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妖后?北魏胡太后擅权、秽乱宫闱、杀亲子的历史真相

 昵称55301288 2019-03-20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驾崩,他的次子,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史称北魏肃宗、孝明皇帝。不过他并没有能够成为北魏帝国的主导者,因为真正的主角将是他的亲生母亲——胡太后。

在今天的网络世界,各位读者所能看到的胡太后都是充满着荷尔蒙气息的,这几乎是中国历史中对所有女性掌权者描述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从人性的角度考量,一个仅以下半身思考的生物能将一群老奸巨猾的高知们玩弄于股掌之间,靠谱吗?骗鬼吧?所以,小编我将基于史料,尝试还原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胡太后。

佛缘:胡太后入宫

胡太后,生年不详,史书未留其名,但后世给她编了好几个名字:胡充华、胡承华、胡仙真。前两个名字很好理解,胡太后入宫之初被北魏宣武帝元恪先封为“承华世妇”、后升为“充华嫔”,至于“仙真”之名出于清代杜纲所著的《北史演义》,“演义”二字大概已经能为其名证伪了。

胡太后的真实出身是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胡国珍的父亲胡渊曾为赫连勃勃的黄门侍郎,后降北魏。后胡国珍袭父爵武始侯。然而,真正能让胡太后被北魏宣武帝元恪纳入后宫,却与胡国珍基本没有关系,其中的关键人物其实是胡太后的一个姑姑。

元恪崇佛,胡太后有个姑姑从小就当了尼姑,而且颇为擅长讲解佛理。于是在宣武帝元恪登基后,胡太后的这个姑姑就被昭入宫中,专事为元恪讲解佛理。而胡太后的这个姑姑应该也不是普通人,至少应该不如后世我们理解的佛家子弟那么超然世外。她就利用亲近皇家的机会,不停暗示所有人说自己有个侄女,如何容貌秀美,如何德行出众,这样的话最终传到了元恪耳中。于是,元恪听说后就将胡太后召入后宫,封为承华世妇。

痴女的决定:悍不畏死生肃宗

承华世妇,在北魏后宫是一个怎样的地位呢?由于北魏后宫的品级也因为汉化进行过很多次的调整,所以小编在此不作细说,大致在当时就是一个中低级的嫔妃。不过,此时的胡太后也是有优势的首先就是有个能以讲佛法为名亲近元恪的姑姑;其次她自己也精通佛法;最后才是貌美。然而这些并不够。胡太后真正的机会来自于生孩子。

由于北魏前朝的“子贵母死”制度,所有皇帝后妃都怕第一个给皇帝生儿子,因为第一个儿子最大概率被封太子,那时自己就要被赐死。当然,在胡太后之前是有人不小心给元恪生了儿子的,但这些儿子都没等到被封太子就早夭了。于是,皇帝子嗣的问题成了当时元恪的最大隐忧。

关于生儿子的问题,史书记载了胡太后说的两段话。第一段话是在没有怀孕时候说的:“天子怎么可以没有儿子?怎么能因为怕死就不愿意给皇帝生儿子呢?”第二段话,出自胡太后怀孕后,有人劝她把孩子弄掉,万一生男孩怎么办?胡太后说:“但愿我怀的是儿子,如果是儿子的话,我死也在所不惜。”

如果第一段话是借生子为诱饵,向皇帝元恪邀宠的话还说得过去,但第二段话就有点悍不畏死的味道了。此时的胡太后是愚蠢吗?当然,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但如果想深入一点,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此时的北魏刚经历过剧烈的全面汉化,“子贵母死”的制度从汉家伦理来说是说不通的;其次,北魏文化的关键词除了汉化,还有一点就是崇佛,元恪不仅是个崇佛的皇帝,身边更跟着胡太后的姑姑给他讲佛,借此将“子贵母死”制度的残忍终日念叨的话,恐怕早就了解了元恪有废除这一制度的想法;而更关键的是,元恪是北魏唯一一个非婴孩时期因“子贵母子”制度失去母亲且最终登上皇位的皇帝,所以他其实才是北魏最痛恨“子贵母死”制度的那个人

