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 |《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

 他山之石_168 2019-03-20

生活必备的“心理药箱”,情绪问题的应急方法。



听书笔记




《情绪急救》是一个心理药箱,它里面装的就是日常情绪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盖伊·温奇,他是纽约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协会会员,也是研究心理减压方面的专家。从1992年开始,他以私人医生的身份在曼哈顿执业,帮助许许多多的病人摆脱情绪困扰。


本书主要解读了六种情绪问题的具体应对方法,这六种情绪分别是:被拒绝感、孤独感、丧失感、内疚感、失败感,以及自卑感。

第一,被拒绝感。

有四种解决方法,应对拒绝带来的心理伤害。

1.与自我批判辩论。

这种方法的关键的点是,如果对方跟你说“这不是你的错,而是我的错”,一定要相信他,如果他没有跟你这么说,也要假装他说过了,因为拒绝本来已经很伤人了,我们就千万别在自己血淋淋的伤口上撒盐了。

2.恢复自我价值。

减轻被拒绝带来的伤害,恢复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是经常提醒自己,身上有哪些闪光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恢复自我价值、找出自己优点的小练习,你也可以尝试。

3.修补社交感受。

修补社交感受,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群体被拒绝了,就到另一个群体中去寻找安慰。

4.自我脱敏。

所谓自我脱敏,就是越害怕拒绝,就越去多做可能被拒绝的事。

第二,孤独感。

当你感到孤独时,可以试试以下三个办法。

1.与别人发生连接。也就是说,别一个人待着,尽量做一些和别人有互动的事情。

2.找出自我挫败的行为。

很多人孤独,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些自我挫败行为。比如:容易猜忌别人、喜欢打断别人说话,永远要别人跟着自己的想法走,与人相处习惯颐指气使等等。找出这些行为,然后加以改正,对建立更好的社交关系、减少孤独很有好处。

3.积极寻找被动陪伴。

所谓被动陪伴,就是你做自己的事情,身边有人陪着但是并不会干预你。咖啡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所。另外,收养小动物也能提供被动陪伴。

第三,丧失感。

关于丧失所带来的情感伤害,有两个解决办法。

1.自己的方式舒缓痛苦。

以自己的方式,说白了,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经历丧失后,对于所经历的事情,究竟是“该说”还是“不说”,决定于当事人的状态,如果他想说,就让他尽情地把所有的悲伤都说出来,如果他不想说,就让他在悲痛的情绪中待一段时间也很好。

2.为丧失寻找一个新的意义。

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来自于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创办的意义疗法,这个疗法着重于引导病人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四,内疚感。

有两个方法应对内疚感。

1.“好好道歉”。

道歉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对方的感受。

除此之外,道歉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明确地说一声“对不起”,并且说话的态度一定要非常真诚。

最后,是要用行动道歉。

2.自我宽恕。

自我宽恕并不是简单地接受自己所做的一切,告诉自己“事情反正都过去了”,自我宽恕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自我宽恕分为“问责”和“赎罪”两步。


第五,失败感。

面对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伤害,可以尝试以下两个办法。

1.专注于你能控制的因素。

当觉得“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了”的时候,你要静下心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就会发现,原来觉得失败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但是现在你从中找到了控制感,就不会觉得失败那么可怕了。

2.勇敢地承认失败,并且承认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承认失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谈论失败。把这种感觉和支持我们的人去谈,把自己的恐惧说出来,当然,如果找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倾诉,在日记中把恐惧的情绪写下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六,自卑感。

有两个摆脱自卑的方法。

1.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指的是要压制内心中自我批评的声音,学会同情和原谅自己。

当你想要自我批评的时候,先采用第三者视角想像一下,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你的朋友身上,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而你作为朋友打算怎么安慰他。

你可以写一封信给这个朋友去安慰他,信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你的好意,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并且提醒对方,他的经历是值得同情和支持的。

2.提升个人力量。

具体做法是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表现出自信,然后把这种自信迁移到别的领域,从而获得更多自信的力量。




解读 | 若杉

心理咨询师,自媒体人。已出版作品《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个人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李雪清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