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周明代画家周天球说:“意之法,妙在得画工之巧,其生意之全,不计纤拙形似也'潘降说: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不求工巧,自多妙处。”又说“赵吕意在似,徐熙意在不似。”“人能以画寓意.胸中便生景象、笔端妙合天趣.若不以天然活泼为法,徒窃纸 上形似,终为俗品。”这些是古人论写意画要求和目的。《六如画论》也说“工笔如楷书, 写意如草圣。”也就是说工笔注重形似,‘写意注重神韵的意思。 写意是写作者对自然形态的观察,经过提炼,取舍、甚至以变形处理,然后以简练的笔墨,槪括而完整地写出对象典情实感。所以要求神似,着重点在于“神”字。古人对写意画的要求“似与不似之间”意义就在于此。更具体一点来说:要做到不似之似,主要应在神、情.趣三方面下功夫。也即是意境要高,构思要深,构图要新。并能做到“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恰如其分,要达到此要求,就应在洗练、槪括、含蓄上下番功夫。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才能达到心手合一,另一方面还应该努力丰富自 己的文化修养,加深各方面(姊妹艺术)的造诣,才能渐臻完美达到成熟境地。 学习写意花卉上来讲,先从工笔开始,渐及写意为宜,这一方法是符合对事物认识观规律的。工笔和写意二者要求不同, 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长期从事工笔画作者,容易陷人拘泥干形似,强调形象结构,笔墨严谨,一旦改画写意,一旦改画写意画,很难放情于形骸之外,寄情于笔墨之中,长期从事写意画作者,又谁免放松形似,虽然笔事酣畅,不下番写生观察形体功夫,也难做到形神兼备,常给人以概念化感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两者互相穿插进行为好。因为画工笔能帮助细致的了解对象,画写意能在气韵方面扩大眼界。平 时画画工笔,也体会体会写意,这是有好处的。适合用工笔表现的内容就画工笔,适合用写意表现的内容就画写意。 学习写意花卉,古人有从梅、兰、竹,菊(四君子)入手的。从这四种花卉人手我认为还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注意写生。通过写生对这四种花可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笔墨技法的来龙去脉,同时在这四种花中,艺术表现上有勾、点、皴、擦等主要传统技法。因此 从这四种花的画法,做初学练习,就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槪括各种花卉的基本技法.从而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古人画花卉有白描、工笔(重彩)、没骨、写意(分大写意、小写意)等方法。但我认为这些表现方法都应该通过写生来学习、掌握,这样做比较适宜。只要我们掌握了提炼 形象的高度能力,无论用勾勒或没骨,用工笔或写意都能达到艺术的真实,和单纯精粹的效果。总之,技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