公元510年,胡太后诞下一子,名元诩,即为后来的北魏肃宗。公元512年,年仅三岁的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太后果然未被按“子贵母死”的北魏旧制处死。北魏“子贵母死”的残忍制度宣告被废

最大的获利者——从承华世妇到灵太后

胡太后出入北魏后宫之时被封为“承华世妇”,在后宫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到生下皇太子元诩后,被晋升为“充华嫔”,大致依然处于中等左右的地位,其核心原因还是因为此时的元恪有着一位正牌的皇后——高皇后。

这位高皇后有着三个极为重要的身份。其一,她曾生下过元恪的皇长子,但早夭。有人据“子贵母死”的制度判断,可能是高皇后怕自己被杀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儿子,反正这个身份是最不重要的;其二,她的叔叔高肇是元恪时期北魏朝堂上的第一权臣,两人曾联手毒杀过元恪的第一任皇后与皇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高皇后的姑姑名叫高照容,正是元恪的亲生母亲。

因此,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元恪驾崩,不足6岁的小皇帝元诩登基,封高皇后为皇太后,而亲生母亲胡氏仅被封为皇太妃。

然而在这次册封之后,史书又留给我们一个诡异的疑问。此次册封后不足一个月,朝廷下令改封胡氏为皇太后,而高皇后出家为尼,后与公元518年被胡太后所杀。如果仅看到这里,我们或许还可以理解为:“是不是高皇后一心向佛呢?”

不,因为在北魏宣武帝元恪死后的515年,还发生了一件事。高皇后的外援、北魏权臣高肇被高阳王元雍与领军于忠密谋诛杀。这件事情的具体月份未记录,但最大可能就是发生在改封胡太后为皇太后的这不足一个月时间里。

这样一个局是谁布的?不知道,反正肯定不会是不足6岁的小皇帝元诩。这一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还是不知道,史书没有记载。不过如果以“谁是最大的获益者,谁就是最大嫌疑人。”这一原则来推断,最大的幕后推手嫌疑人正是:胡太后

公元515年3月,胡氏被册封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史书多称其为“灵太后”,而我们习惯上称其为:胡太后。

胡太后的奸夫团——你说我贪淫,只因为你就是用下半身思考的生物

今天到网络上搜索这位宣武灵皇后胡太后,大家眼光都集中在她的奸夫团身上,然后就是各种充斥着荷尔蒙气息的YY。

客观来说,北魏一朝两位最著名的太后(冯太后和胡太后)都不是什么检点的人,但与武则天的豢养面首以供淫欲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所以我们不得不看看胡太后最著名的几个奸夫团成员。

奸夫一号:元怿

元怿,元恪的异母弟弟,受封清河王,算是胡太后的小叔子。史书记载其自幼机敏聪慧,容貌秀美。更重要的是,元怿此人长于政务、明于决断,是孝文帝元宏(拓跋宏)都非常欣赏的一位人物。历任司徒、太傅、太尉等职,掌管门下省事务,其官职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

这么一位,在《魏书·皇后列传》中被记录下了:“时太后得志,逼幸清河王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但类似的记录在《魏书》中元怿的传里是没有的。是否有抹黑胡太后的意思?存疑!

奸夫二号:杨华

如果是元怿是文班领袖,那杨华应该算是武将中的翘楚。杨华的父亲杨大眼是北魏名将,杨华本身也是“少有勇力,容貌雄伟”。但关于杨华的记录,《魏书》中没有。而《梁书》中记载了:“魏胡太后逼通之。”后来杨华怕惹出祸,叛北魏降南朝梁,所以关于他的记录出现在了《梁书》。

后来,杨华为南朝梁屡立战功。如果他在北魏,仅凭武功位列武班第一也是有可能的。《梁书》还记载,杨华叛逃后,胡太后追思不能已,还为杨华作了《杨白华歌辞》。不过南朝梁可是北魏的敌人啊!无论杨华叛逃的原因,还是《杨白华歌辞》的真实性,应不应该存疑?这首《杨白华歌辞》具体内容,在百度百科是能查到的。

奸夫三号:郑俨

这个郑俨就比较有趣了。《魏书》记载说:郑俨原是胡太后父亲胡国珍的参军,因为某些特别的机缘,和胡太后发生了关系。最最关键的是,后面一句“时人未之知也”,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当时”什么意思?前后文结合,是想说胡太后在进宫前就和郑俨有不正当关系?

