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萌发,最直接的感受,除了眼睛,或许就是舌头了。北方各地或许还是咋暖还寒,但宽广深邃的地母,已经感知了天地转换的密令,开始释放温暖,于是蛰伏的草儿、树,开始了最初的萌动,它们把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生命力迸发出来,在田野形成嫩蓬蓬的芽,娇滴滴的花,荠菜、扫帚苗、地皮菜……这些揪下来就能放嘴里感受清新气息的美味,也让我们的舌尖有了新鲜的感受,唇齿留香,便是舌尖上最美的春天。 吃了荠菜 百蔬不鲜 提起荠菜,在城市生活的人可能闻所未闻,恰逢北方杏花初放,我去寿阳的村里踏青赏花,却见乡村的田埂上、溪头边,一丛丛、一簇簇嫩绿的小野菜,水灵灵,清亮亮,秀气的齿叶,鹅黄的小花,沾着温馨泥土的根须,洋溢着怡神的春的气息,展示着大自然中生命的律动。正在采摘的农家大姐告诉我:“这是荠菜,春天里最美味儿的野菜。” 我好奇地跟着大姐一起摘起来,大姐和我聊起了荠菜:我们乡下有句俗语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可是好东西呢,不但具有特殊清香儿,而且和脾健胃,明目降压。过去在粮食匮乏的年代,人们常常用野菜糊口。看着大姐一筐的鲜嫩荠菜,我是满眼欢喜。大姐告诉我,荠菜是春天最早上市野菜。大地还没有真正变暖,荠菜就从去年的枯草丛中钻了出来,这个时候味道最鲜美。到了谷雨,荠菜开花,荠菜根和荠菜茎就变硬了,变成了草,味道就差远了。 黑黑的地皮菜 淡淡的清香来 前几天,朋友说要请我吃吃稀罕的菜,领着我七弯八拐来到了一家位置比较偏僻的小饭馆。一进门,热情的老板娘就迎了上来,极力给我们推荐她们家特色――地皮菜系列美食,,地皮菜在我的印象里,黑乎乎的,像是木耳,小时候我们叫“地圐圙”(音 ku luan 意 自然卷起的卷儿),是过去春天农村粮菜青黄不接时临时救急时吃的,没想到,如今天又登上了大小饭店的餐桌。 听闻回头客的夸奖,老板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今年新上了以地皮菜为原料的菜品后,非常火爆。地皮菜被他们开发地很有创意,菜式也打破常规,口味多变,搭配多彩,光菜品就有十多种,有凉拌地皮菜、地皮菜炒蛋、清炒地皮菜、地皮菜炒鸡蛋灌饼、地皮菜豆腐、地皮菜番茄汤、地皮菜长寿汤等,作法上凉拌、热炒、熘烩、煨汤、作馅,配料上可荤可素,真够丰富的。店主推荐说,“地皮菜炒鸡蛋灌饼”是最有特色的一款,极力推荐我尝尝,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扫帚苗绿油油 一天能长一拃高 “小苗苗轻飘飘,雪窝窝睡觉觉。春天长出绿油油,一天能放一拃高。枝杆能把天地扫,籽儿又把春晖报。”这是乡间流传的一则谜语,谜底一看就知道,是扫帚苗。小时候跟着亲戚去农村老家,春天里,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墙根下面,像是有人刻意撒播了种子似的,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到处都是嫩绿的扫帚苗。过去,只是知道长大了,能当扫帚用,没想到,扫帚苗嫩的时候,叶子还能做成营养丰富的餐桌美味儿。 这个周末我去地处太行山中的阳泉郊区旧街龙泉沟,这里山清水秀,小溪潺潺,农庄主人开朗健谈,他领导着本村的七、八个人终年在这里植树,中午,他热情地留大家在农庄的石头院里吃饭。我注意到几个农庄人正蹲在院子前的厨房门口,不知忙些什么。走近了,才看到地上堆着采回来的一大堆青梗绿叶的扫帚苗,扫帚苗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绿得像翡翠似的,三人正忙着摘叶整苗,手相当快。我好奇地看着,负责做饭的大姐笑着说:“没吃过扫帚苗吧?今天中午做成凉拌菜,你好好尝尝。”原来,扫帚苗还能当菜吃,心里想着中午又可以美餐一顿了。 |
|