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何最后完成统一的是秦国?

 昵称55301288 2019-03-20

在春秋五霸中最强大的是晋楚两国,战国七雄中魏国称霸百年,赵国胡服骑射。但为何最后完成统一的不是晋楚,也不是魏赵,偏偏是是处于西部蛮夷之地的秦国呢?原因有以下五点。

第一,关中巴蜀,沃野雄关

为何中国历代王朝都喜欢在定都西安,因为关中即有雄关,又是沃野。

说道雄关,纵横家苏秦对秦惠文王这样评价关中:“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苏秦所说的四塞,是指关中东部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部的大散关,西北的萧关。意思是关中地势显要,有山有水,守住这四座关卡,再将关中众多的百姓武装起来,足可吞并天下。

这样的地利有何优点呢?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对关中这样评价:“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范雎这个评价太到位了,有四关险要,咱打得赢就东出进攻,打不赢就回来守住函谷关和黄河一线。所以,秦始终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肥沃就更不用说了。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公里。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这样的大好河山就是太史公司马迁都深有感触,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意思是成就大事称霸,东南的越国楚国是好地方,但是最终建立王朝,还是关中最佳。

有了关中平原还不算,在秦昭襄时,秦国又占领了更加险要的巴蜀,并命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千里沃野,使巴蜀出现万亩良田,四川从此成为”天府之国“。

坐拥两大粮仓的秦国占尽了地利,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秦国想不强大都难。

第二,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拥有再好的地理位置没有人的参与也是一事无成,而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最彻底的改革,为秦国强大奠定了基础。

到了战国的时候,为了富国强兵,各国都在变法图强。首先变法的是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军事上任用吴起训练武卒,使得魏国一越成为战国首霸。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和受到贵族反对,随着魏武卒的全军覆没而走向失败。

受魏国变法的影响,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韩昭侯时期申不害变法,齐威王时期邹忌改革,燕昭王时期乐毅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都曾经取得过短暂的成功。但由于贵族势力的反对和阻挠,最后都走向了失败,改革者也是身死法灭。比如吴起死与楚悼王身边,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只有商鞅变法被秦国彻底的贯彻了下去。贯彻到了何种程度呢?就是商鞅自己也是因为没有身份证而死的,而籍贯制度正是商鞅自己创立的。虽然商鞅因此丧命,但却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商鞅变法其实主要就是两条。第一,加强中央集权,封爵赐官论功行赏。就是不管贵族平民一率平等,想要升官发财只有去打仗,谁杀的人多谁官就大。第二,重农抑商,严刑峻法。除了打仗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种田,想要做生意,和干别的营生我就办你。

通过商鞅变法,一,秦国实现了国家权利的集中。二,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富裕。三,造就了一支悍不畏死的秦国军队。

第三,海纳百川,吸收人才

在秦国升官只有耕战两条道路,但治国需要人才,怎么办?引进呗,由于秦国废除了贵族世袭制度,实行选贤任能,不问出处的制度,所以吸引了大量六国之才,为秦所用。

不说那些一二流人才,就说几个影响了历史的超一流人才吧。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的代表性人物。战国时期卫国人,早年商鞅投靠魏国,因魏国不用后投秦,在秦国获得秦孝公大力支持主导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张仪,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师从鬼谷子,张仪为秦国提出了著名的连横之策。秦惠文王拜张仪为相,帮助秦国游说列国,以连横破合纵,为秦国之后的东出奠定了基础,

范睢,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秦昭襄王执政后期被拜为相,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在长平之战用反间计大破赵国,从此赵国再也没有能和秦国对抗的实力。

李斯,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凭借一千古名篇《谏逐客书》让秦王嬴政改变了主意,之后官拜廷尉,帮助秦王平灭六国。

吕不韦,商人、政治家,卫国人。因帮助异人取得秦国王位被拜为秦国国相,主持编纂了天下闻名的《吕氏春秋》,嬴政继位时甚至称之为“仲父”,权倾天下。

魏国虽然才人辈出,但无用武之地,秦国却能让他们实现自我的价值,帮助秦国走向了巅峰。

第四,远交近攻,大国衰落。

如果晋国还在,秦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走出函谷关一步,整个春秋史就是晋楚争霸史。但由于晋国减除宗室,强枝弱干的原因使得异姓崛起,最后三家分晋,各怀鬼胎,从此再也难回巅峰。

三家分晋初期就是只有魏国也能挡住秦国的东出。但由于魏惠王穷兵黩武,又不能任用人才。魏国又是四面皆敌,齐、楚、秦、韩、赵车轮攻魏,使得魏国实力耗尽,一蹶不振。从此,为秦国东出创造了条件。

而且秦国还用远交近攻,连横齐楚的政策孤立了三晋。使得秦国可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第四,上下一心,七代明主

秦国之君不管是对商鞅、张仪还是白起、李斯都能做到充分信任,放手任用。这样一来就能减少内部矛盾,一致对外。

反观其他国家,赵王连罢廉颇、李牧,自毁长城。齐王赶走田忌、孙膑,自折栋梁。楚王流放屈原自断臂膀。而这些人才如果留下,历史或许是另一个走向。

不但上下一心,秦国自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七代明君,传承不息,制度不变,决心不改,斗志昂扬。最后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于宇内”终于扫平六国,一统宇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