而胡太后启用郑俨是在经过一次宫廷政变,恢复临朝听政之后。给郑俨的官位是什么?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这个官职不好理解,我们只要知道他是专职起草诏令、宣旨等事务的就够了,这个官职到唐初被称为“内史舍人”,就是沟通宫廷与朝堂的关键位置。

关于胡太后的奸夫团,最主要就是这三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胡太后对“奸夫”的选择标准了:有用。不是对下半身有用,而是对掌控北魏这个国家有用。

北魏孝明帝元诩暴毙——胡太后的杀子疑云

北魏孝明帝元诩与胡太后这对亲生母子关系怎样?让我们来屡屡。

胡太后在生元诩后,丈夫元恪非常高兴。但因为之前元恪的儿子都早夭,因此元恪安排人专事抚养元诩。并且,不许元诩的亲生母亲胡太后和当时的皇后高皇后和元诩接触。所以,在元诩的婴儿期,胡太后和元诩除了血脉亲情外,是没有培养任何其他感情的。

公元515年,元诩登基,随后胡太后临朝听政,这个阶段给这母子俩了一个短暂的培养感情的机会,但此时的胡太后还要忙于掌控朝政。而且,这一阶段的胡太后在朝政的处理上是卓有建树的。

但是,转折点发生在了公元520年。这一年,胡太后掌管禁军的妹夫元叉与掌管内廷的宦官刘腾勾结,以还政为名,幽禁了胡太后。实际情况是元叉和刘腾独霸朝政。这一事件最主要的是让年仅10岁的小皇帝元诩认识到了自己的正统身份。

再然后,公元523年,刘腾被诛杀,胡太后二次临朝听政。第二次临朝听政的胡太后就不再那么英明了。因为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力其实来自于自己的亲儿子元诩。于是她开始更多的培植亲信。

然而,随着小皇帝元诩的长大,对于权力的渴望也开始激烈。公元527年,元诩密诏六镇将领尔朱荣进兵洛阳勤王,企图夺取朝权,结果引发了“河阴之变”(关于尔朱荣,待小编我将北魏帝王写完后,回头写北魏臣子们的时候再细说。)

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暴毙,年仅19岁。后世解读元诩之死,认为是胡太后所杀,的确有其逻辑性,但缺乏实证。《魏书》等多数史书在记载拓跋弘之死时,还多少猜测了拓跋弘是冯太后毒杀,但在记录元诩之死时,仅有结果,没有原因,甚至都没有猜测。

所以,元诩是不是为亲生母亲胡太后所杀,只是一个谜。那些言之凿凿说是胡太后所毒杀的,如果按今天“疑罪从无”的法律准则来说,都是瞎说。

沉河而死——胡太后:一代妖后的结局

北魏孝明帝元诩死后,胡太后依然掌控着北魏朝堂,依然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这留待小编我下篇文章来说。

此时,六镇将领尔朱荣在得到先帝元诩的密诏后,正攻向帝都洛阳。公元528年4月,尔朱荣大军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胡太后慌了,于是召集后宫进入寺院,自己也剃光了头发,可能希望佛主保佑吧!

然而,就在同年同月,胡太后还是被尔朱荣所擒获。随后,胡太后与其新立幼主、年仅三岁的元钊被尔朱荣双双沉入黄河而死。

细读史书,胡太后的确没有冯太后那种水平,但也并不是如网络暴民所说的那么不堪。胡太后主政时期,北魏本就在一个下行通道之中,胡太后的确擅权了,但看北魏孝明帝元诩能下密诏,出召尔朱荣勤王这种昏招,恐怕让他主政也很难比胡太后干得更好。

总之,北魏此后几年内将会消亡。但将所有罪责归于胡太后,小编以为是不负责任的;抛除男权、女权之类的立场问题,北魏孝明帝元诩出昏招,打破权力平衡罪责其实更甚。

不知道您怎么看?

PS.本文所说的胡太后是北魏宣武灵太后,南北朝北齐时期还有一位出名的胡太后,两人不是一个,特此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