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琐谈 || QC七大工具是质量分析的有效利器

 秋浦学馆 2019-12-24



时下管理咨询或培训机构常常有“学院派”、“实战派”的说法。所谓“学院派”就是以阐述管理理论或原则为见长,在咨询或培训过程中容易兜售空洞教条,有隔靴抓痒之嫌;所谓“实战派”就是以阐述经验或具体战法为见长,在咨询或培训过程中容易缺乏系统,有底蕴不足之讽。

学院派重“知”,实战派重“行”。其实“知”与“行”的关系,古人早就有结论,所谓“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是也。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过类似的观点,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由此可见,知行应合一、理论和实践应并重。

笔者认为:理论固然重要,但实践则更重要。按王阳明心学大师的观念:知在行之中,行即知也。纵观工商业的历史可知,大凡开创工商业卓越成就的人多是“草莽英雄”,而少有“饱学之士”。所谓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是也。

 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他们的管理教员背景,就有不少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取得卓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管理教学课程大多是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们不仅接触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方法,而且教材中却有70%的部分是统计分析工具、图案工具、表格工具。这些管理工具,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不可或缺的工作利器。中国人并不欠缺哲学思维,但是却欠缺达成知行合一的工具

就品质管理来说,西方人创立了ISO9000的品保理念、品保体系及过程控制程序。但是要实现这种品保体系的运作目标,还必须依赖一系例的管理工具去实施。

这一点,日本人就做得特别好。日本人有极强的归纳和演绎能力,也就是说,日本人有极强的化繁为简的能力。QC七大工具就是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娴熟运用的简便实用的工具。这是笔者在此要介绍的内容,即鱼骨图、直方图、检核图、柏拉图、层别法、管制图、散布图。

 需要说明的是,QC七大工具并不是仅仅运用于品质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只要涉及到统计分析都可以加以运用,因此它的应用范畴就比较广泛。


QC七工具之一:鱼骨图

 

 鱼骨图,因其图类似于鱼形而得名,也有称之为鱼刺图。日本人认为是有由石川馨教授创见的,故称石川图,大陆人因其功用而称之为特性要因图,也称之为因果图。

鱼骨图的目的,就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产品质量问题,要在纷繁的企业管理影响因素中找出真正的原因。

 鱼骨图一般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借助了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4M1E的概念,即人员的因素、机器设备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方法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以此五大要素为主干,每个主干再衍生诸多的次因素,形成众多可能的因素簇,并且加以分析其发生概率大小,以便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同时提供解决方案。

鱼骨图的工具基于“因果论”:世间之事,凡有果必有其因。通过4M1E可以便捷地梳理问题原因,并且找出问题真正的原因,有点“顺藤摸瓜”的意思。

鱼骨图的运用只是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它必须和解决问题的程序联系起来,因为解决问题才是找原因的真正目的。一般解决问题的程序有九大步骤,鱼骨图的运用只是其中一点。九大步骤如下:

1.    发掘问题

2.    选定问题

3.    追查原因

4.    分析资料

5.    提出办法

6.    选择对策

7.    草拟行动

8.    成果确认

9.    标准化


QC七工具之二:直方图

 

 直方图,是统计数据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垂直于横轴的一系列图示。也称之为柱状图。它是将统计数据变成图示,以便问题点分布直观化。

 直方图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问题有个全盘地观察。

 所谓统计数据,就产品品质而言,可以是产品各不良项目的统计数据;就生产而言,可以是不同产品的一段时期内的不同产量,等等。依分析对象不同而异。这是对事物结果的分析,通过分析来寻求改善方案。

 所统计的数据当然应该真实准确,否则就失去事物的客观性。只有建立在真实准确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从数理统计角度,所有的数据在二维平面上必然形成一定的分布规律。一般呈现出无外乎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通过对分布规律的比较、观察、分析,以便找出产品品质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或问题发生的规律,这即是直方图工具的功用所在。它的优点是反映全盘,方便直观,易为员工掌握和理解。


QC七工具之三:检核图

 

 检核图,实际上是一种数据表,也可称之为查检表,它是问题点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凭据。常用在对设备的查检,产品制造过程中某重要数据的记录等。

