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笔记本 @ 工作

 讨厌的捣蛋鬼 2019-03-19

用好这10+种QC工具,帮助你提高产品质量 

可能说起“折线图”、“甘特图”、“鱼骨图”等大家都知道,但是说起“QC工具”大家可能就一脸茫然了。什么是QC工具?工作中如何利用它提高效率呢? 

去年,笔者第一次接触到了QC这个名词,了解到了其中的相关的工具方法。 

QC工具中很多我们在工作中也许用到过,但是我们也许并不知晓它的来源,或是不知道它更深入的用法。 

打个比方,一说QC,大家或许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说到“折线图”、“甘特图”、“鱼骨图”等这些工作中常用来提升效率、表达工作内容的手法,大家就知道是什么了,其实这些都是QC工具。而还有更多的QC工具,我们也许还未接触到。 

在随着对QC的深入了解,笔者一直在思考研究,如何将QC方法用于提高我们互联网产品的质量改进和产品逻辑提升上面? 

今天,笔者来向大家介绍QC工具,分享QC和产品结合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提升进步~ 

一、什么是QC? 

QC,全称是QUALITY CONTROL,中文名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QC是日本发源的用于管控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流程(也称为活动),通常用于产品质量提升和验收。 

用于QC研究的QC工具通常有如下几种: 

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D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笔者了解的QC工具,并附上如何将这些QC工具用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和逻辑提升中的思考。 

二、QC工具有哪些? 

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在没有限制的轻松条件下,从自由遐想中,产生大量的想法。这里要注意,头脑风暴,针对某个主题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 

头脑风暴不是讨论也不是辩论,不要求马上输出结果,不能反驳和批评其他人的任何意见,包括消极的眼神、表情都不行。 

参与者也不要自谦或自卑,不要因为某些领导在场而有所拘束。 

头脑风暴的出现是为了防止 “群体思维”,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降低群体创造性,使得思维变狭隘。 

头脑风暴会议的步骤如下: 

准 备 阶 段 
开 始 阶 段 
安 排 时 间 , 一 般 是 20 分 钟 到 
60 分 钟 
不 能 批 评 反 驳 别 人 的 意 见 
小 组 人 数 一 般 是 10 一 15 人 
与 会 人 人 平 等 
设 点 主 持 人 一 名 , 只 主 持 会 
发 言 人 人 有 份 
议 , 对 设 想 不 做 评 论 
设 重 记 录 员 1 一 2 人 
明 确 会 议 的 议 题 和 目 的 
整 理 阶 段 
记 录 每 个 人 的 发 言 
如 果 可 以 的 话 , 持 续 到 人 皆 
无 语 
对 各 种 见 解 进 行 评 估 、 论 证 、 
归 类

头脑风暴运用恰当很可能出现天才的想法,并且头脑风暴是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等工作方法的基础。 

2. 柏拉图 

柏拉图是一种条形图,条的长度代表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成本,通过柏拉图可以直观的看到哪些情况是比较重要的。例如,产品经理在月末整理本周产品被投诉的客户意见的时候,可以将投诉声音归类,用柏拉图表示出来。 

< u 0 •u 
比 4 '0 9 歪 
打 原 原 原 
1 5 9 
因 因 因
投 诉 意 见 统 计 
。 。 《 出 现 频 訕 
120 · 00 % 
℃ 0 % 100 ℃ 0 % 
聿 计 白 分 比

在制作柏拉图的时候,我们将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数量的多少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再附上问题的累计百分比,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哪些情况是比较重要的。 

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过后,可以针对原因再次绘制柏拉图,看到问题改进的效果。 

6 月 至 7 月 3 日 
百 分 比 
( 116 ) 蚏 1 日 至 ! 0 月 3 ! 日 
百 分 比 
: 00

柏拉图的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要调查的问题及数据收集方法; 

第二步:设计数据表,并将数据记录表中; 

第三步:制作排列用数据表并计算相关数据,将量值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在表中; 

第四步:确定柏拉图坐标(两纵轴一横轴); 

第五步:在横轴上标出大小相同的矩形; 

第六步:绘制曲线,标上累计百分比; 

第七步:在图上记入必要相关事项; 

柏拉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有使用场景,例如:找出产品某个功能模块使用人数少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产品代码质量差,需要改进等等。 

使用柏拉图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关键的少数”,通常情况下80%的问题都是由于20%的原因导致的。 

柏拉图和因果图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3. 鱼骨图(又称因果图、石川图) 

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办法。他因为长相似鱼骨而得名,特点是简洁实用,深入直观。他长相似鱼骨,问题或缺陷标志的“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标志问题出现的各种原因以及各个原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6 月 至 7 月 3 日 
百 分 比 
( 116 ) 蚏 1 日 至 ! 0 月 3 ! 日 
百 分 比 
: 00

鱼骨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一个讨论主题(结果); 

