻。二楼南厅设有一面宽约一丈、高约七尺的玻璃大镜,将磊园全部景致收入镜中,游园人与观镜人通过镜子互打招呼,变成一座“交互式假山”。萧凤翥为光远楼自题“树石琴樽共一楼”。“树石”指的是通过镜子“进入”光远楼的假山景物,“琴樽”指的是陈列在大厅中的钢琴与名贵酒樽器皿。

这些接近于现代艺术的装置与中西混搭的特效,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天才,也足以折射出业主萧凤翥的前卫思想。

——陈斯楷摄

还原从光远楼镜中看假山的视角。

“反叛”的教育家萧凤翥

萧凤翥(1857-1920),号仙渠,科举出身,曾赴日本东京游历。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县学务公所所长,是潮阳先进知识界与官吏的代表人物。

萧凤翥肖像(萧晓燕供图)

光绪三十年(1904),萧凤翥首倡将东山书院改办为潮阳第一所小学——东山高等小学堂,并附办师范传习所,一年多来培养了物理、化学、算术、体操、音乐等学科教师近百人,解决了废除八股之后师资缺乏的问题。

民国四年(1915),萧凤翥主持将东山高等小学堂改办为县立东山中学(潮阳第一中学前身),任首任校长。东山中学开学之日,凤翥撰联勉励学生:“潮海当前,向学方殷,气吞重洋千百国;阳春已届,乘时培育,愿作世界第一流。”

县立东山中学当年是潮阳县最高学府,如今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潮阳第一中学。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张扬着潮阳人的文化性格的同时,也猛烈冲击着古老的传统。

早在担任东山高等小学堂的总教习时,萧凤翥就命人撤去校门前望仙桥槐树“树神”香炉,搬出东山曲水流附近“水仙爷”“注生娘”神像。当时棉城一些地痞流氓,常在半夜将城隍庙内的“皂隶”神像置于富户或商户门前,清晨向其主人敲诈钱财,才将神像搬开。某次,这些流氓将神像置于耐轩门口,翌日,萧凤翥发觉后,即将神像焚毁,并联系治安部门,惩办肇事流氓。在家庭生活中,萧凤翥更禁止家人的鬼神崇拜。潮阳地区民间崇拜氛围浓郁,进行这种力度的移风易俗,魄力惊人。

萧凤翥破除迷信处——望仙桥,位于潮阳第一中学校园内。

也许是受到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磊园中不见中国传统瑞兽,反而塑有一头高立傲视的鹰。鹰图腾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权力与胜利,与后来那副“世界第一流”的对联遥相呼应。

磊园之鹰代表着萧凤翥的文化自信与教育追求。

作为教育界领军人物,萧凤翥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为民发声,领衔过“反腐行动”,光绪末年联名十三都士绅百姓向省控告,驱逐潮阳知县、贪官崔炳炎。民国二年(1913),萧凤翥当选潮阳县议会议长,民国六年(1917),当选国会议员。

纵观萧凤翥的教育生涯,其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宣传科学,破除迷信与封建旧俗,可以说是民国潮阳的“创文”先锋,为教育界树立了新思想、新风尚。“垂老精神无别注,希望桃李满门墙。”悬挂在耐轩光远楼中的这幅自撰联,最是贴合其生平。

萧凤翥手书“独立苍茫”碑,折射出新旧交替的时代,一个先进教育家在一片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的土地上推行教育改革、移风易俗的处境与心境。

来源:哈燒茶書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