查检表的目的,就是易于找到原始资料,作为管理分析或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

一般以周期性或抽查统计记录为主,要求记录真实、准确。量化管理是以数据为基础和前提的,即“一切以数据说话”,没有这些,一切分析即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它是管理科学和理性分析的保证。当然,表格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也是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并非“胡子眉毛一起抓”。

 ISO9000品质管理体系,其中精髓就是 “说” “做” “写” 三位一体,即要求说到做到、做到写到。不仅反映了问题过程的客观性,也具有问题的可追溯性。这是最常见的基础性管理工具,多为企业管理者采用。


QC七工具之四:柏拉图

 

 柏拉图,也是一种数据分布状图,取名于意大利的一位经济学家V.Porato(柏拉图)而名。

 柏氏曾对英国社会财富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20%的人掌握着80%的社会财富,这种规律后来被证明具有普遍性。因此,也称之为20/80原则或ABC分析法。

它的目的是运用20/80原则或ABC分析法,进行重点分析。

它反映了这样的规律:即“少数的重点、多数的基础”的规律。

通过柏拉图的分析,它不仅反映了问题点的分布规律,又可以反映问题点的累积率,以便可以找出重点的少数加以重点管控(掌控20%的重点,是重点分析的关键)。

众所周知:品质管理是具有成本的,以重点控制那些数量虽少、影响极大的关键因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中国人抓重点的通俗做法。它不仅在品质管理中广泛应用,也在其它企业管理中甚至在社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柏拉图这种工具,它不仅是管理方法,也是管理哲学。


QC七工具之五:层别法

 

层别法,是一种将问题点归类分层的方法。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常常具有同一类的性质。

层别法的目的,就是对问题点进行归纳分析。

归类问题可以用表格区分,也可以用图示区分,做到直观明了。产品的品质问题会有很多,但毕竟还可以一定特征将其进行归类和区分。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也并非容易,难就难在如何界定问题类别。所界定的问题类别是为管理服务的,而不只是泛泛罗列一堆数据,界定的科学与否,是层别法发挥效力的重要前提。比如,中药铺的甲乙丙丁药橱的标示,可以说是一种层别法实际运用,中药类别的划分是非常严格的,来不了一点马虎,搞错药的类别是要出人命的。

 层别法,常常是对问题进行归类分层,而在时间方面的推移分析或归纳常常用甘特图(Gantt Chart),甘特图是层别法的一种特例。甘特图在企业管理的工程进度或工作计划推移方面,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必备的管理工具。

其实柏拉图法(ABC分析法)中就已经涵盖了层别法的精神,只不过层别法没有对层级进行数量上的或程度上进行量化处理。可以说柏拉图法既是定性又是定量分析,而层别法仅是定性分析而已。


QC七工具之六:管制图

 

管制图,是数理统计图表化的一种形态。

顾名思义,管制图的目的就是控制异常。

产品的品质要做到“零缺陷”,这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永求卓越的一种文化。但在现实中,任何产品都有一个阶段性的水平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可允许水平,或者说,是可允许的品质水平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品质异常。

所谓品质水平范围,也就一个上限和下限或最大值和最小值所构成的区域。管制图所表现的就是二维带状图,图中间含有品质水平标准线。不仅品质问题是这样,其它问题也会这样。

所以,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并且形成二维图,再和管制图进行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异常所在,不难看出问题发生的规律所在,从而也就可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溢出控制区的大小及多少都能反映出问题的症结。

控制图的应用非常广泛。


QC七工具之七:散布图

 

 散布图,是数理统计图表化的一种形态。

 散布图的目的,就是分析相关,也可以说就是回归分析。

 散布图的理论是基于“任何事物都有关联性”的一种哲学观。从哲学角度而言,事物具有联系性是一种普遍规律。从纷繁乱象中找出关联性,从事物关联性中寻找事物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散布图的意图所在。

在实验中或生产管理中或品质管理中,我们找出要分析的主题,通过数据的采集并形成图表化,从貌似散乱的数据点阵中找出相关点或非相关点。如将所有相关点连成一线,即构成相关线,并通过相关线进行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从而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或发展的趋势,它具有一定的规律表述或发展预测能力。

当然,就图形特征而言,散布图所表现出的有正相关或负相关,也有非相关等特征。

散布图的相关分析不仅需要具有对事物本质把握的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解析几何知识运用的能力。


(原创文章 侵权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