第二步:用头脑风暴列出主要原因,做为大骨,并用方框框上; 

第三步:列出影响大骨的原因, 即二层原因,三层原因原因如此类推; 

第四步:标识主要根因。 

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思维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在使用鱼骨图的时候,就要结合现状考虑了,必要的时候需要对原因进行验证。 

使用鱼骨图的时候要规避不规范的使用方法,例如: 

待改进特性描述不清晰; 

没有进行多次次根因分析; 

没有对主要根因进行标识; 

一般情况下无须对二层次以上的原因加置方框。 

鱼骨图的类型和用途一般有如下三种: 

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 

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 

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骨图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产品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产品设计策略,还可以用来设计软件测试用例等等。 

3. 系统图 

简单的说,当我们在做某一个事情比较难达成,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或是某一个结果令人失望,却又找不到根本的原因的时候,建议使用系统图,将目的——方法或是结果——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依次展开直到找到措施。 

系 统 图 模 型 
措 施

系统图一般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对策型系统图,以【目的——方法】展开,然后针对目的查分一次方法,针对一次方法该如何做到再拆分二次方法,依次类推;另一个是原因型系统图,以【结果——原因】方式展开,依次寻找某一结果的产生原因。 

4. 关联图 

关联图就是把现象和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来,通过连图可以找到一系列与此问题有关系的一切要图,从而进一步抓取重点问题并且寻求解决对策。 

关联图用于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的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 

关联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要分析的问题; 

第二步: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 

第三步:边记录、边绘制、反复修改关联图; 

第四步:用箭头表示因果关系,箭头指向是:原因→结果; 

第五步:层层深入分析,末端原因应是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原因。末端原因的标志是:箭头只出不进,对末端原因进行必要的标识。 

因 素 1 
中 央 集 中 型 
问 题 1 
问 2 
4 
问 题 1 
单 侧 汇 集 型 
问 题 2

相比较鱼骨图和系统图这种适合对单一原因进行分析的工具,关联图不仅适用于单一问题,还可以对两个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另外,鱼骨图和系统图适合那些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的情况,而关联图还适合原因之间有互相交缠交叉影响的情况 

5. 亲和图 

亲和图(又称KJ法),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资料汇总起来,按照亲和性(又称相近性)归纳整理起来,使问题明确。 

亲和图比较适合用于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或是整理较为复杂的思路,例如年度工作规划可以用到该方法。 

将大量资料放在一起,将相关的观点组合在一起,然后可以再将相关组做超级组合。 

亲 和 图 基 本 模 型 
特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寿 征 卡 片 
特 征 卡 片 
征 卡 片

亲和图使用示例: 

高 中 生 的 溧 余 生 活 和 朋 友 一 起 喜 欢 做 什 么 
[ 酝 明 
吃 火 锅 
吃 麻 辣 烫 
[到茆耒@癀:] 吃 川 菜 
在 朋 友 家 讨 论 问 题 
亲 和 图 整 理 
吃 麻 辣 烫 
骑 单 车 
朋 友 家 看 书 
图 书 谊 借 书 
在 朋 发 家 讨 论 问 题 
图 书 馆 借 书 
图 书 馆 查 资 料 ,

6. PDPC法 

PDPC,英文全称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即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就是为了针对为了达成目标的计划,尽量导向预期理想状态的一种手法。 

简单理解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在开始做之前,尽可能的去预测会偏离目标发生的突发状况,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c:

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PDPC法来提前设想尽可能多的突发状况,寻找解决办法,以求得产品逻辑的严密。 

例如在设计淘宝购物流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目标:淘宝购物,然后设想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以及解决办法,以求达到目标:完成整个购物周期。 

PDPC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顺向思维法;一种是逆向思维法。 

顺向思维法是定好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按顺序考虑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能够稳步达到目标,需要设想很多条路线。 

逆向思维是,当Z为理想状态(或非理想状态)时,从Z出发,逆向而上,考虑从理想状态开始,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什么,为了满足这个前提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一步一步退回来,一直退到出发点。 

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连接,倒着走得通,顺着也可以走得通,这就是PDPC法一个正确的思考办法。 

7. 矩阵数据分析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用来表达特性之间的多重关系,可以用于进行顾客调查、产品设计开发、方案选择等等情况下,适合用于涉及面较大,比较复杂的问题分析。 

使用步骤: 

第一步:确定L列内容,其代表的可以是问题、顾客需求、质量目标等; 

第二步:确定R行内容,其代表的是问题的原因、顾客需求转化来的质量目标或针对质量目标提出的措施等; 

第三步:用◎表示强相关,用〇表示有关系,用△表示可能有关系(也可用其它方式); 

第四步:根据图中各要素的相关性找出关键着眼点。 

8. 简易图表 

有很多简易的图表,我们在工作中会经常用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甘特图、雷达图、饼图等等 

关于QC工具就先分享到这儿,期望大家能多多留言交流,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